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猪卵母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猪(Sus scrofa)卵母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平台,并对裂解液的组成、样品处理、双向电泳程序等相关技术进行优化,得到清晰的微量卵母细胞蛋白质的电泳图谱.利用上述优化后的体系分别对未成熟和成熟的猪卵母细胞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并用ImageMaser软件对图谱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电泳图谱上大约有800个左右的蛋白点,其中差异蛋白35个,包括上调蛋白22个及下调蛋白13个.说明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卵母细胞成熟的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212.
根据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对<普通微生物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包括整合精简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基础知识: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实验中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培养等,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13.
抗冻蛋白活性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及其吸附-抑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测定了从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体内提取的抗冻蛋白(AFP)的活性,结果表明AFP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及初始冰晶量的减少而增大,这与AFP对冰晶的吸附-抑制机制相一致。  相似文献   
214.
不同土壤类型钾矿物分解细菌资源调查和高效稳定释钾、促生细菌的筛选鉴定有助于丰富微生物资源库,发掘和利用钾矿物分解细菌以及探究矿物生物风化机理等。作者采用以钾长石为唯一钾源的选择性细菌培养基, 从山东地区不同土壤和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了23株生长势良好的钾矿物分解细菌, 通过测定细菌代谢产物IAA和铁载体,研究其产生促生物质的能力, 通过摇瓶试验筛选高效释钾菌株, 采用16S rDNA限制性酶切多态性分析(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 ARDRA)方法研究了钾矿物分解细菌的遗传多样性, 根据16S rDNA同源性对高效释钾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均产吲哚乙酸或其衍生物, 43.5%的分离菌株产极高量铁载体。ARDRA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60%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11个基因型, 同一类型土壤上不同作物根际或不同类型土壤上同一作物根际的钾矿物分解细菌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摇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具有较显著释钾能力的菌株占17%, 39%的供试菌株无释钾能力。筛选到2株高效释钾菌株AFM2、AC2, 分别使溶液中钾含量增加了29.8%和25.4%。16S rDNA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AC2、AHZ1与Bacillus mucilaginosus聚为一群, 该群与包含菌株AZH4的Paenibacillus sp.中的种聚为一大发育分支, 该分支在细菌分类地位上隶属于Firmicutes; 菌株AFM2与Rhizobium sp. 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聚为另一大发育分支, 该分支在细菌分类地位上隶属于Alphaproteobacteria。  相似文献   
215.
传统检验厌氧菌的方法一直以来依赖于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菌株分离,以及依据形态学及生物化学试验鉴定(表型检溯).然而,此类鉴定厌氧菌的方法技术复杂,耗时,重复性差,可信度低,不能对感染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本文对PCR在快速鉴定厌氧菌感染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16.
肿瘤热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肿瘤热疗后宿主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宿主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被激活。本文从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两个方面对热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杀伤肿瘤的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17.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是一种很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拮抗ANG被认为是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一个有效途径. 同时,ANG具有促进伤口愈合、保护神经元以及抗细菌感染等活性.但是,开展相关研究所需的最基本的天然ANG蛋白来源非常有限,大规模表达和纯化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血管生成素蛋白(rANG)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rANG,但表达产物在胞内聚集形成不溶性的包含体,需经变性、复性、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反向C18的HPLC方法纯化后,才能获得高纯度的rANG. 经SDS-PAGE鉴定,纯化蛋白质为单一条带,质谱鉴定蛋白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一致. 经体外活性检测,证实纯化的蛋白质具有核糖核酸酶活性、促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和细胞核转位等生物学活性.本文详细描述了rANG的表达、纯化、活性鉴定等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218.
研究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和陆地棉(G. hirsutum)两个棉花栽培种的光合作用特性, 探讨两个栽培种光合机构的光抑制以及防御保护机制, 以期为新疆棉花高光效品种选育和高产高效栽培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在新疆生态气候条件下, 系统测定了海岛棉和陆地棉的叶片运动、叶片接受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叶片温度、叶绿素荧光参数、气体交换参数和光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陆地棉叶片的“横向日性”较强而海岛棉较弱, 导致海岛棉叶片接受PFD较低, 但其叶片温度较高。海岛棉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低于陆地棉。在8:00-10:00 (北京时间, 下同)海岛棉叶片的光呼吸速率略低于陆地棉, 其余时间段海岛棉和陆地棉叶片的光呼吸速率相似。不同栽培种间, 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的日变化均无明显差异。除14:00-16:00以外, 海岛棉叶片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均显著低于陆地棉。8:00以后, 海岛棉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显著高于陆地棉。因此, 在新疆生态气候条件下, 海岛棉和陆地棉叶片“横向日性”运动能力和气孔导度的差异导致叶片所处的光温环境不同, 同时造成海岛棉叶片的碳同化能力较低。为阻止光合电子传递链的过度还原, 减轻光合机构的光抑制, 陆地棉叶片主要通过光合机构的电子流途径耗散激发能, 而海岛棉叶片通过热耗散途径和相对较高的光呼吸能力来耗散激发能。  相似文献   
219.
该研究探讨了薯蓣皂苷(Dioscin)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BT549细胞体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n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正常人乳腺上皮MCF-10A细胞为对照,通过MTS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p-p38MAPK、FOXO3a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n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显示,Dioscin能明显抑制MDA-MB-231、BT549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对MCF-10A细胞抑制作用较弱;Dioscin处理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Dioscin可显著下调细胞间质样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并促进上皮样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EMT关键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也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Dioscin能够上调p38MAPK磷酸化水平并促进转录因子FOXO3a的表达,而干扰FOXO3a能够逆转Dioscin对细胞EMT及侵袭的抑制作用。以上研究表明,Dioscin能够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EMT及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Dioscin调控p38MAPK/FOXO3a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220.
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质中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分为α和β两种亚型。研究显示GSK-3β在调控糖代谢,细胞炎症反应,神经及心脏功能和生殖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致病机制主要是通过磷酸化不同信号通路关键酶从而参与细胞新陈代谢,增殖,衰老,凋亡等生理活动的调控过程。本文主要对GSK-3β可能导致的多种疾病及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