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病人共26例,均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肾功能与电解质的变化,观察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转归.结果:治疗前后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指数及心排出量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及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低血压、低血氧、昏迷改善率分别为66.67%、71.43%及62.50%;26例患者中死亡14例(53.85%),存活12例(46.1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可以积极有效地治疗危重病患者,选择治疗的时候需要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ompH基因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中间为四环素抗性基因,两侧为ompH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同源的敲除载体pWSK29△ompH,将敲除载体电击转入C48-3株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四环素抗性和菌落PCR筛选ompH基因的敲除突变株,并通过组合PCR、逆转录PCR和DNA测序对突变株进行验证.用生物学功能实验比较野生株、互补株和突变株在生长速率、荚膜结构、粘着能力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组合PCR、逆转录PCR和DNA测序结果证实ompH基因的敲除突变株C48-3△ompH构建成功,电镜观察结果证实ompH基因的缺陷影响细菌的荚膜合成能力,粘附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株C48-3和互补株C48-3C相比突变株C48-3△ompH对CEF细胞的粘附能力显著降低(P<0.01),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C48-3△ompH的致病性相对减弱.[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突变株C48-3△ompH,为进一步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白春桃 《蛇志》2013,25(2):214-217
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颁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1](以下简称<点评规范>),对各级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进行规范.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包括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医院处方点评正方兴未艾地在各地医院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近年来我国医院处方点评的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状况,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查的患者,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以同期30例绝经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阴道优势菌以乳酸杆菌为主的,占41%;菌群密集度多在+ + ~+ + +,占52%;菌群多样性多在+ + ~+ + +,44% ;PH^4.5,占35% ;VVC阳性率为4% ;阴道毛滴虫阳性率为7% ;BV阳性率为5% ;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占69%。结论(1)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明显增高;(2)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阴道微生态的失调与肿瘤的种类、恶性程度、手术范围、卵巢去留等无关,但术后时间越长,阴道微生态失调率越高;(3)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状况,对预防与治疗术后生殖道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无乳链球菌鱼源株10 kb基因序列对细菌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前期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中,我们发现中国无乳链球菌鱼源株GD201008-001基因组中有一段10 kb基因序列,内含11个未知功能的开放阅读框。为了研究该段基因序列与细菌的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将这段基因进行了全段缺失。【方法】运用链球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 SET4s,构建了10 kb基因缺失株(Δ10 kb),并通过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细胞粘附试验,斑马鱼攻毒试验和缺失前后毒力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评价该序列对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结果】经测序证明缺失株Δ10 kb构建成功,与亲本株GD201008-001相比较,缺失株Δ10 kb在细菌染色形态、对HEp-2细胞的粘附能力无明显差异,但在培养液中的生长速度略慢;缺失株Δ10 kb对斑马鱼的毒力明显增强,LD_(50)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编码菌毛骨架蛋白2b的基因(PI-2b)和唾液酸酶基因(neul)在缺失株中的转录水平明显上升。【结论】该序列对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的毒力有显著的影响,可能调控某些毒力基因的转录表达,使细菌的毒力减弱。  相似文献   
36.
晋西北不同年限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氮矿化和硝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日军  杨治平  张强  张训忠 《生态学报》2016,36(24):8008-8014
利用PVC管顶盖埋管法研究了晋西北黄土高原区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不同定植年限(5,10,20,30,40a)土壤氮矿化与硝化速率的动态和净矿化与硝化总量。结果表明,⑴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无机氮主要以NO_-~3-N形式存在,不同生长年限相同月份的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分别是铵态氮(NH+4-N)含量的1.5—15.4倍;⑵土壤氮素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随生长年限延长而加快,30年生时达到高峰,数值达40.2,44.1 mg m~(-2)d~(-1)。从季节性变化看,7—8月份是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快速增长期,30年生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分别达到86.9,93.1 mg m~(-2)d~(-1),显著高于其它生长年限(P0.05);(3)土壤氮素硝化与矿化总量同样随小叶锦鸡儿生长年限延长而增加,30年生时达到最高,与5年生相比,分别增加了3.7和3.1倍。(4)5—10月份小叶锦鸡儿生长期内,各年限土壤全氮量的2.3%被矿化成无机氮,其中87%最终被转化成NO-3-N形式存在于土体中。  相似文献   
37.
珠海淇澳岛次生植被特征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8.
土壤重金属积累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平衡,探寻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理尤为重要.菠菜可能具有一定的耐铜性,但Cu对其矿质元素吸收、细胞超微结构等方面的耐性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以菠菜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浓度铜处理对菠菜幼苗生长、矿质元素吸收、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00 mg·L-1 CuSO4处理浓度时,菠菜幼苗根Cu2+积累量小于地上部,其根系生长量增加,地上部生长量稍有下降,继续增加铜处理浓度,植物体各器官生长参数均呈下降趋势.低浓度铜处理时(<400 mg·L-1 CuSO4),菠菜幼苗叶N、K、Ca、Mg、Fe含量增加,P含量减少;根N、P、K含量减少,Ca、Mg、Fe含量增加;叶片细胞内各细胞器清晰可见,基粒片层排列仍较为整齐,叶绿体内外膜完整.高浓度铜处理时(>600 mg·L-1 CuSO4),菠菜幼苗叶N含量增加,P、K、Ca、Mg、Fe含量减少;根N、P、K、Ca、Mg、Fe含量均减少;叶片细胞内叶绿体变圆,叶绿体膜变薄,基质、基粒片层变少,层堆积高度下降,细胞核解体,液泡、细胞壁中有黑色小点分布,可能是大量Cu2+聚集导致细胞内膨压增大所致.低浓度铜处理并未对菠菜幼苗的生长生理特性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高浓度铜处理并未终止菠菜幼苗的生长.说明菠菜幼苗具有一定的耐铜性.  相似文献   
39.
酸浆为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应用广泛。迄今已从酸浆中分离鉴定出159种化合物,可分为类固醇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含氮化合物等。借助现代药理学研究手段,酸浆广泛的药理活性被陆续发现,其可发挥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功效,同时在抗糖尿病、抗衰老、抗肥胖以及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酸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酸浆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对5种方法提取生姜挥发油进行比较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enzymatic hydrolysis-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EHSD)、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ultrasonic-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UASD)、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icrowave-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MASD)、压榨法(squeezing,SQ)5种方法提取生姜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化学成分。采用R语言平台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热图分析,比较其成分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显微下观察所得生姜药渣的结构差异。水蒸气蒸馏法、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4种方法得油率分别为0.18%、0.19%、0.21%、0.18%,经GC-MS测定,其所得挥发油成分相似,鉴定化合物59~65种;压榨法得油率为0.10%,鉴定化合物3种,分别为α-姜烯、β-水芹烯和6-姜烯酚。显微下观察,4种蒸馏法所得药渣单位面积下的油细胞数均少于压榨法。生姜挥发性成分可能受酶、超声、微波的作用而产生变化,以致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峰面积具有特征差异。压榨法可简便快捷地提取生姜中的α-姜烯、β-水芹烯及6-姜烯酚。本文为实际应用中生姜挥发油提取方法的选择及生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