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开颅治疗囊性听神经鞘瘤的肿瘤全切情况及面、听神经的保留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42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囊性听神经鞘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37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囊性听神经鞘瘤(42例)手术全切率simpson(Ⅰ-Ⅱ级)为64.28%(27例),次全切除率(simpsonⅢ级)为26.19%(11例),部分切除率为(simpsonⅣ级)为9.53%(4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71.43%(30例),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14.29%(6例),听神经解剖保留率为7.1%,听神经功能保留3例,较实质性听神经瘤的手术效果差。结论:囊性听神经瘤的面、听神经解剖与功能保护尚有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地边界重叠关系及整合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川平  刘晓曼  王雪峰  孙阳阳  付卓  王超  候静 《生态学报》2020,40(20):7323-7334
我国自然保护地类型多样,级别成体系,但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地一直存在多头管理、权限不清等原因,导致边界混乱、重叠严重。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和重叠情况进行梳理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基础,能为我国新型自然保护地的科学选址和优化整合提供有效依据。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生态、生活、生产均十分重要的区域,其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收集了长江经济带11省份建设开展较成熟的6类自然保护地矢量边界2383个,通过构建重叠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间的边界重叠关系,并针对重叠情况提出系统化对策,结果表明:(1)保护地之间具有重叠关系的数量达1296个,占已获取保护地边界总数的54.4%;重叠部分面积达29728.4 km2,占已获取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11.4%;总体呈现为西部重叠面积大、数量多,中部重叠数量多,东部重叠面积小的特点。(2)从重叠区域看,有一次重叠区域的保护地有1138组,有两次重叠区域的有249组,有三次重叠区域的有17组,无四次及以上重叠区域。(3)从重叠关系看,与其他5个及以上保护地有重叠的保护地有56个。(4)通过对重叠区域和关系的分析与政策研究,提出针对不同重叠特性的整合对策,包括勘界调整、合并和类型整合等,并将重叠热点区域提取,以期为自然保护地整合和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为当前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的紧迫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的NB4细胞浸润裸鼠肺组织模型,为探讨诱导分化综合征(DS)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研究平台。方法:首先,取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在ATRA诱导下、在RPMI 1640培养基中、在37℃和5%CO2的条件下培养,72 h后收获诱导分化后的NB4细胞接种裸鼠尾静脉。然后,30天后处死裸鼠取肺组织,用G显带方法检测裸鼠肺组织的染色体核型,HE染色观察裸鼠肺组织学,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RT-PCR法和FISH技术检测裸鼠肺组织PM L-RARa m RNA转录本及PML-RARa基因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染色体核型符合NB4细胞特征,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上明显见到分化的NB4细胞浸润裸鼠肺组织,检测到PM L-RARa m RNA转录本和PML/RARa融合基因;对照组未见到分化的NB4细胞浸润裸鼠肺组织,PML-RARa m RNA转录本和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阴性。结论:用ATRA诱导分化的NB4细胞成功的建立了浸润裸鼠肺组织模型,为探讨诱导分化综合征(DS)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4.
项伟  马建  王雪峰  赵玉军  周建华 《遗传》2008,30(12):1635-1639
摘要: 文章使用SSCP和HMA两种基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马MHC-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应用SSCP法进行分析时, 尽管经过实验条件优化, 仍未得到对MHC-I基因理想的分离效果, 提示该方法对分离多态性较高的基因有一定局限性。在对HMA法用参考标准DNA对影响DNA分子构象的温度和变性剂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后, 获得了对马MHC-I类分子基因较好的分离效果。6、7、8、9和10号马的样本在相对应泳道上分别出现了6、5、6、5和7个条带。从凝胶中进行DNA条带回收后克隆测序的结果表明, 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高度多态性的MHC-I类分子基因。  相似文献   
15.
二化螟人工饲料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温度为(29±1)℃,相对湿度为80%~90%的条件下,分别以3种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新鲜水稻茎杆)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进行连续继代饲养。结果表明,3种人工饲料饲养的二化螟幼虫的生长历期、化蛹率、蛹重、蛹期及羽化率等均与天然饲料的基本接近,而且这3种人工饲料配制简便、成本较低,也不易霉变,是3种较为理想的人工饲料。通过第2代和第3代的继代繁殖表明,3种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饲养的二化螟的发育情况都稍有下降,但3种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虾壳制备所得壳聚糖为基质合成金属螫合亲和吸附剂,用于纯化猪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得到比活为4756U·mg-1的酶蛋白,收率为67%,纯化倍数为6.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活性染色定位表明,经螯合层析纯化后的酶纯度基本均一.  相似文献   
17.
土壤线虫群落对大连石门山森林植被恢复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对大连石门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样地进行土壤线虫调查,淘洗-过筛-浅盘法提取土壤线虫,应用类群属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方式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差异。共捕获线虫8577条,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7目26科43属,个体密度平均4.77条/g干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数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秋季明显高于夏季和春季;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营养类群指数大小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而优势度指数却表现为: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土壤线虫群落营养类群f/b值、MI指数、PPI指数、MMI指数、MI2-5指数、SI指数和EI指数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而PPI/MI指数则表现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表明混交林受干扰明显;土壤理化特征与线虫数量、属数、生态指数间也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分异及动态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响应过程,能为进一步研究土壤生物在植被演替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miRNA遍及生命体的发生、发育、分化和死亡的过程。它在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各个阶段中起到调控癌基因作用。miRNA在垂体腺瘤中异常表达,且影响垂体腺瘤的增殖、侵袭及凋亡情况。本研究通过探讨miRNA家族中的miR-26a在垂体腺瘤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变化情况,为垂体瘤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提供依据,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20例,取其组织及采集血清标本:年龄在20-74岁(平均50岁),术前均未进行任何治疗。既往无内分泌疾病的正常死亡人的垂体组织及其血清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方法分别检测垂体腺瘤病人和正常人组织及血清中的miRNA-26a的表达情况。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Mann—WhitneyU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iRNA-26a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2.30,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3.38,垂体腺瘤患者血清中miRNA-26a的表达表达量为25.04,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量为24.95,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垂体腺瘤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中miRNA-26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组织中miRNA-26a的高表达与血清学检测miRNA-26a的正常表达,为预防脑垂体腺瘤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启动、调节及维持免疫应答的核心环节,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被认为是最具潜能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cytokine signaling1,SOCS1)是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的重要成员,广泛参与树突状细胞的发生、成熟和活化,具有负调控树突状细胞功能的重要作用。SOCS1沉默的树突状细胞能够促进自身成熟并增强其诱导的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现就国内外关于树突状细胞功能研究及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临床试验作一综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马传染性贫血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IAVDLV)的致弱和免疫保护机理,对EIAVDLV121及其亲本驴强毒株(EIAVDV117)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准种理论,分析了EIAV疫苗致弱过程中基因组进化特点。利用LA-PCR技术对EIAVDV117和EIAVDLV121的前病毒基因组分两段进行扩增,分别获得4个和10个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EIAVDV117前病毒基因组平均为8236bp,G C含量38.0。EIAVDLV121前病毒基因组平均8249bp,G C含量37.3。两者的前病毒基因组平均差异率为2.8。其中S2、LTR和env基因差异较大,分别为4.1、3.9和3.1。此外,S2、S3和env推导的氨基酸的差异明显,分别为10.4、5.6和4.8(gp90为6.8)。EIAVDLV121各基因的异质性均显著高于EIAVDV117。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EIAVDLV121至少有5种类型的LTR混合存在。在gp9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上,EIAVDV117比EIAVDLV121平均多2个N-糖基化位点,总数为19,其中3个为EIAVDV117特有。EIAVDLV121有1个疫苗株特有N-糖基化位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生物学特性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