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安宁河流域稻米生化品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国照  柏建  王景波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277-2281
通过“合系39”在四川安宁河流域无控制的地理分期播种大田试验及稻米生化品质室内分析,定量研究了从穗前40d到成熟期各阶段气象条件对稻米生化品质的影响及关键时期,建立了稻米生化品质各组分与关键期平均温度、温度日较差和日照时数的综合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气候生态条件对稻米生化品质各组分有重要影响,且不同组分的影响形式和关键时期不同.其组分与气候生态因子最显著相关的时段或在齐穗前,或在齐穗后,或从齐穗前持续到齐穗后.该模型于2002~2003年应用在安宁河流域优质稻生产决策中.累计推广优质稻7.3×10^4hm^2,较2001年增加3.0×10^4hm^2,农民增收2亿元,促进了优质稻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2.
昆虫神经生物学研究技术:触角电位图记录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触角电位图记录是昆虫神经生物学中用于昆虫嗅觉、信息素生物测定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敏感性、选择性高及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该文以荷兰Syntech公司的产品为例详细介绍了此技术原理、装置、操作及应用  相似文献   
33.
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动物气味的顶空 (headspace)取样装置 ,并结合溶剂解吸附和气质联用技术 ,通过对水貂 (Mustelavision)肛腺分泌物的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验证这种装置的可行性。出现 5个气谱峰 ,对应的质谱显示其分子量和分子式依次为峰 1:10 2 (C5H10 S)、峰 2 :10 4(C5H12 S)、峰 3:10 2 (C5H10 S)、峰 4:136(C5H12 S2 )和峰 5 :134 (C5H10 S2 )。峰 1、峰 3和峰 5分别为以前研究所鉴定出的 3种主要成分 :2 ,2 二甲基硫代环丁烷、2 乙基硫代环丁烷和 3,3 二甲基 1,2 二硫代环戊烷 ,2 ,2 二甲基硫代环丁烷为优势成分 ,组成无性别间差异。这些结果与以前研究一致 ,说明了这种顶空取样装置的可靠性。峰 2和峰 4两种成分以前在水貂肛腺中未曾发现 ,初步分析可能分别为 3 甲基 1 丙基硫醇和 1,5 戊二硫醇。尽管这两个成分有待进一步分析确定 ,但可以肯定分子量为 10 4和 136的成分不仅在水貂肛腺分泌物中没有发现过 ,而且在已经研究过的鼬属动物和食肉类的肛腺中都未发现过 ,能检测出更多的成分 ,说明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很高。  相似文献   
34.
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检测器联用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祥波  王睿  高伟  赵成华 《昆虫知识》2001,38(4):304-309
介绍了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检测器联用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点及其在昆虫性信息素或其它信息物质鉴定方面的应用。根据作者应用此技术进行赤松毛虫和桑尺蛾性信息素研究的经验 ,重点介绍了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联用技术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参照人SRY gene HMG-box保守区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了乌龟的Sox gene,并对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乌龟Sox gene的扩增片段与人SRY gene扩增片段大小相同,为220bp左右,且雌雄个体间无差异;最佳扩增条件为:Mg^2 2.0mM、dNTP120μM、引物0.3μM及退火温度52℃。本研究为探索乌龟的性别决定机制以及Sox gene进货的保守性提供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36.
中国简管蓟马属一新种记述(缨翅目:管蓟马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内蒙古的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 Amyot et Servillie一新种,即短鬃简管蓟马H.breviseta sp.nov。  相似文献   
3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严重威胁着绝经后妇女的生活健康。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包括瘦素、趋化素、脂联素及甘丙肽对骨健康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脂肪因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进行综述,阐述脂肪因子与骨质疏松在分子水平上的关系,为脂肪因子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在长江下游自湖口至长江口都有分布。长江下游白鱀豚的生态观察始自1979年,但并未中断。其后南京至贵池间约250公里的长江段的观察,更有日本琉球大学名誉教授西胁昌治博士和鸟羽水族馆副馆长片罔照男于1981年3月15-21日参加了工作。现作简短报道。 1979年8月20日在太阳洲主航道中见到白鱀豚1头,次日该江段北岸群众两次发现白鱀豚在岸边游过。这一时期的白鱀豚不易跟踪观察,它们出水呼吸几次后,即消灭在远处。观察中也见到江豚(Neophocaena)10余头。1980年2月22日在太阳洲江段见到江豚两头,未发现白鱀豚。当天13:30在土桥附近见2头白鱀豚成体和1头幼体。它们在此活动了40分钟以上。2月24日返经太阳洲时见1头,白暨豚,另有4头江豚0 1981年春,联合考察船于3月15日自南京启航0 16日傍晚在芜湖附近的白茹沙江段见到江豚一群约10-12头,18日在接近土桥时又见到数头。19日上午在太阳洲见江豚一群约10余头。中午到达大通江面,先遇见数头江豚,接着见到一群带有幼体的白暨豚共约8-10头在近北岸处觅食。约40分钟后,此群离去,在附近又见到江豚6头左右。3月19日下午在梅龙和贵池及3月20日上午在梅龙也都见到江豚。据渔民报告,3月19日下午在白茹沙见到白暨豚在江中活动。1981年7月6日的观察中,在新港附近发现白暨豚2头,江豚3头。其中1头江豚背着幼豚。接着又在黑沙洲洲头附近遇见白暨豚3头。次日上午在近土桥外观察到白暨豚4头,江豚2头。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丙酮丁醇梭菌硫氧还蛋白系统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的功能.[方法]使用ClosTron系统对硫氧还蛋白系统中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因(trxB)进行插入失活,得到突变株,通过Southern杂交方法验证插入内含子的拷贝数;在基本培养基中进行分批发酵,比较并分析突变株的生长特点;通过pH控制,利用限磷的连续发酵方法使...  相似文献   
40.
60Coγ射线辐照花魔芋球茎的早期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试验开展了花魔芋早期诱变效应研究。通过^60Coγ射线辐照后的植株苗期发育观察和根尖细胞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魔芋辐射诱变效应显著:辐照诱发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且变异频率与剂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低剂量时对细胞分裂有刺激作用;辐照抑制芽体发育、苗期生长,抑制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大,直至产生致死作用。依据花魔芋的辐射敏感性,建立了魔芋辐照诱变体系,以催芽球茎为诱变材料,诱变剂量范围为0Gy~50Gy,剂量率为1Gy/min,中等适宜剂量为7Gy~10Gy,致死剂量50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