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4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通讯方式也从比较原始的书信,发展到现在网络聊天工具。各种新兴通讯工具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以及实时性强等特点,已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要做好高校的就业创业工作信息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如何运用各种新兴通讯工具,做好高校的就业创业工作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2.
番茄AT-hook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T-hook蛋白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器官构建及逆境胁迫和激素信号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番茄基因组范围内,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番茄AT-hook基因家族的成员、分布、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番茄AT-hook家族包含32个成员,分为3种类型,其中类型Ⅰ含有13个成员;遗传进化分析表明番茄AT-hook基因成员与拟南芥家族基因具有相似分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番茄32个基因开展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T-hook基因具有表达差异,主要在根和花中表达较高。氧化胁迫分析结果表明,32个基因受ABA、SA、盐、高温和低温诱导表达,其中部分基因显著上调或下调表达,很可能参与了番茄逆境胁迫条件下的防御应答反应。本研究结果将为番茄AT-hook家族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解析番茄AT-hook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描述住院耳聋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48例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8例耳聋患者中,男性394例(52.67%),女性354例(47.33%),P=0.7391,不同年龄段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单耳发病占75.40%,双耳发病占24.60%,10岁以下及70岁以上的患者双侧耳聋较多;听力损失程度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极重度199例(30.99%)、重度139例(21.65%)、中重度100例(15.58%)、轻度95例(14.80%)、中度80例(12.46%)及语频正常29例(4.52%),10岁以下较其他各年龄段发生极重度听力损失较多;伴发高血压者93例(12.43%)、糖尿病者56例(7.49%)、冠心病者48例(6.42%)、脑血管疾病者31例(4.14%);治愈145例(19.38%),好转547例(73.13%),未治愈45例(6.02%),总有效率为92.51%。结论:耳聋发病以突发性耳聋为主,年龄30-69岁居多,单侧耳聋较双侧耳聋发病多,而儿童双耳发病较多,年龄小、听力损失程度轻者预后较好,听力损失严重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构建小鼠白介素27(Interleukin 27,IL-27)单链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验其在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提取小鼠脾细胞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小鼠EBI3和p28 c DNA。采用重叠延伸PCR(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 PCR)通过编码疏水性多肽接头(Gly4Ser)3的DNA序列连接小鼠EBI3和p28基因片段,构建小鼠IL-27单链融合基因(mouse single chain IL-27,msc IL-27),并将其克隆至pc DNA3.1(+)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重组载体,将重组质粒pc DNA3.1-IL-27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通过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测序分析表明,小鼠IL-27单链融合基因中EBI3、linker和p28的连接顺序、方向及碱基序列与预期相符。在转染后的RAW264.7细胞中检测到了小鼠IL-27 m RNA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IL-27单链融合基因及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在RAW264.7细胞中实现表达,为进一步探讨IL-27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食管癌术后患者VEGF表达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化疗,实验组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治疗后副反应发生率、肝肾功损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躯体、社会及QOL评分、疲乏评分及睡眠水平均降低(P0.05),QOL评分、尿素氮及肌酐均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躯体、社会、睡眠及疲乏评分、生活质量、血象较高(P0.05),实验组消化道反应、脱发时间较短,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及VEGF水平较低(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可减轻化疗对患者体质、睡眠、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水平的影响,保护肝肾功能,减轻脱发、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症状,降低VEGF水平,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方案,可作为临床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应用徒手转胎术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为提高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头位难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第二产程初期采用胎头吸引术,研究组患者通过徒手旋转胎头术调整胎头方位。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阴道自然分娩成功率(95.31%)高于对照组(7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转胎术与胎头吸引术两种干预方式对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影响无明显区别,但徒手转胎术可以有效缩短头位难产产妇的产程,并能显著提高阴道分娩率,有益于母婴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刘勇  张雅雯  南志标  段廷玉 《生态学报》2016,36(14):4211-4220
放牧、围封、刈割和焚烧是天然草地管理的最主要方式,植物病害是草地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综合考虑生态和经济效益,探讨利用方式对天然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进而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有效降低草地病害危害、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了放牧、围封和焚烧等草原管理措施对植物病害的影响。放牧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发生有双重影响,对多数病害而言,放牧可清除草地植被中的病株,减少初侵染源而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但对物理传播的病害,放牧通过家畜传播病原侵染植物,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刈割阻止真菌的进一步侵入与定殖,从而减少草地病害的发生机会;另一方面,刈割形成有利于病原真菌孢子传播的条件,病原真菌通过刈割工具传播到刈割造成的叶片伤口上,为侵入植物体内提供了方便。草地围封增加了植物物种的多度同时降低植物多样性,有利于病害发生。冬末春初植被返青前,焚烧草地可清除枯枝落叶,减少越冬的病原物,降低病害的发生。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方法:本研究从典型国家医学科技战略规划的重点领域分析,生物医药科技前沿动态与专家评述,文献和专利计量学分析三个维度进行识别,综合三个维度的识别结果,将至少满足两个维度的定为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结果:共识别出34个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包括精准医学、肿瘤免疫、靶向治疗、医学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结论:采用多维度综合识别方法对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进行分析,可为我国医学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布局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提供方向引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免疫调节途径的重要因子,是抗肿瘤免疫疗法中重要的靶标之一。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PD-L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分析其表型。方法 构建Cas9和sgRNA载体,并转录获得RNA,通过显微注射方式将RNA注射到C57BL/6小鼠受精卵中,经过鉴定获得F0代阳性小鼠。F0代小鼠与野生型C57BL/6小鼠交配获得F1代杂合子小鼠,再通过F1代小鼠自交获得F2代纯合子小鼠品系。随后通过Real-Time PCR和流式实验分别检测PD-L1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和流式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C57小鼠相比,PD-L1纯合子小鼠的PD-L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细胞上的蛋白质表达均有显著性下降,仅测定到本底的信号,证实已成功构建PD-L1基因敲除小鼠品系,为PD-L1体内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10.
秸塑复合材料(SPC)是一种使用秸秆纤维替代木材纤维的新型木塑复合材料。以麦秸秆和低密度聚乙烯为原料,利用天然橡胶增韧的特性开发出了麦秸秆/橡胶生物质仿藤条。在100℃条件下加速热氧老化60天,观察分析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条件下,一方面麦秸秆纤维的加入降低了仿藤条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橡胶的加入增强了仿藤条的韧性,起到了弥补作用。老化过程中,材料表面出现裂纹,生物质和PE界面的结合官能团丧失,界面结合能力降低,力学性能下降。结合动力学模型,0~15天为快速降解阶段,材料断裂伸长率降低较快,橡胶的加入降低了老化速率,老化系数降低了70%。含有橡胶的仿藤条在15~60天的老化过程中保持较低的老化速率,起到了抗老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