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从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3b亚型感染者克隆分析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并用于HCV 3b亚型假病毒制备。本研究从中国HCV感染血清中筛选克隆到2个3b亚型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后构建表达质粒,以1b(Con1)作为对照,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分析不同包膜蛋白表达水平,并制备了HCV 3b亚型假病毒(HCVpp),比较不同HCVpp感染效率。结果表明:2个3b亚型包膜蛋白编码基因(C27与C30)与国际3b参考株TrKj的进化关系较近。C27与C30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5%与98.2%),包膜蛋白编码区存在10个氨基酸位点差异,且C27包膜蛋白体外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30,其中C27可制备出高感染效率的HCV 3b型假病毒,其感染效率明显高于C30与HCV 1型(Con1)制备的HCVpp。本研究分析了2个HCV 3b亚型感染者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及表达特性,并首次获得了高感染效率的HCV 3b亚型假病毒,为HCV研究及疫苗与药物研发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70例单纯肝炎后肝硬化(VC)和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35例。小剂量组予易善复10 m 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滴,大剂量组予易善复20 m 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指标、腹腔彩超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大剂量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治疗肝硬化的总有效率为88.6%,显著高于小剂量组的(68.6%,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与小剂量易善复相比,大剂量易善复更能改善单纯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不增加药物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明确IL-22在口腔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BALB/c小鼠口腔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使用IL-22特异性抗体阻断小鼠IL-22分泌,观察与IL-22正常分泌小鼠相比,舌体感染情况、局部菌载量,颊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局部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感染48h后,阻断IL-22分泌的小鼠舌体可见厚的假膜状白斑,舌体菌载量1 700CFU/mL;未阻断者其舌体局部可见薄的白斑,菌载量为980CFU/mL。颊黏膜PAS染色后可见,阻断IL-22的小鼠黏膜表面附有较多菌丝并侵入上皮,伴有上皮细胞水肿及炎细胞浸润;未阻断者黏膜局部少量菌丝附着,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颊黏膜Realtime-PCR检测表明,与正常野生型小鼠相比,阻断IL-22分泌的小鼠局部TNF-α、CXCL-9、CXCL-10、CXCL-11表达量分别为升高18.1、0.8、1.2及0.9倍;未阻断者分别升高34.5、1.2、6.1及1.7倍。结论 IL-22可能通过募集驱化因子在口腔白念珠菌感染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究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及认知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试验组联合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认知功能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低(P0.05),MMSE评分较高(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推测其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金沙江上游奔子栏到羊拉约130 km河段范围内干旱河谷的植被特征, 作者采用样带与典型样方相结合的方法, 对该河段进行了植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 (1)研究区域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51科95属111种(含种下等级), 其中, 蕨类植物4科4属6种; 无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40科71属84种; 单子叶植物7科20属21种。(2)群落物种以草本为主, 达67种, 占总物种数的60.36%; 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 占总物种数的32.43%, 矮高位芽次之, 占27.93%; 叶型以微型和小型叶为主, 微型叶有30种, 占统计总数(50种)的60%, 小型叶有11种, 占总数的22%。(3)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可将93个样方分为5个群系。分布最广、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小叶荆 + 小叶野丁香(Form. Vitex microphylla + Leptodermis pilosa var. microphylla)群系。(4)根据对该河谷区域的气候特点、干旱程度、植被特征(植株矮化、叶片小、植物毛被发达、植株具刺、部分植物有吸湿反应性特征等)的分析, 综合植物群落的外貌、结构、物种构成和植物形态, 可以确认金沙江上游干旱河谷植被具有亚热带荒漠植被类型的 特征。  相似文献   
86.
细菌纤维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超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的产量, 本研究对一株氧化葡糖杆菌菌株J2液体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 并对其代谢的细菌纤维的超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运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对8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 筛选出了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 酵母膏、ZnSO4、无水乙醇, 其他5个因素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然后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RSM)确定了上述三个因素的最佳浓度, 并且以棉纤维为对照,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细菌纤维素的超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 菌株J2利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生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为11.52 g/100 mL, 是优化前的1.35倍, 电镜照片显示细菌纤维素微纤维丝直径<0.1 mm, 比棉纤维细很多, NaOH处理可以除去纤维网络结构中的菌体。  相似文献   
87.
糖多孢红霉菌同源片段长度与染色体重组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同源片段长度与糖多孢红霉菌染色体同源重组率的关系,化学合成或用重叠PCR合成带有突变位点、在突变位点两侧长度为(26bp+27bp)、(500bp+576bp)和(1908bp+1749bp)的同源序列,克隆于糖多孢红霉菌同源重组载体pWHM3后,分别构建了pWHM1113、 pWHM1116和 pWHM1119质粒。以PEG介导转化糖多孢红霉菌A226原生质体,3个质粒分别获得每皿30个、69个和170个转化子,但pWHM1113质粒不能与染色体有效整合,pWHM1116质粒与染色体整合率为转化子的2%,而pWHM1119质粒与染色体整合率达到转化子的19%。 pWHM1116和 pWHM1119质粒均可进行有效的染色体二次重组,将突变位位点引入染色体。因此,同源片段长度为(500bp+576bp)或更长时,可与糖多孢红霉菌染色体进行有效的单重组和双重组。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ZT和2iP对南方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优选系A47、A119和A167丛生枝的增殖倍数、质量、含水量和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3.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随ZT质量浓度提高,3个优选系丛生枝的总增殖倍数、有效增殖倍数、鲜质量、干质量、含水量及总长度均呈增加趋势,而平均长度则呈下降趋势.在2.5~15.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随2iP质量浓度提高,3个优选系丛生枝的总增殖倍数和含水量先增加后下降,在2iP质量浓度为5.0~10.0 mg·L~(-1)时达到峰值;有效增殖倍数、总长度和平均长度一直呈下降趋势;鲜质量和干质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在改良WPM培养基中添加2.0~3.0 mg·L~(-1) ZT或5.0~10.0 mg·L~(-1) 2iP可使3个南方高丛蓝浆果优选系丛生枝有较高的增殖倍数,而添加0.5~1.0 mg·L~(-1) ZT或2.5 mg·L~(-1) 2iP可使丛生枝生长较好.此外,优选系A47和A167丛生枝的增殖倍数显著高于优选系A119.  相似文献   
89.
四川省部分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血清中和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细胞中和试验对四川黄牛、水牛、奶牛、牦牛共243份血清进行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的中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水牛阳性率较高,达50.0%(21/42),其次为牦牛,达37.5%(15/40),奶牛达26.6%(38/143),黄牛最低,为22.2%(4/18).表明该病有蔓延和扩大的趋势,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0.
太湖地区湿沉降中氮磷输入量 ——以常熟生态站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3年6月—2004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常熟生态站(31°32′45″ N ,120°41′57″ E)连续定位收集降雨,分析其中颗粒态和溶解态氮磷浓度,并对期间太湖地区氮磷湿沉降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沉降氮输入量的季节变化显著,夏、春季高,秋、冬季低;湿沉降输入氮中88.2%为溶解氮(dissolved itrogen,DN),11.8%为颗粒氮(particle nitrogen,PN);湿沉降输入磷中溶解磷(dissolved phosphorus,DP)和颗粒磷(particle phosphorus,PP)比例分别为53.3%和46.7%;中、小雨携带的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污染物通量大于大、暴雨;太湖地区每年湿沉降输入TN、TP分别为30.2 kg·hm-2和1.1 kg·hm-2,且所有降雨中DN浓度均大于水体富营养化阈值,92.5%的降雨中DP大于水体富营养化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