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两种常用剂型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联合化疗中的治疗反应.方法:本院2010-3-2010.12行长春新碱+吡柔比星+门冬酰胺酶+强的松方案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使用含有聚乙二醇化的左旋门冬酰胺酶剂型培门冬酶即VDPAP者作为A组(40例)与既往使用含大肠杆菌剂型即VDLP者B组(60例)对比,观察不良反应.化疗前后检测血象,肝功能,凝血功能,观察过敏情况等,记录化疗后第28天的各项指标.结果:A组过敏发生2例(5%)而B组过敏发生13例(21.67%),P值0.045,有统计学意义.既往对大肠杆菌剂型发生过敏的13例患儿首剂使用PEG-Asp均无过敏,2例于第二剂时出现皮试阳性.A组(>2级)白细胞减少1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6例,血红蛋白降低0例,血小板减少5例,纤维蛋白原降低1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0例;B组(>2级)白细胞减少28例,中性粒细胞减少46例,血红蛋白降低2例,血小板减少16例,纤维蛋白原降低2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0例.A组(未分级)抗凝血酶Ⅱ降低23例,D二聚体升高4例,谷丙转氨酶升高5例:B组(未分级)抗凝血酶Ⅱ降低33例,D二聚体升高8例,谷丙转氨酶升高5例..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住院日11.14天.B组平均住院日18.47天.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两种剂型不良反应相当,但培门冬酶具有使用次数少,使用方便,过敏率低,缩短住院目的优点.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直接影响神经支架微观结构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制备不同孔径仿真支架的制备工艺。方法:用前期开发的神经支架制备工艺,应用不同浓度的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制备仿真神经支架,以扫描电镜观察神经支架结构特征,以确定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对神经支架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对神经支架内部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醋酸浓度为0mg/ml时,无法制备定向结构的神经支架,当醋酸浓度为1mg/ml、2mg/ml、3mg/ml和4mg/ml时,可制备轴定向仿真支架,并且神经支架的孔径随醋酸浓度增大而增大;当冷淋速度为1×10-5m/s、2×10-5m/s和5×10-5m/s时,所制备的仿真支架内部均呈明显的轴向微管结构,其中冷淋速度为2×10-5m/s时,其轴向微管结构排列最为有序、规律。当速度为1×10-6m/s,2×10-6m/s,5×10-6m/s以及1×10-4m/s时,所制备的材料内部微管结构走向无明显规律。结论: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是影响神经支架内部结构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改变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可制备不同孔径的仿真神经支架。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对脊柱裂(spina bifida)胚胎脑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分析,探讨遗传不稳定性是否为此疾病的特征之一,进而研究错配修复系统(mismatch repair,MMR)与脊柱裂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19例脊柱裂和19例非神经管畸形对照脑组织中提取DNA;尿素变性凝胶电泳法检测标本中MSI发生情况。结果:在19例脊柱裂脑组织中9例MSI阳性,阳性率47.4%。其中2例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high 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7例为低度微卫星不稳定(low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L),其余10例为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对照组中未出现MSI。选择的5个微卫星位点MSI的阳性率分别为Bat34C4(10.5%)、Bat26(26.5%)、D2S123(10.5%)、D3S1611(5.3%),D2S119(5.3%)。结论:脊柱裂中存在MSI现象,提示MSI、错配修复系统可能与脊柱裂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4.
哈茨木霉发酵液中肽类物质对豇豆根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树脂吸附、离子交换、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等分离、纯化方法,从哈茨木霉(Trichoderm aharzianum)T2-16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种对豆科作物生长具促进作用的物质,通过质谱等方法鉴定为肽类物质。为探明该活性物质对豆科作物的促生机制,用该活性物质对豇豆种子浸种处理后,进行盆栽实验,通过对盆栽实验中根瘤结构与固氮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活性物质可增加根瘤侵染组织的面积和根瘤细胞中类菌体的数量,降低根瘤细胞液泡化程度,促进根瘤中公共细胞周膜较多形成,加快类菌体的发育成熟,提高根瘤豆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提高根瘤的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75.
孙星学  柳参奎 《植物研究》2006,26(2):187-192
从水稻鲜叶中提取总蛋白,对总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硫酸铵沉淀将总蛋白提取液进行分级,从而达到了总蛋白细分和放量的目的。四级份的分级蛋白分别通过ConA-Sepharose 4B 亲和层析进行糖蛋白纯化,按吸收峰收集的各级糖蛋白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干粉;结合PAS法染色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对四级份的糖蛋白样品鉴定,在其中3个级份中均检测出糖蛋白;由于感度的差异,按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可检测出近30种糖蛋白(包括部分糖肽),按PAS法染色可检测到7种糖蛋白;对3种含量较高的糖蛋白进行了胶上纯化,3种糖蛋白的PAS法染色均证实了3种样品为单一的糖蛋白或者糖肽,分别命名为RG1、RG2和RG3。  相似文献   
76.
蛋白- 蛋白作用界面特征及界面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蛋白-蛋白界面与其余蛋白表面有明显的差别。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蛋白-蛋白界面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进化保守性等方面特征的研究概况及应用这些特征对单体中预测界面方法的研究进展于以综述。  相似文献   
77.
高婷婷  丁建丽  哈学萍  张飞  王飞 《生态学报》2010,30(10):2695-2705
土壤中水溶性盐的分析,是发展研究盐渍土盐分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目前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存在的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盐渍化土壤特征(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渭-库绿洲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为中等变异,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各层土壤的合理采样数为在95%置信水平,20%误差下的合理采样数目。高斯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10-30cm及30-50cm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结构。各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受到结构性与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呈强空间相关性。套合结构模型考虑到0-10cm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的尺度依赖性,能够更好的拟合0-10cm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结构。Kriging插值以及空间等值线分布趋势图能够直观的表现研究区内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状况和变化情况。研究为土壤特征变量空间变异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普适性较强的实现方法,为构建盐渍土定量动态监测模型以及盐渍土的改良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高质量甘蔗基因组DNA的简便快速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目前,甘蔗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成为甘蔗研究的热点之一。基因组DNA的提取是进行甘蔗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本研究设计含一系列SDS浓度的提取液,同时设加液氮和不加液氮研磨的对比试验,提取甘蔗不同部位叶片的基因组DNA并进行产量和纯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提取液提取的甘蔗基因组DNA纯度均很高,A260/A280在1.8-2.0之间,A260/A230大于2,但提取液I(0.75%SDS)提取的甘蔗基因组DNA产量较低;加液氮与否对甘蔗基因组DNA的提取产量和纯度没有影响;以提取的甘蔗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用一对扩增SPS(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部分片段的引物和一对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所有DNA均能扩增出预期的条带;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所提取的甘蔗基因组DNA进行酶切,所有DNA样品均能完全酶切。本研究得出最佳甘蔗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如下:磨碎甘蔗叶片后,加DNA提取液(SDS:1.5%;Tris:100 mM;EDTA:20 mM;NaCl:500 mM)于65℃裂解30 min,经酚∶氯仿和氯仿各抽提一次,可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甘蔗基因组DNA,能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已烯雌酚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小鼠透明带3蛋白的第330~342个氨基酸的序列(NSSSSQFQIHGPR)合成透明带多肽并作免疫原,免疫SPF级BALB/c雌性小鼠。设对照、模型和已烯雌酚组。灌胃给药4周后,采用Tunel方法检测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细胞凋亡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已烯雌酚组可显著减少小鼠卵巢卵母细胞的凋亡率(P〈0.05)。结论已烯雌酚组能改善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体重降低症状并能诱导发情。已烯雌酚能改善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症状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能有效地抑制卵母细胞的凋亡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0.
针对生物威胁的现场处置工作,建立气溶胶芽胞表面滞留抗力的智能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环境表面芽胞污染状况,为大规模的现场洗消任务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及时反应、恰当反应和准确防护的目标。以枯草杆菌芽胞为试验菌,在气溶胶实验室进行芽胞的环境因素暴露及活力测定,以模拟环境中芽胞抗力变化规律数据为依据,采用Matlab6.1软件包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抗力预测模型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模拟环境条件和数据训练的平滑曲线等特征,设定了5个输入神经元,8个隐层节点和1个输出神经元。‘tansig’、‘purelin’为传递函数,trainlm为训练函数,网络迭代100次。模型回顾预测效率达到100%,前瞻预测效率达到91%。以实验室数据为依据,利用Matlab平台中的BP神经网络建立的芽胞气溶胶表面滞留抗力预测模型能利用环境因素信息有效预测芽胞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