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气管内给药的方法比较不同浓度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气管内移植对重度烧伤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50%面积全层烫伤大鼠模型,将75只成熟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1×10~5HUCMSCs移植组(C)、5×10~5HUCMSCs移植组(D)、1×10~6HUCMSCs移植组(E),每组15只,B组及移植组(C、D、E组)烫伤后立即液体复苏,B组烫伤后气管内滴注0.2 m L生理盐水,移植组气管内滴注不同浓度h UCMSCs,分别在移植后的天第1、3、7天留取大鼠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MPO、CD68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及肺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A组各时间点肺泡腔清晰,肺泡结构完整,偶见少量炎性细胞。烫伤后第1天,B组及移植组(C、D、E组)肺泡间隔增厚,大量红细胞漏出及炎性细胞浸润。烫伤后第3天,各组肺泡结构较前清晰,炎性细胞浸润及红细胞漏出较第一天减少,与B组相比移植组肺泡结构清晰,间隔变薄,移植组各组间改变不明显。烫伤后第7天,移植组肺组织损伤较B组明显减轻,E组损伤肺组织恢复最为明显。MPO染色显示:与A组相比,阳性细胞数在烫伤后第1天明显增加(P0.05),但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烫伤后第3天,与B组相比,移植组阳性细胞数减少明显(P0.05),E组阳性细胞减少明显(P0.05);在烫伤后第7天E组阳性细胞数量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CD68染色显示在烫伤后第1天各组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5),在烫伤后第3天移植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但各移植组间无明显差异,烫伤后第7天移植组阳性细胞数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E组较C、D组阳性细胞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移植HUCMSCs能修复重度烧伤后损伤的肺组织,减少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浸润,且1×10~6HUCMSCs移植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2.
为了深入理解桑天牛Apriona germari虫粪挥发物在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寄主定位中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嗅觉生测比较分析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桑树Morus alba、 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雌雄两性桑天牛成虫的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 并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CT-GC-MS)对不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雌性或雄性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该寄生蜂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而不同处理间的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该寄生蜂的引诱活性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寄主植物的种类和桑天牛性别对于桑天牛虫粪引诱该寄生蜂的活性并无显著影响。桑天牛虫粪挥发物主要包括炔类、 酮类、醛类、酯类和萜类等化合物; 取食柘树和构树的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组分相同, 但取食桑树桑天牛的虫粪挥发物组分明显多于取食柘树和构树桑天牛的虫粪。取食同一寄主植物的两性桑天牛的虫粪挥发物的组分及其含量大致相同, 表明寄主植物对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组分有重要影响, 而桑天牛性别对其虫粪挥发物组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3.
魏来  陈红松  陈勇  封波  丛旭  王宇 《病毒学报》2002,18(1):29-33
构建含有感染性克隆HCV非结构基因5b区序列的酵母表达质粒,转化毕加酵母,获得持续、可溶性HCV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表达,纯化蛋白在SDS-PAGE及Western blot中显示出特异性的64.2kD HCV RdRp蛋白带,同聚引物/模板测定显示RdRp的活性极低,延长反应时间,RNA聚合活性仅轻度升高.采用合成的杂聚互补引物/模板,未发现核苷酸在毕加酵母表达的RdRp作用下掺入模板,随时间延长,杂聚互补引物/模板降解.  相似文献   
84.
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的形态与分子鉴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郭良栋 《菌物学报》2004,23(4):474-479
在调查松属植物内生真菌过程中,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到45株Epicoccum nigrum。根据它们在PDA培养基生长时的总体形态特征,划分为三组形态类型。从每组类型中随机选取三个代表菌株作进一步的分子鉴定。rDNA的ITS和5.8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菌株为E. nigrum。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前人提出的在Epicoccum菌种鉴定中,孢子大小和菌落颜色不能作为可靠的种级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85.
在调查松属植物内生真菌过程中,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到45株Epicoccum nigrum。根据它们在PDA培养基生长时的总体形态特征,划分为三组形态类型。从每组类型中随机选取三个代表菌株作进一步的分子鉴定。rDNA的ITS和5.8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菌株为E. nigrum。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前人提出的在Epicoccum菌种鉴定中,孢子大小和菌落颜色不能作为可靠的种级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86.
雪花莲凝集素基因转化菊花及转基因植株的抗蚜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关林  刘彦泓  郭绍华  王宇  纪彦  方宏筠 《遗传学报》2004,31(12):1434-1438
针对菊花存在的蚜虫虫害问题,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gna基因导入菊花叶片,共获得93个转化克隆。研究了影响转化频率的主要因素,得出在使用pH5.6的YEB培养基,菌液浓度OD600=0.4,45日苗龄中部叶片预培养1d,共培养4d,共培养的培养基中加入0.5mg/L GA3的条件下可使转化频率提高到11.21%。PCR、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转化植株幼苗饲虫实验表明,不同转化克隆的抗蚜性差异较大,蚜口密度抑制率从10%—84%不等,平均蚜口密度抑制率为39.4%。转化植株叶片蛋白提取液对小鼠红细胞具有凝集作用。  相似文献   
87.
对98例具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做胃镜检查,取胃粘膜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的消化道疾病,胃粘膜微生物群均发生不同的改变,其中胃癌患者改变最明显,胃内微生物检出率最高,无芽胞厌氧菌检出率87.88%(29/33),其中产亚硝酸优杆菌检出率为57.60%(19/33),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菌株占72.70%(24/33)。这些细菌和胃癌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对19株产亚硝酸优杆菌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均耐药,对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88.
赞皇大枣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植物名称 赞皇大枣 (Zizyphusjujubacv Zan huang)。2 材料类别 茎尖和带腋芽的茎段。3 培养条件  (1 )启动培养基 :MS 6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0 5。 (2 )分化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 :MS 6 BA 3 5 NAA 0 1 ,MS 6 BA 1 5 NAA 0 1 ,上述培养基均添加 3 %蔗糖 ,0 6 %琼脂。 (3 )生根培养基 :1 /2MS IBA 0 8 NAA 0 2 ,添加 2 %蔗糖 ,0 6 %琼脂。培养基pH值为 6 0 ,培养温度 (2 7± 2 )℃ ,光照度 2 0 0 0lx,光照时间 1 2h·d- 1 。4 生…  相似文献   
89.
王宇  陈苹  陶其敏 《遗传》1986,8(1):41-43
在进行DNA重组和大量制备’2p标记的 DNA分子探针过程中,我们参照Clewell等〔41清 亮裂解液方法和Zasloff等fsl的酸酚法,综合发 展了一种大量分离纯化质粒DNA的清亮裂解 液一酸酚法此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产量高, 其纯度和生物活性可满足DNA重组与制备32p 标记DNA探针的要求,既省去了昂贵费时的 氯化艳一澳化乙咤密度梯度超离心,又避免了细 菌裂解液直接酚提时溶液过于粘稠、不易操作、 收率低的缺点。并证实了经酸酚处理后的质粒 DNA可用于DNA重组。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贡嘎山东坡鸟类群落垂直多样性格局在繁殖季与非繁殖季的变化,本研究分别在繁殖季(2012年3至6月、2016年3至5月及2017和2018年两年的3至6月)、非繁殖季(2012年9和10月、2017及2018年两年的11和12月)用样线法对贡嘎山东坡海拔1 200 ~ 4 400 m区域开展了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繁殖季与非繁殖季的鸟类α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差异,季节变化对鸟类α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且夏候鸟的迁徙、气温和植物花果期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影响鸟类α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尽管贡嘎山的山地季节性气候明显,但繁殖季和非繁殖季鸟类β多样性的垂直格局比较稳定,并与植被群落的垂直多样性格局有极显著正相关性,表明植被群落多样性是影响贡嘎山东坡鸟类β多样性的重要因子。繁殖季鸟类多样性热点在中海拔,而非繁殖季鸟类多样性热点则出现在中低和中高海拔。因此,山区不同季节的鸟类多样性变化与全海拔段的栖息地保护状况需要在今后的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管理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