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2,S.suis2)中国强毒株05ZYH33菌毛骨架蛋白(Backbone protein,BP)编码基因SSU2101敲除突变株。采用引物特异性PCR分析、Southern杂交及RT-PCR等方法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BP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学特性显示,突变株的菌落形态、溶血活性以及染色特性方面与野生株之间均无明显差异。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突变株的毒力比野生株显著减弱。研究结果提示菌毛在S.suis2感染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系统研究S.suis2菌毛分子装配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免疫蛋白质组学及疫苗靶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组学自建立起即向生命科学的其他研究领域渗透,形成了多样的交叉学科。免疫蛋白质组学即由蛋白质组学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研究方向,在免疫原性蛋白质研究及疫苗靶位筛选中展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就免疫蛋白质组学的形成、主要研究技术体系及其进展、在免疫原性蛋白质鉴定、新型高效候选疫苗靶位发现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3.
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是一种新型的红色荧光指示蛋白,但是,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的SUMT水溶性相对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且对于结合在蛋白的色素组分尚不清楚。利用定点突变产生玉米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L88R/L89G双突变体和L166A突变体,两种突变体分别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Ni-NTA一步纯化。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和质谱分析确定从纯化的L88R/L89G双突变体蛋白分离的色素组分。L88R/L89G双突变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有酶活,而L166A突变体胞内酶活丧失。结合蛋白的主要组分为三甲基化咕啉。纯化的双突变体蛋白水溶性增加,为提高它作为荧光指示蛋白检测外源融合蛋白的水溶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4.
筛选环孢霉素A适体的SELEX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合成一个全长78个核苷酸,中间含35个随机序列的随机单链寡核苷酸序列(ssDNA)文库,运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以环孢霉素A(CsA)为靶目标,以磁珠作为筛选介质,利用生物素 链酶抗生物素 辣根过氧化物酶系统,检测每轮ssDNA文库与CsA的亲和力,筛选并鉴定CsA特异性的适体.经过11轮的筛选,ssDNA文库与CsA的亲和力呈上升趋势.将第10轮筛选产物克隆测序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分析.随机挑选的19个克隆适体,根据一级结构的同源性可分为5个家族,二级结构预测以茎环(发夹)为主,这可能是适体与CsA作用的部位. CsA特异性的适体将用于酶联法、免疫荧光法等对CsA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5.
目的:运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并鉴定环孢霉素A(CsA)特异性适体。方法:合成全长78个核苷酸中间含35个随机序列的随机单链DNA(ssDNA)文库,通过SELEX方法,以CsA为靶标、磁珠为筛选介质,利用生物素-链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系统检测每轮ssDNA文库与CsA的亲和力,筛选针对CsA的适体,将最后一轮筛选产物克隆测序,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分析。结果:经过10轮筛选,ssDNA文库与CsA的亲和力呈上升趋势,随机挑选的19个克隆适体根据一级结构的同源性可分为5个家族,二级结构预测以茎环(发夹)为主。结论:通过改良SELEX方法筛选得到了CsA特异性的适体。  相似文献   
56.
向日葵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高效的向日葵离体再生体系,从基因差异、外植体取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附加物的添加等方面出发,对向日葵愈伤诱导、分化、生根等过程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杂交材料相对于自交材料更容易实现再生;最佳外植体是生长4 d的子叶;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是MS培养基 (MS) +2.0 mg/L 6-苄基腺嘌呤 (6-BA)+0.5 mg/L奈乙酸 (NAA)+1.0 mg/L激动素 (KT),诱导率最高可达100%;最佳分化培养基是MS+0.2 mg/L 6-BA+0.5 mg/L NAA+0.3 mg/L KT+0.3 mg/L硝酸银 (AgNO3)+0.2 g/L活性炭 (AC),芽分化率可达71%;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 MS+0.6 mg/L吲哆丁酸 (IBA),生根率最高为77%。方差分析表明,材料基因型、外植体生长时间、激素、AgNO3、AC对向日葵再生呈现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7.
本文报道了贵州蕨类植物一新记录属——乌木蕨属Blechnidium Moore,该属为乌毛蕨科Blechnaceae一单种属,仅乌木蕨Blechnidium melanopus(Hook.)Moore一种。此物种分布区狭窄,数量有限,在贵州的发现对研究其地理与区系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8.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方法,从紫云产黄花香茶菜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合1H-NMR、13C-NMR数据及文献资料鉴定为黄花香茶菜乙素(Ⅰ)、黄花香茶菜丁素(Ⅱ)、大萼变型香茶菜甲素(Ⅲ)、3β-Hydroxy-18α,19α-urs-20-en-28-oic acid(Ⅳ)、齐墩果酸(Ⅴ)和熊果酸(Ⅵ)。其中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9.
以银叶树‘Kelvin Red’为试材,对其离体快繁启动培养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银叶树外植体最佳的消毒方案为75%酒精浸泡30s,再用0.1%升汞进行5+4 min的二次消毒;最佳取材季节为冬季;最佳外植体类型为茎尖和茎段中上部半木质化部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WPM+6-BA 1.0 mg/L+IBA 0.5 mg/L。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检测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及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与β-HCG进行检测,并与追踪到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血清P值>25 ng/ml、血β-HCG>50 mIU/ml患者66例占19.4%,经绝对卧床休息,未用药治疗,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在15.94~25ng/ml、血β-HCG 10~50 mIU/ml患者170例占50%,经口服黄体酮与HCG针保胎治疗后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15.94 ng/ml、血β-HCG<10mIU/ml患者78例占22.9%,终止妊娠者均可见清除宫内组织物中几乎不见新鲜绒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陈旧性出血;血清孕酮与β-HCG上升不同步患者26例占7.6%,均最终难免流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孕酮与β-HCG可以预测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既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及经济负担,又能起到提高保胎治疗的成功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伍口服天然黄体酮治疗由黄体功能不全引发的早期先兆流产,均能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预后,且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