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洞道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鼢鼠繁杂的洞道系统对高寒草甸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采集高原鼢鼠活动洞道土壤样本,并以无鼢鼠扰动的同深度土层土壤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了2个处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洞道土壤速效磷和全氮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春季和秋季的速效磷达到显著水平(P<0.05);秋季无鼢鼠扰动的土壤有机质和真菌的含量显著高于洞道土壤(P<0.05);3种酶活性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区春季土壤的细菌和秋季真菌的含量显著高于洞道土壤(P<0.05);洞道和对照区土壤的细菌、放线菌、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各种指标其它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活动洞道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与对照区土壤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2.
松口蘑人工菌塘诱导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土壤筛选找到适合松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土壤,并在其土壤中添加适当浓度的橄榄油(0.5%-2.0%),有效地促进了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生长,菌丝生长状况酷似野外的松口蘑菌塘,且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菌丝体生物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当土壤中橄榄油浓度为0.5%和1.0%时,松口蘑共生植物赤松苗的生长不但没有受到抑制,而且还能与菌丝体在这种“菌塘”中形成菌根。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中国松口蘑人工菌塘诱导体系,同时也为其人工子实体的诱导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槟榔果皮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从槟榔发黄果皮和青果皮中分别鉴定出29和21种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9.18%和71.96%,从发黄果实种子和青果实种子中分别鉴定出20和15种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7.47%和70.24%,发黄果皮和青果皮有8个共有成分,发黄果实种子和青果实种子有13个共有成分,四者有5个共有成分。槟榔果皮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4.
南方红豆杉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紫杉烷13α-羟化酶是紫杉醇下游合成途径关键酶之一,负责催化紫杉二烯-5α-醇的C13侧链发生羟基化反应生成紫杉二烯-5α、13α-二醇.该研究从南方红豆杉中克隆出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南方红豆杉的总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出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的DNA序列和cDNA序列,利用swiss-prot、DNAMAN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核酸序列和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其cDNA序列长度为1 651bp,含有一个1 458bp的开放阅读框,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已经报道的蔓地亚红豆杉的紫杉烷13α-羟化酶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6%.结论:成功克隆出南方红豆杉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为利用合成生物学工程技术生产紫杉醇或其前体物质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研究大黄鱼共生菌Bacillus coagulans LL1103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方法]利用色谱层析技术对B.coagulans LL1103发酵液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从大黄鱼内生菌B.coagulans LL1103发酵液中分离并鉴定9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为:(1)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2)环(异亮氨酸-丙氨酸)、(3)环(脯氨酸-缬氨酸)、(4)环(脯氨酸-苯丙氨酸)、(5)环(脯氨酸-亮氨酸)、(6)环(甘氨酸-丙氨酸)、(7)环(脯氨酸-甘氨酸)、(8)环(脯氨酸-丙氨酸)和(9)环(络氨酸-甘氨酸)。活性评价显示化合物3、7和9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8.0、4.0和16.0μg/mL。[结论]从大黄鱼共生菌B.coagulans LL1103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3个对大肠埃希菌(E.coli)具有较好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6.
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是阿拉善荒漠区同域共存的两种优势鼠种,研究其活动节律对于了解荒漠啮齿动物的共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4月(春季)、7月(夏季)、9月(秋季)和10月(初冬)在阿拉善荒漠区,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的活动节律进行监测,以期深入了解极端干旱环境中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不同季节活动节律动态,探索优势鼠种共存策略。结果表明:(1)子午沙鼠的种群数量受三趾跳鼠种群密度的抑制,其活动高峰期随三趾跳鼠活动高峰期的推迟而推迟,存在明显错峰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二者的活动时长与夜长均呈正相关关系,其活动开始时间随日落时间的推迟、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推迟;(2)子午沙鼠的活动强度在不同季节间无显著差异,三趾跳鼠的活动强度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异 (F=3.202;P=0.032),表现为4月>7月>9月>10月;(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通过调整其夜间时间利用模式以减少竞争,实现同域共存。  相似文献   
137.
马赟花  张铜会  刘新平 《生态学报》2013,33(21):6984-6991
本文在半干旱区科尔沁沙地研究沙地芦苇生长发育对地下水位改变的响应。通过比较不同地下水位深度下沙地芦苇生态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200cm的水位条件更利于沙地芦苇的生长。但是这种生长特点随着水位深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表现为40-120cm的水位条件下沙地芦苇的根冠比和垂直根长都随着水位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地下水位大于120cm时根冠比的趋势则相反;根长密度值则表现出在0-120cm水位条件下的要大于120-200cm水位条件下的;而40cm的浅水位表现出了对沙地芦苇生长的抑制作用,即在这种水位条件下会抑制沙地芦苇的蒸腾光合作用、减小叶面积的增长,但是其最终的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仍表现出优于对照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38.
黑莓(萨尼)果实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和[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研究黑莓(萨尼)果实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于阳性对照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比较.萨尼果实正丁醇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好.正丁醇部位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 =8.44和4.55 μg/mL)强于阳性对照BHT(IC50=18.71和7.72 μg/mL),弱于阳性对照BHA(IC50=3.2和1.88 μg/mL),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38.55和17.25 μg/mL)均弱于阳性对照BHA和BHT,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Fe3+的还原能力(Trolox当量=711.57±10.14和628.4±11.30μmol/g)均弱于阳性对照BHA和BHT(Trolox当量=6633.04±114.04和1581.68 ±97.41 μmol/g).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抽样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体检中心检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根据临床数据中MAU水平的不同分为异常组188例和正常组312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MAU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异常组患者的病程、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腰臀比均高于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MAU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程(较长)、BMI(较大)、收缩压(较高)、糖化血红蛋白(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较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BMI、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与MAU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查以上指标预测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动力髋螺钉(DHS)和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至2015年在我院骨科的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前氨甲环酸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应用Gross线性方程计算失血总量和隐性失血量,比较各组间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的差异。分析采用DHS和PFNA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结果: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PFNA和DHS患者的基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甲环酸组的总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DHS固定的患者中氨甲环酸组的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在PFNA固定的患者中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中各出血量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DHA的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但对PFNA的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