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建立检测小鼠血浆内新型多靶点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药物双美普他酚-乙二酰胺杂合物(ZLA)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并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样品经甲醇沉淀去蛋白,应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2.1×100 mm,3.5μm),以甲醇-水(含5 m M甲酸铵,p H 9.8)(85:15,v/v)为流动相,流速0.25 m L/min;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选择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待测物分别为m/z 304.3→107.0(ZLA)和m/z 621.7→232.1(内标)。分别给予KM小鼠腹腔和尾静脉注射ZLA 5mg/kg,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用于ZLA定量分析。结果:ZLA和内标保留时间分别为3.2 min和2.5 min。血浆中ZLA线性范围为1-1000 ng/m L。血浆中提取回收率超过9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腹腔注射时ZLA可快速分布到血浆中,在10.2 min达到峰值,且能达到良好的生物利用度(47.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ZLA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快速、灵敏,特异性好,并成功应用于小鼠血浆中ZLA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本研究资料将为ZLA在AD治疗中的进一步临床前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王淑兰  王浩  李娟  吕薇  陈宁宁  李军 《生态学杂志》2016,27(5):1530-1540
为了探索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轮耕模式的土壤培肥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于2007—2014年在陕西合阳实施了秸秆覆盖或还田条件下免耕/深松(NT/ST)、深松/翻耕(ST/CT)、翻耕/免耕(CT/NT)、连续免耕(NT)、连续深松(ST)和连续翻耕(CT)等6种耕作处理田间定位试验,测定并分析了2010—2014年玉米收获期各耕作处理下0~60 cm土壤有机碳、氮储量,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及春玉米产量差异.结果表明: 6种耕作处理中以NT/ST处理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最为明显.与2007年试验前相比,6种耕作处理均增加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5年平均值增幅为12.3%~28.3%,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5年平均值较CT对照处理显著增加7.1%~13.2%.NT/ST、ST/CT、CT/NT等3种轮耕处理和NT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氮储量5年平均值较试验前增加2.5%~7.3%.NT/ST、ST/CT、CT/NT、NT和ST处理土壤氮储量5年平均值比连续翻耕增加3.6%~11.1%.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含水量较CT处理依次增加5.7%、2.3%、2.0%、5.5%和4.4%,以NT/ST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6种耕作处理春玉米平均产量表现为NT/ST>ST/CT>ST >NT>CT/NT>CT,以NT/ST处理最高,分别较其他5种处理显著增产4.2%、13.0%、11.3%、4.7%和13.8%;经济效益平均表现为NT/ST>ST/CT>ST>NT>CT/NT>CT.在6种耕作处理中,免耕/深松轮耕处理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升土壤肥力和增产增收方面都表现出优越性,为旱作春玉米田较适宜的土壤轮耕模式.  相似文献   
83.
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娟 《菌物研究》2005,3(1):58-62
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的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4.
黑嘴鸥仅在我国沿海地区繁殖,迄今共发现  相似文献   
85.
为了阐明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I型)中糖蛋白(GP)、核蛋白(NP)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采用脾细胞转输法,分别将GP、NP、GP+ NP免疫小鼠后的脾细胞与未经免疫的小鼠正常脾细胞(3.5×105 个)经腹腔转输给乳鼠,2 h 后以100 LD50的汉滩(HTN)病毒(LR1 株)进行脑腔攻击。结果表明,其乳鼠的保护率分别达77.0% ,38.5% 和92.3% ,而未经免疫的小鼠正常脾细胞则不能提供保护(0% ),揭示了GP+ NP在抗HTN 病毒感染中具有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6.
87.
8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特征及其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25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研究,依照患儿年龄进行分组,将年龄<5岁的128例患儿分为低龄组,将年龄≥5岁的128例患儿分为高龄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随后将25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依照是否并发呼吸道感染情况分为两个亚组,即呼吸道感染组(n=100)与非呼吸道感染组(n=156),分析其一般临床情况,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低龄组和高龄组患儿喘息、肺部哮鸣音症状、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和中度的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低龄组患儿喘息、气促、咳嗽症状发生率和疾病严重程度为重度的比率明显高于高龄组(P<0.05);低龄组和高龄组患儿大豆、鱼虾类过敏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低龄组患儿牛奶、霉菌、花草过敏率低于高龄组,低龄组患儿动物皮毛、户尘螨或粉尘螨过敏率高于高龄组(P<0.05);呼吸道感染组与非呼吸道感染组患儿性别、病程对比无明显...  相似文献   
89.
刘博  童毅华  李娟  杨利琴  何兴金 《广西植物》2017,37(10):1335-1338
笔者在编研《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1卷第3分册(百合科——五桠果科)的过程中,发现百合科两个物种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均使用了错误的名称,需要做出新处理。其中,有斑百合的正确名称应为Lilium concolor var.pulchellum(Fisch.)Baker,而非《中国植物志》使用的晚出等名Lilium concolor var.pulchellum(Fisch.)Regel,黄花油点草的正确名称应为Tricyrtis maculata(D.Don)J.F.Macbr.,而非Flora of China使用的Tricyrtis pilosa Wall.。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南瓜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方法,并对12份南瓜样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柱:Eclipse XDB-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水(A)+丙酮(B);检测波长:450nm。结果:南瓜中β-胡萝卜素在35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重复性好(RSD=5.11%),精密度高(RSD=0.70%),稳定性好(RSD=2.73%),加标回收结果准确可靠(RSD=2.06%)。12份南瓜样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较大(8.9~94.4 μg/g),印度南瓜16296-1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其次为中国南瓜9132、印度南瓜16291-2和16167-8,这3种南瓜中β-胡萝卜素含量较接近(均≥76 μg/g),含量最低的为印度南瓜16185-6。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南瓜中β-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12份南瓜样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