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认识和理解组织液在凝胶样组织间隙中的流动规律和力学机制是近百年来的重大医学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生理学中关于组织液流动的若干代表性研究、颅内血管周围间隙中的液体流动研究及经络示踪成像研究等,并介绍了已有的系列研究结果,即通过追踪人体和动物体内不同部位组织间隙中的示踪剂流动,发现组织液沿动脉和静脉血管外膜、神经和皮肤等至少四种解剖结构进行长程而有序的流动;其中的皮肤组织液长程流动通路与人体四肢远端穴位区相连接;组织液长程流动通路的内部结构是由有序纤维集合而成的纵向纤维束,组织液以纤维等固相结构为轨道而流动,形成贯穿全身的"组织液界面流动网络",具有重要的医学科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潘瑛子 《水生生物学报》2021,45(5):1034-1044
为了解西藏特有鱼类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和感染情况, 于2019年5—8月对383尾黑斑原鮡进行了调查。在黑斑原鮡消化道中共发现7种寄生蠕虫, 分别为深槽绦虫未定种(Bothriocephalus sp.)、原头绦虫未定种(Proteocephalus sp.)、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Contracaecum eudyptulae和杆咽线虫未定种(Rhabdochona sp.), 并对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将黑斑原鮡按整个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全长群体进行划分, 分别对其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多样性和优势虫种进行分析, 并对各寄生蠕虫物种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 在黑斑原鮡群体中, 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1.53, Berger-Parker指数为0.37,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 其感染数量、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均为最高; 在黑斑原鮡不同性别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6—1.57,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3,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 雄性群体中新棘吻虫未定种也为优势虫种, 两者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均较高; 在黑斑原鮡不同全长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2—1.59,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4, 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或新棘吻虫未定种, 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基本以二者为最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西藏鱼类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和寄生特点, 为研究体内寄生蠕虫的环境适应性及与宿主的协同进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究A33核心启动子结肠癌特异性及SV40增强子对其转录水平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构建A33核心启动子和带SV40增强子的A33核心启动子(eA33)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A33和pGL3-eA33,与内参照pRL-SV40质粒共转染至不同的细胞系中,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分析了A33和eA33启动子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转录活性。结果显示,A33核心启动子在结肠癌细胞系中具有转录活性低,但结肠癌特异性好的特点,而在其他类型癌细胞中基本没有活性。同时发现,eA33在各类癌细胞中的转录水平与A33相比,均呈大幅度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SV40增强子能显著增强A33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同时减低了其结肠癌特异性。这为靶向癌症基因—病毒治疗策略在结肠癌的生物治疗应用中寻找结肠癌特异性的启动子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探讨miR-210在黑素瘤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通过qRT-PCR实验检测0.5 μM铁死亡诱导剂RSL3刺激前后黑素瘤细胞系A2058和451Lu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在0.5 μM铁死亡诱导剂RSL3刺激的同时,给予antagomiR-210处理抑制黑素瘤细胞系A2058和451Lu中miR-210的表达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lipid ROS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实验、免疫印迹实验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明确miR-210对靶分子TFRC的调控作用;在0.5 μM铁死亡诱导剂RSL3刺激的条件下,给予antagomiR-210处理抑制miR-210的表达,同时使用siRNA沉默TFRC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水平。结果:1)在0.5 μM RSL3刺激后,黑素瘤细胞系A2058和451Lu中miR-21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 在0.5 μM RSL3刺激后,抑制miR-210的表达可加剧黑素瘤细胞系A2058和451Lu的死亡,同时显著增加细胞内lipid ROS水平;3)miR-210可直接结合TFRC mRNA的3''UTR区域,过表达miR-210可以显著抑制TFRC的转录和蛋白表达;4)在0.5 μM RSL3刺激的条件下,沉默TFRC的表达可以显著逆转抑制miR-210对黑素瘤细胞系A2058和451Lu铁死亡的促进作用。结论:miR-210是黑素瘤细胞铁死亡的重要抑制因子,且是通过靶向调控TFRC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5.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很强的分泌能力,产酶能力强,属于食品级安全微生物.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宿主菌异源表达木聚糖酶,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木聚糖酶基因连接到载体pWB980上,构建表达载体pWB980-xynZF-2,电击转化枯草芽孢杆菌WB600,获得重组工程菌WB600-pWB980-xynZF-2.对重组工程菌进行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摇瓶发酵的最适接种量1%、种龄14 h、装液量50 mL、温度34℃,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192 h.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木聚糖酶产量可达到0.168 U/mL.  相似文献   
106.
说龙     
龙是中国文化的特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我国,从殷商甲骨文出现结构完备的“龙”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而出现龙的传说就更早得多。相传在“感天而生”的上古时代,有女登感“神龙”生炎帝,附宝感“北斗”生黄帝,庆都感“赤龙”合婚而生帝尧的故事。除了神龙、赤龙外,属于伏羲氏系统的还有长龙氏、居龙氏、降龙  相似文献   
107.
稀释速率对高浓度酒精连续发酵过程振荡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搅拌罐和三段管式反应器组成的组合反应器系统中,使用葡萄糖浓度为280g/L,添加5g/L酵母膏和3g/L蛋白胨的底物,在总稀释速率分别为0.032h-1,0.024h-1,0.017h-1,0.012h-1和0.006h-1的条件下,考察了稀释速率对高浓度酒精发酵系统振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行为在特定的稀释速率条件下呈现,进而基于数学上的分岔理论,分析了振荡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及对应的稀释速率范围,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振荡行为对酒精发酵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重组α-银环蛇毒素P22-A31的原核表达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鲁萍  汪芳  章晓波  王义权 《动物学报》2005,51(6):1102-1108
α-银环蛇毒素在神经科学研究以及在临床和制药上有重要作用,为获得大量的α-银环蛇毒素,我们用已构建的pGEX-BgTX(P22-A31)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并用谷胱甘肽Sepharose FF纯化GST-α-银环蛇毒素融合蛋白,再用凝血酶切掉融合标签谷胱苷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得到了较纯的重组α-银环蛇毒素同工毒素,得率约为1.225mg/L。用重组α-银环蛇毒素制备多克隆抗体,经ELISA和Western杂交鉴定后可知重组α-银环蛇毒素与天然α-银环蛇毒素的抗原性一致。小鼠毒性试验表明,重组α-银环蛇毒素同工毒素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598mg/kg,约为天然α-银环蛇毒素的1/5。小鼠化学法镇痛试验显示,重组α-银环蛇毒素有一定的镇痛药效,1/4LD50剂量的镇痛百分率为55.2%,1/8LD50剂量的镇痛百分率为20.5%,在外周镇痛作用中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9.
描述了泰国雨久花属Monochoria C.Presl一新变种:窄叶鸭舌草M.vaginalis var.angustifolia G.X.Wang。该新变种与原变种鸭舌草M.vaginalis var.vaginalis都具有类似的总状花序,但前者的叶片为窄披针形,3-7×0.3-2.0cm,叶片宽长比在0.1-0.4之间,叶基部裂片最长不超过2mm,总状花序具花3-7朵,而原变种鸭舌草的叶片较宽,为卵心形或心形,4-9×2-8cm,叶片宽长比在0.5-0.95之间,叶基部裂片最长可达到2cm,总状花序  相似文献   
110.
PCR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应用PCR方法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与牙周病活动部位的关系,探讨其方法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的分布规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致病菌16s RNA保守区域片段。40名受试者包括牙周病患者20人,每人同口取一个牙周病活动部位,一个相对健康或牙周病静止对照部位;成人健康者20人,每人各取一个标本。结果:龈下菌斑5种可疑牙周致病菌在牙周病活动部位的检出率牙龈卟啉菌为86%,福赛类杆菌为95%,螺旋体为86%,中间普氏菌和黑色普氏菌分别为95%和33%,均显著高于同口部位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结论:PCR直接检测菌斑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福赛类杆菌、齿密螺旋体及黑色普氏菌匀与牙周炎活动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