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7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78年冬至1979年春我们用固相酶免疫分析法中的限量抗原底物珠体系(Dass)间接法检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及麻疹合并病毒性肺炎患儿的9 l例双份血清中的抗3和7型腺病毒的0gG抗体,同时以微量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对照,其符合率为90.5%。同时期对临床诊断为非腺病毒感染的lo例双份血清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滴度均无四倍升高。非腺病毒感染息者DAssIgG抗体水平较有近期感染患者为低,前者1:64,后者1:2,048。对抗3和7型腺病毒的兔免疫血清及正常兔血清Dass法测定结果及抑制与阻断实验均说明本方法是特异的,其灵敏度较血凝抑制试验高约50倍左右。  相似文献   
92.
洮江宽寄螨Euryparasitus taojiangensis,新种 鉴别:本新种接近于Euryparasitus kasakstanicus Chelebiev,1978,但体型较大;后背板后缘较直;前背板刚毛22对,后背板刚毛17对,F_3、M_1、M_2、S_6和M_(11)长而软,微羽状;St_1羽状,St_2和St_3  相似文献   
93.
本文为Eelphacodes nigrigena Matsumura et Ishihara,1945建立一个新属,即类节飞虱属 Laoterthrona Ding et Huang,同时一并描述下列三个新种。新种模式标木分别保存于订名人所在单位。  相似文献   
94.
以冬虫夏草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及弹性蛋白酶活性抑制试验来考察冬虫夏草在生化水平上的抗衰活性,以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三磷酸腺苷(ATP)和透明质酸(HA)的合成试验来考察冬虫夏草在细胞水平上的抗衰活性。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能有效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促进人永生化表皮细胞表达透明质酸和三磷酸腺苷,说明冬虫夏草具有一定的抗衰活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诱导,全凭丙泊酚维持,面罩吸氧;研究组给予全凭七氟醚诱导、维持,喉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 min(T2)、切皮后30 min(T3)、术后(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4时间点MAP、血糖、皮质醇、HR均较T0升高(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与T0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应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诱导迅速且安全、术后苏醒快、手术时间短,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6.
摘要 目的:检测腺苷脱氨酶(ADA)及其同工酶在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其诊断和病情监测作用。方法:收集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55例强直性脊柱炎(AS)、及其年龄性别对应的健康血清标本。测定血清总ADA(tADA)、ADA1及ADA2活性。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ADA活性在SLE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tADA:15(12,20)vs 8(7,10)U/L;ADA1:3.5(2,5)vs 3(2,3)U/L;ADA2:11(8,15)vs 6(5,7)U/L;P<0.01)]。与健康对照相比,RA患者血清中tADA和ADA1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ADA2活性水平升高[8(5.25,10)vs 7(5,9)U/L,P<0.05)];与健康对照相比,AS患者血清中tADA和ADA1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ADA2活性升高[7(5,9)vs 6(5,7)U/L,P<0.05)]。ROC分析显示tADA及ADA2对SLE具有较好诊断价值(tADA:88.6%特异性、77.1%敏感性;ADA2:92.9%特异性、68.6%敏感性)。ADA活性对RA及AS患者无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ADA活性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有一定正相关性(r=0.303,P=0.011)。结论:血清tADA活性检测可作为SLE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7.
采用毛细管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Ca~(2+)对嗜热菌Anoxybacillus sp.来源的α-淀粉酶AGXA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脱气后的蛋白样品和缓冲液,分别加入对应的样品池和缓冲液池中,测量温度为10℃~120℃,升温速率为1℃/min。测量结果中,纵坐标为C_p,横坐标为温度,去折叠变化曲线峰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为蛋白质去折叠温度T_m,去折叠变化曲线与对应温度的积分值为热焓变化值ΔH,范特霍夫焓变化值ΔH_v由去折叠变化曲线峰形状决定。根据改进的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计算AGXA的自由能变化值ΔG,绘制AGXA自由能变化与温度关系的稳定性曲线。结果表明:有Ca~(2+)和无Ca~(2+)存在时,AGXA的ΔH_v与ΔH的比值都约等于1.0;有Ca~(2+)时,AGXA的T_m、ΔH和ΔC_p值,分别为77.8℃、292.5 kcal/mol和2.76 kcal·mol~(-1)·℃~(-1);无Ca~(2+)时,AGXA的T_m、ΔH和ΔC_p值,则分别为67.3℃、238.3 kcal/mol和3.81 kcal·mol~(-1)·℃~(-1);有Ca~(2+)时的AGXA,其T_m、ΔH值分别比无Ca~(2+)时的高,ΔC_p值则比无Ca~(2+)时的低。有Ca~(2+)和无Ca~(2+)的α-淀粉酶AGXA的热变性过程皆为不可逆的双态模式,有Ca~(2+)的AGXA,通过增大ΔH和降低ΔC_p的方式提高其热稳定性。研究揭示了Ca~(2+)提高AGXA的热稳定性机制,为进一步扩大该酶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98.
99.
为探索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方向及途径, 获得具有其独特遗传背景的育种材料,将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的抗病毒及独特观赏特性等优良遗传性状逐渐渗到栽培品种中去。该研究借助切割柱头杂交及胚抢救技术,选取6种秦巴山区野生百合[岷江百合(Lilium gegale)、宜昌百合(L. leucanthum)、山丹(L. pumilum)、野百合(L. brownii)、宝兴百合(L. duchartrei)、川百合(L. davidii)]以及亚洲百合(Asiatic hybrids,AA)品种‘Elite’、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s,OO)品种‘Sorbonne’、‘Siberia’和‘Marlon’、OT百合(Oriental × Trumpet hybrids,OT)品种‘Yelloween’、‘Serano’、‘Corel′door’进行了32组共计263朵花的(品)种间杂交,并针对膨大变软的果实剥离可供离体培养的胚及胚囊进行胚抢救。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坐果率、胚获得及萌发率呈现出较大差异,综合坐果率为11.4%,对30个膨大的果实中共计38个可供离体培养的胚及胚囊进行胚抢救,有7株最终萌发。(2)以野生百合为父母本的12组杂交组合中,6组获得了膨大果实,得到6株杂交后代。(3)栽培百合做母本,野生百合做父本的20组杂交组合中,共9组获得了膨大果实,除‘Elite’ × 山丹可直接收获种子外,共得到1株杂交后代。(4)以岷江百合及宜昌百合为亲本的远缘杂交TT × AA及回交OT × TT成功获得杂种后代。(5)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在远缘杂交中获得育种后代的几率存在较大差异,宜昌百合和岷江百合获得后代几率较高,宝兴百合获得后代几率较低,野百合未获得后代。以上结果表明,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为母本的TT × AA杂交和宝兴百合为父本的TT × AA杂交以及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为父本的OT回交,为三种百合的育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野百合的育种应用途径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00.
构建生物量预估模型,探究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策略和异速生长关系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对理解植物群落结构、功能、碳储存和分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常见种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为对象,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利用易测指标,如株高、基径、分枝数、冠幅和生物量等参数建立生物量模型,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分析其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处理下,茵陈蒿的最佳生物量预估模型的变量选择不同;不同水分处理下茵陈蒿各器官间、各器官与地上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不同,但相对于自然降水量,增水和减水50%下均为等速生长,这说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茵陈蒿对各器官间的资源配置存在权衡策略,符合最优分配假说;而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各器官对资源的竞争会变弱;在荒漠草原中,对草本植物进行生物量模拟,选择预测变量和方程模型时,应考虑生长季降水量。本研究可为荒漠草原草本植物生物量预估模型的建立和异速生长关系对环境因子适应的理解等提供方法支持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