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的基因克隆及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阐明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α亚单位的编码基因、分子特性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各脑叶的分布差异,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α亚单位进行了克隆(命名为rN1),并比较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各脑叶的分布情况.rN1基因编码2016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显示,其与rH1氨基酸相似性为96.53%,与hNbR1相似性为96.13%.在DI-S3~S4发现与rH1不同的一个新的外显子(第7外显子),同时发现DⅡ~Ⅲ选择性剪切了第20外显子(53个氨基酸残基)的异构体(命名为rN1-2).分布结果显示,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α亚单位在不同发育阶段各脑叶分布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证实,Nav1.5钠通道在大鼠脑组织显著表达,存在脑叶的分布差异,而且随着脑组织的发育,其表达逐渐趋于稳定,实验证实Nav1.5钠通道基因编码了一个新的外显子而且其表达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72.
利用叶绿体基因(trnL-trnF和rpl16)对青藏高原地区的18个唐古特虎耳草(Saxifraga tangutica Engl.)居群(209个个体)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以揭示唐古特虎耳草的现有遗传结构及其历史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从20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4个单倍型,且只有单倍型H5在居群中广泛分布,71.62%的单倍型为居群特有单倍型。(2)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91.85%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分化不明显(F_(ST)=0.081);遗传分化系数N_(ST)(0.109)大于G_(ST)(0.097,P0.05)但不显著,表明唐古特虎耳草在其整个分布范围内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3)中性检验表明,Tajima’s D(-2.045 07,P0.05)和FuLi’D*值(-3.629 27,P0.05)均为显著的负值,结合单峰的错配分布曲线,表明该物种经历过近期扩张。研究推测,唐古特虎耳草在第四纪冰期时可能存在多个微型避难所,由于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波动,使得原来连续的居群片段化,避难所内的居群单独进化,从而形成了大量特有单倍型;唐古特虎耳草居群对第四纪冰期气候波动的反应可能更多的表现为垂直海拔高度的迁移,而非大规模的水平迁移。  相似文献   
73.
【目的】杏树鬃球蚧在天山野果林暴发成灾,对野杏的生存以及野果林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危害栽培果园。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杏树鬃球蚧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可为农林部门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关于杏树鬃球蚧的分布点与气候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其在中国的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中的AUC值为0.949,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季度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等温性是影响杏树鬃球蚧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杏树鬃球蚧在我国分布区较为广阔。该模型预测杏树鬃球蚧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环渤海区域、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陕西省中部、甘肃和陕西的临界处,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区,中适生区以高适生区为核心向外蔓延。其高、中、低适生区分别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62%、6.69%、18.77%。未来气候情景下,高适生区呈进一步扩散趋势,尤其在新疆地区,高适生区大面积扩散。【结论】杏树鬃球蚧适生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0.08%,有继续扩张和大面积暴发风险,在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应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5D期(Chronic Kidney Disease stage 5D,CKD5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的肾替代治疗方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CKD5D期患者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水平高于腹膜透析患者(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KD5D期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与透析方式、透析时间、性别、年龄、是否贫血、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药物的使用及CRP密切相关(P0.05)。而铁剂、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使用和白细胞计数与氧化应激水平无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CKD5D期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与透析方式、透析龄和性别相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高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75.
Mdfic(MyoD family inhibitor domain containing)是一个新发现的含有MyoD抑制素结构域(I-mfa domain)的转录调控因子,可能在肌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Rhox5为同源异型框基因,隶属于Rhox基因簇(reproductive homeobox on the X chromosome genes cluster)β亚簇.在前期证实Mdifc能结合Rhox5蛋白的基础上,进一步鉴定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域.生物信息学分析Mdfic 的氨基酸序列,PCR方法扩增Mdfic A截短型片段(第72~247位氨基酸残基),含保守的I-mfa结构域; 双向酵母双杂交和体外GST-Pull down结果表明,该截短型片段可以与Rhox5蛋白结合,且结合力度较完整的Mdfic蛋白强; 将Mdfic A片段划分为两段: Mdfic B(72~191 aa, 不含I-mfa结构域)和Mdfic C(191~247 aa, 含I-mfa结构域).结果表明,含保守I-mfa结构域的Mdfic C截短型片段丧失了与Rhox5蛋白结合的能力,而不含I-mfa结构域的Mdfic B截短型片段可以结合Rhox5蛋白. 鉴于Mdfic蛋白的非I-mfa结构域在Rhox5/Mdfic结合中发挥关键作用, Rhox5与Mdfic的结合可能进一步调控由Mdfic的I-mfa结构域参与的其他转录因子(如MyoD)的调控,三者形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参与肌细胞发生及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索银杏叶提取物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作用下心肌细胞损伤以及内质网应激标记性分子GRP 78和CHOP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GEs组、AGEs+银杏叶提取物组。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GRP 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GEs组48、72 h时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与AGEs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处理增加心肌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AGEs组GRP 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AGEs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组GRP 78和CHOP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抑制AGE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拮抗GRP 78和CHOP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的损伤,探讨内质网应激在AGEs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GEs组.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GRP 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具有损伤心肌细胞的作用,并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AGEs可以诱导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 78和CHOP的高表达,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AGEs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GRP 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内质网应激通路可能参与了AGE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8.
爬行动物繁殖生活史特征是动物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而国内有关卵胎生蛇类繁殖生活史特征的研究目前较为匮乏。本研究以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卵胎生蛇类——铅色水蛇(Hypsiscopus plumbea)为研究对象,在2013至2015年每年7月于温州地区捕获怀孕中后期水蛇母体,带回实验室,收集所产幼体,测量母体产后形态以及初生幼体形态指标。结果发现,母体产后头体长和体重存在明显年间变异,高温干旱年份(2015年)的母体产后身体状况较差;母体总的繁殖输出(窝仔数、窝仔重)均与母体头体长呈显著正相关,但无显著的年间变异;初生幼体头体长、体重与母体头体长均无相关性,且2015年出生的幼体体型更大;初生幼体大小与窝仔数无相关性。本研究表明,铅色水蛇的母体形态特征、后代特征存在年间变异,可能与不同年份温度、降水等因素有关,而其繁殖能量投入以及后代大小可能在自然选择压力下已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79.
采用多种免疫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我国南方某城市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存在情况。结果在9023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中,共发现17例HBV DNA阳性,隐匿性HBV感染者的发生率为0.19%(95%CI:0.11~0.30%)。序列分析显示其中6例在HBsAg"a"表位(aa124~aa147)存在不同程度氨基酸突变,突变发生率为42.9%(6/14,有3例未扩增出"a"表位片段序列),G145R突变是该地区隐匿性HBV携带者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突变(4/6,66.7%)。隐匿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C的比例(10/17)显著高于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0/15,P<0.01)。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上皮来源的中性粒细胞活化肽(ENA-78)在糖尿病肾病(DN)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NC)25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尿ENA-78的浓度.结果:DN患者尿ENA-7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临床蛋白尿组尿ENA-78水平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及正常蛋白尿组.DN组尿ENA-78水平与UAER、SCr呈正相关,与MDRD呈负相关,与LDL-C、HbAlc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ENA-78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并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尿ENA-78对于DN早期的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