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中街山列岛海域厚壳贻贝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3年4月—2014年2月厚壳贻贝Ⅰ龄个体跟踪调查和2013年8—12月Ⅱ龄个体取样调查数据,利用Taylor公式、线性函数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对中街山列岛海域厚壳贻贝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雌雄样本间壳长、壳高、壳宽、体重、贝壳重和软组织湿重差异不显著;壳长与壳高、壳宽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壳长与体重、贝壳重、软组织湿重之间有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壳长生长方程为Lt=87.48(1-e-0.348(t+0.913)),体重生长方程为Wt=79.51(1-e-0.348(t+0.913))3;8—10月是厚壳贻贝生长旺季,8月下旬为性成熟拐点,建议厚壳贻贝春季苗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252.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基因又名为Zif268、NGFI-A、Krox-24、Tis8、ZENK,分布于脊椎动物的神经细胞中,参与识别功能相关的神经活动.本研究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获得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Egr-1基因全长序列,进行蛋白质特征分析、氨基酸序列预测以及Egr-1基因的组织差异表达,并检测了不同低频声音(0~200 Hz)刺激0~24h后Egr-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瘤背石磺Egr-1基因cDNA序列全长2 556bp,含134 bp的5'端非编码区、709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1 71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70个氨基酸.瘤背石磺Egr-1蛋白分子质量为61.31 kD,理论等电点为6.14,平均疏水指数-0.491,不含信号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显示有α螺旋和β折叠.瘤背石磺Egr-1基因在其腹足、背部皮肤、神经节、肝胰腺、两性腺中均有表达,在神经节和两性腺中高表达,背部皮肤和肝胰腺中组织表达量最低(P<0.05).相比对照组,受到低频声音刺激0.5 h,后瘤背石磺神经节中Egr-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且不同频率声音间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推测Egr-1基因参与了瘤背石磺识别低频声音功能相关的神经活动,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瘤背石磺识别处理声音信息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53.
张文定 《化石》2012,(3):51-53
近些年来,地质古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呈现向超微结构甚至分子水平迅猛发展的态势。这种发展得益于新的精密仪器和新的技术引入古生物学并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254.
【目的】为了探明对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有效的引诱物质。【方法】研究了云斑天牛对白蜡树、山核桃、黄山栾树和野蔷薇4种寄主植物的室内取食偏好性,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植物挥发物成分,然后利用触角电位-气相色谱联用技术(GC-EAD)测定植物挥发物对云斑天牛触角的反应,最后对相关化合物进行了野外诱捕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最喜欢取食的寄主植物是白蜡树,其次是黄山栾树和山核桃,野蔷薇没有取食;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中,萜烯类和烷烃类等物质占主要成分,不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中多种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壬醛引起了云斑天牛显著的GC-EAD反应;最后,林间诱捕试验结果显示,顺-3-己烯醇和壬醛分别在林间诱捕到了一定量的云斑天牛,并且都是雄虫,同时顺-3-己烯醇还诱捕到了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结论】试验结果说明,顺-3-己烯醇和壬醛是两种对云斑天牛具有林间引诱效果的植物源物质,同时,顺-3-己烯醇是云斑天牛和星天牛共享的植物源引诱物质。  相似文献   
25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的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n=50)和低剂量组(n=50),低剂量组给予阿莫西林(1 g/次)+克拉霉素(0.5 g/次)+埃索美拉唑(20 mg/次)治疗,而高剂量组埃索美拉唑改为40 mg/次,疗程均1个月。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及治疗前后发生反酸、上腹痛和腹胀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2.0%,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70.0%(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较低剂量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能更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借鉴。  相似文献   
256.
在狩猎采集经济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依赖动物而生存。作为动物资源的副产品,骨角牙制品是古人类对肉食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表现。玉米洞遗址是重庆巫山县新发现的一处文化面貌特殊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其骨角牙制品颇具特色。本文主要对该遗址的骨角牙制品进行初步的类型学研究,将观察的材料分为骨器(n=104)、骨片(n=2)、骨断块(n=5)、牙器(n=6)和角器(n=3)进行详细记述;同时试图从操作链角度分析该遗址骨角牙制品的制作技术和反映的人类行为,显示出古人类简单粗放、灵活高效的技术特征和生存策略;最后对该遗址出土骨角牙器的时代及古人类行为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玉米洞的骨角牙器的时代介于中更新世-早全新世,简单加工骨角牙制品与精致加工骨角器之间存在连续或断续的发展演变关系,以骨角器的发现作为衡量中国古人类"行为现代性"的标准需要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257.
应用U^K37估算三门湾(1916~2003年)表层海水温度,SST波动范围在15.97~18.00℃之间,年平均为17.03℃,此计算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与秋季海水实测温度相接近。研究显示出,三门湾的EINino事件在大尺度上与东太平洋一样,均受制于气候影响因素,但在变化尺度上又受到地理位置和地方性气候(季风)的影响,事件在形式和年代上相互对应,但其颤动幅度远不如东太平洋强烈。同时通过比较EINino期间(2003/2002)和非EINino期间(2006/2005)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动信号、生物量、栖息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研究显示出三门湾若干大型底栖生物对EINino事件产生响应迹象,若干大型底栖生物对EINino的响应主要是通过海洋环流的影响来体现生命和生态效应的,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底栖生物种类数和多样性、以及生命活动及栖息密度分布模式。在EINino影响下,台湾暖流人侵势力加强,2003/2002年底栖生物群落种类数减少与海流人侵及盐度密切相关;通过与同海域浮游动物对比研究,三门湾海域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对EINino的生态响应均较大,前者可能与三门湾海域水域较浅,外海暖水从底部人侵改变水温和盐度,直接影响底栖生物的生态环境,致使种类数大大减少有关;而后者由于人侵暖水强度增大,携带大量暖水性浮游动物,呈现出在EINino时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有偏高趋势。  相似文献   
258.
山西太岳山区大气元素沉降研究较少。为摸清该区域大气污染水平及其受盆地的可能影响,以ICP-MS法测定采自15个样点的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地衣体内7种常见有害元素(As、Cd、Cu、Pb、S、Sb和Zn)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元素含量一般高于"清洁区",但低于"严重污染区"的相应数据,表明太岳山区具有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聚类分析将15个样点分为两类,两类样点在距盆地距离(distance from the nearest basin, DFNB)和多数元素的含量方面均差异显著,近盆地区(DFNB=13.7±7.987 km)中的6种元素(As、Cd、Cu、Pb、Sb和Zn)含量均显著高于远盆地区(DFNB=32.5±6.062 km), 5种元素(As、Cu、Pb、Sb和Zn)的含量与DFNB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r≤-0.59; P≤0.02),表明山区内部的大气质量受盆地地区的大气污染物传输的影响。S含量的空间异质性低(变异系数CV10%),和DFNB的相关性及在近盆地区和远盆地区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仍随DFNB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盆地人类活动所释放的S可能主要是以更易于扩散的气态形式向山区传输的。本研究结果表明丽石黄衣是太岳山区大气有害元素污染的良好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259.
LRP16基因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LRP16基因启动子区顺式调控元件,为深入研究LRP16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首先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并下载LRP1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2.6kb的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从健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LRP16基因的启动子分子;然后构建包含长度为2.6kb的LRP16基因启动子分子的pG13-LRP16启动子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转染入Hela细胞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最后利用Genomatix MatInspector Release professional 5.3、RSA—tools和TESS3个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数据库对LRP16基因启动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RP16基因启动子DNA序列具有真核启动子活性,该区域既有通用启动子结构,又具有与肿瘤发生、细胞周期调控和急性反应期蛋白有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包括:Spl、T—Ag、ZF5、CAC盒、PU.1、c—Ets、XPF-1、IL-6受体、雌激素受体和视黄醇受体。  相似文献   
260.
目的筛选四环素诱导细胞周期素B1(CyclinB1)可控表达的293单克隆细胞株(tetracycline-regulated expression 293 cells,T-REx^TM-293)。方法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PCR带有酶切位点的CyclinB1基因全长,将其酶切后插入到pcDNA4/TO/myc-HisB载体中。然后用测序正确的质粒转染T-RExTM-293细胞,加杀稻瘟菌素(Blasticidin)和腐草霉素(Zeocirt)双药物筛选两周后,传96孔板,等单个细胞扩增出单克隆。然后用Western印迹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yclinB1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构建好的pcDNA4/TO/myc-HisB—CyclinB1载体,经鉴定序列正确。筛选出的单克隆细胞株,在未加四环素时没有外源性的CyclinB1表达,在加入四环素后,3h就有表达,随时间的增加,CyclinB1表达量也增加,48h最多。结论筛选出的T-REx^TM-293单克隆细胞株能可控表达CyclinB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