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0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本文概述了南京中山植物园活植物信息数据库中的植物编码系统,重点介绍了植物编码的生成方法。该系统通过将关系数据库ORACLE与Microsoft C所提供的完备的计算模型与关系查询语言的强功能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弥补了现行商用数据库的不足,获得了较高的时空效率。  相似文献   
942.
几种多元醇的性质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3.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系统治疗的8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少儿组(5~14岁,28例)、青年组(15~44岁,28例)与中老年组(45~79岁,30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量表(SNOT-22)评估各年龄段慢性鼻窦炎患者和健康人的生存质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同年龄段慢性鼻窦炎患者SNOT-22评分的危险因素。结果:(1)慢性鼻窦炎患者SNOT-22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少儿组与青年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SNOT-22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老年组患者SNOT-22评分均显著高于少儿组与青年组(P<0.05)。(2)无遵医行为、多发鼻窦炎、伴鼻息肉、意志行为非健康状态为升高少儿组患者SNOT-22评分的因素(P<0.05)。(3)病程≥6个月、无遵医行为、发鼻窦炎、伴鼻息肉、焦虑心理与抑郁心理为升高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SNOT-22评分的因素(P<0.05)。(4)年龄70~79岁也是升高中老年组患者SNOT-22评分的因素(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欠佳,且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44.
分析江西一例免疫缺陷患者体内连续采集的15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全长VP1区基因特征。将从15份标本中分离到的14株Ⅲ型iVDPVs进行噬斑纯化,每个病毒随机挑取10个噬斑,接着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测定获取到的154株iVDPVs全长VP1区序列。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和BEAST程序探究iVDPV病毒的进化特征,估算其进化速率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oral polio vaccine,OPV)初始感染时间。14株iVDPVs与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株(Sabin Ⅲ)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98.7%和97.6%~98.3%。相较于Sabin Ⅲ,14株iVDPVs VP1区第54位氨基酸发生了A→V的突变,这可能导致温度敏感表型和衰减表型的改变。根据拓扑结构系统发育树被划分为3个Lineages,其中17049‐1‐8,17049‐2‐2和17049‐2‐9分别属于Lineage 1和Lineage 2,其余属于Lineage 3。具有Lineage 3序列特征的克隆是优势克隆,呈现出随时间持续分化的特征。BEAST程序估算...  相似文献   
945.
布氏鲸(Bryde’s whale)是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域的一类中等体型须鲸,通常认为存在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和布氏鲸(B. e. brydei)两个亚种。然而,有研究表明它们应该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物种,即近岸小型布氏鲸(B. edeni)和远洋大型布氏鲸(B. brydei)。由于两者外部形态极其相似,并且存在同域分布现象,很难基于外观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涠洲岛海域出现一个稳定的布氏鲸栖息种群,但目前尚不清楚属于哪种布氏鲸。研究采集了涠洲岛布氏鲸种群中两个体的粪便样品,从其中一份样品成功提取基因组DNA,并基于线粒体Cyt b和COΙ基因序列开展物种鉴定和遗传分析,鉴定结果为小布氏鲸。此外,还鉴定出涠洲岛海域同年死亡的一头须鲸也为小布氏鲸。据此推测涠洲岛水域栖息的布氏鲸种群可能是小布氏鲸。研究首次基于粪便样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开展了活体布氏鲸的物种鉴定。这种基于非损伤采样的物种鉴定方法值得进一步优化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6.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基因组 DNA,获得特异的158 bpDNA 片段,而从另外十三种分枝杆菌未见到特异的扩增产物.回收158 bpDNA 片段作探针,它除与人型、牛型结核杆菌有特异的杂交信号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一些分枝杆菌皆没有杂交反应.结果表明,PCR 可用于检测结核杆菌基因组 DNA,扩增产物158 bp DNA 片段可作为探针用于检测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并鉴别结核杆菌与其它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947.
本文采用腺苷亲和层析法从大鼠脂肪细胞膜上分离出了一种亚基分子量为38kD的腺苷结合蛋白质。此蛋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显示单一带,糖蛋白染色阳性;能与[8-~3H]腺苷特异结合(Kd=0.269nmol/L,Bmax=6.05pmol/mg.Pr);结合抑制实验表明它与腺苷A_1受体激动剂R-PIA、A_2受体激动剂NECA和腺苷的亲和力大小顺序为:R-PIA>腺苷>NECA。这表明所分离出的38kD蛋白是大鼠脂肪细胞膜上的腺苷A_1受体。  相似文献   
948.
肺结核病经6-18个月抗结核治疗无效者,临床症状明显,并常有大咯血,痰菌阳性患者,应考虑作肺切除手术。本文重点探讨术后并发症;急性呼吸衰竭4例,支气管胸膜瘘7例,胸腔感染14例,共25例,术后并发症率(4.88%),早期死亡4例,晚期死亡2例。  相似文献   
949.
1995年,美国Immunex公司的姚政兵等人从激活的人T淋巴细胞中鉴定了一种新型的白细胞介素,即人白细胞介素17(human inter-leukm-17,hIL-17)。与此同时,法国的Fossiez等也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出相应的基因,二者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hIL-17主要由活化的记忆性CD4~ T细胞产生,通过表达于许多细胞上的受体发挥作用,它能活化转录因子NF-κβ并诱导成纤维细胞中IL-6、IL-8和胞间粘连  相似文献   
950.
The conformation changes of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DHFR) from chicken liver in guanidine hy-drochloride were monitored by protein intrinsic fluorescence, hydrophobic fluorescence probe TNS and limited proteol-ysis by proteinase K. The kinetics of the enzyme denaturation were also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its activity changes. It was indicated by the enhanced fluorescence of 2-p-toluidinylnaphthalene (TNS) that a subtle conforma-tional change of the enzyme in dilute GuHCl parallels GuHCl-induced activation. At GuHCl concentration higher than 0.75 mol/L,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 can be detected by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of the enzyme to proteinase K, but no significant gross conformational change of the enzyme molecule is observed by intrinsic fluorescence up to a GuHCl concentration of 1.2 mo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naturation of DHFR by GuHCl does not follow strictly the two-state model. The enzyme seems to open up sequentially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denaturants, mainly at 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