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65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云南秋海棠属植物属下5个系统分类组的种类及外来园艺品种共109个组合的有性杂交试验,以系统分类组合、园艺分类组合(不同茎的形态类型组合)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秋海棠属植物属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组内、组间的有性杂交,以及不同茎的形态类型的有性杂交均无显著差异,亲和力较强而可育性高,可在云南秋海棠属植物属内进行广泛地远缘杂交; 云南产秋海棠属植物原种与外来园艺品种间的有性杂交亲和性弱而可育性低,需选择花粉粒和胚囊正常发育的外来园艺品种大量杂交,并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克服远缘杂交不育,以期培育新颖奇特的秋海棠属植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2.
用PCR法扩增枯草芽孢杆菌的漆酶基因lac2.构建表达质粒pPIC9K-lac2.通过电转法将lac2基因重组于P.pastoris基因组,筛选高G418抗性和高表达漆酶的转化子作为工程菌GS115(pPIC9K-lac2).在发酵罐中发酵GS115(pPIC9K-lac2)表达重组蛋白.在50 L发酵罐中加入20 L无机盐发酵培养基.在发酵的第一阶段连续24 h补加50%甘油-0.8% PTM4增殖P.pastoris,然后用甲醇-0.8% PTM4诱导49 h.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调节搅拌的频率和通气量,将溶氧维持于20% ~30%,用氨水维持pH 5.0.放罐时生物量为A600=266.5,表达漆酶1097.5U/L发酵液.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眼外伤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眼外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视力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眼外伤的患儿实施预见性的护理,能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视力及满意度,降低致残、致盲率,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microRNA(miRNA)在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miRNA通过结合特定靶标参与调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可作为辅助生物标志物用于指导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并为有效地监控和预防肝病提供了新途径。寻找miRNA靶标,阐明miRNA参与肝癌发生的调控机理,有利于肝癌的临床靶向基因治疗。通过总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调控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寻找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介入治疗的靶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本实验通过观察马尾松花粉醇提物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来探讨其抑制肥胖的初步机制.实验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对不同组的小鼠进行不同的干预处理.实验结果显示与高脂组(FC)组相比3个醇提物组在终体重、体重净增加和体重增加率方面都有明显降低(P<0.01);体脂含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血脂中总胆固醇(TC)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甘油三酯(TG)都有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都有显著性升高(P<0.01);瘦素(LEP)和脂联素(ADP)水平都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I)酶含量水平都得到显著升高(P<0.01).上述结果证明马尾松花粉醇提物可以明显控制小鼠的体重增长以及改善体内脂质代谢水平,证明松花粉醇提物在抑制肥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以桂西北环江县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对象,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于2009年分析了植被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0~15 em)养分的变化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正向演替(草地-灌丛-次生林-原生林),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等含量显著增加,分别由演替初期(草地)的29.1、2.48和0.72 g·kg-1增加为演替后期(原生林)的73.9、8.10和1.6g·kg-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碳和全氮密切相关,是喀斯特土壤C、N积累的主要控制因素;凋落物中的P含量、C/P和N/P是土壤全磷积累的主要控制因素,较高的凋落物P含量、N/P以及较低的C/P有利于土壤中P的积累;而坡度、坡向和裸岩率等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调查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以了解本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状况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对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所有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894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8319例,阳性率55.9%,其中解脲脲原体6 316例(42.4%),人型支原体282例(1.9%),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1 721例(11.6%).支原体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39.8%),对多西环素、普拉霉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耐药率较低(≤7.0%).结论 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多西环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可作为本地区非淋病性尿道炎(NGU)的首选药物,环丙沙星耐药率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经验用药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增加和播散.  相似文献   
108.
粗根在森林生态系统内扮演重要角色,粗根空间分布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还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根系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森林群落地下生长及种间竞争情况.根系研究一直是生态学领域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传统的挖掘法具有费时、费力、破坏样地、不能连续测定等缺点.在自然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使用破坏性取样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应用非破坏性方法进行森林粗根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24公顷监测样地内山脊、山坡、山谷3种生境及胸径大于50 cm优势树种甜槠、木荷的地下粗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ⅰ)探地雷达探测3种生境粗根密度均值为88.04 roots/m2.粗根主要集中在地表0~40 cm土层范围,土壤深度增加,粗根密度迅速下降.粗根密度集中于树种周围,较开阔样地或距树木一定距离处粗根密度较低;(ⅱ)山脊、山坡、山谷间总粗根密度差异显著,山脊、山谷粗根密度大于山坡;优势种甜槠粗根密度大于木荷.直径>3 cm的粗根在山谷分布数量显著大于山坡、山脊,该部分粗根在20~40 cm土层密度值最大;(ⅲ)粗根密度随树种丰富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优势树种甜槠、青冈、马尾松个体数对粗根分布有影响显著;(ⅳ)0~40 cm是粗根的"基础分布层",大部分粗根分布于此范围,粗根密度均值为84.18 roots/m2,与地形变化、树种丰富度、稀疏树种丰富度、地上树木密度均没有显著回归关系;40~60 cm土层,环境与生物因素均会影响粗根密度的大小,是森林根系减小空间重叠、邻根干扰、缓解竞争压力的"潜在分布层".研究表明,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粗根空间分布及影响因子较准确、有效的非破坏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院内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院内收治的18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存在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1860例患者中共计65例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发生率为3.49%,感染类型主要为骨髓炎占35.38%,肺部感染伴血气胸占23.08%,颌面部创伤后发生颅内感染占18.46%;65株病原菌中包括38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8.46%,23株革兰氏阳性菌,占35.38%,4株真菌,占6.15%;病程、骨折部位、损伤程度及住院时间为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院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力补充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建设的意义,重点阐述建设思路、建设方案及教学特点。该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从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两大模块进行构建,同时将本校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食用菌资源调查与利用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