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生物滴滤池在废气处理中具有其无以比拟的优点,但由于其在工业化应用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解决生物质积累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综述分析生物滴滤池处理废气中生物质的积累的危害;以εf和αf为参数探求其积累的机理;生物质积累的控制措施,包括化学法、物理机械法与其他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介绍了天然水中溶解重金属的形态及其分析方法,着重介绍了阳极溶出伏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评价了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白震  张明  宋斗妍  张旭东 《生态学报》2008,28(7):3244-3253
以未施肥(CK)和休闲(Fallow)处理为对照,研究黑土肥料定位站NP、NPK、MCK(有机肥)、MNP(有机肥 氮磷)、MNPK(有机肥 氮磷钾)等长期有机、无机肥施用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PLFA)、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SMBC或SMBN)等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有效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总氮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显著地增加了SMBC(SMBN)和真菌、细菌的PLFA含量以及磷酸酶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真菌/细菌比值;而长期NP或NPK处理不但未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甚至抑制了磷酸酶活性及大多数菌群生长.总细菌PLFA与饱和脂肪酸或单烯脂肪酸与环化脂肪酸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LFA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个别PLFA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脂肪酸易受无机肥施用影响,而G-菌或G 菌脂肪酸更易受有机肥影响.休闲处理高水平微生物活性与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是黑土细菌群落而不是真菌.  相似文献   
104.
对30只灵昆鸡采用12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其与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龙骨长、骨盆宽、胫长和胫围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灵昆鸡的体重与体斜长、胸宽、胸深、龙骨长、胫长差异极显著(P<0.01);体斜长与胸宽、胸深、龙骨长、胫长差异极显著(P<0.01),与胫围差异显著(P<0.05);胸宽与龙骨长、胫长差异极显著(P<0.01),与胸深、胫围差异显著(P<0.05);胸深与龙骨长、胫长、胫围差异极显著(P<0.01);龙骨长与胫长、胫围差异极显著(P<0.01);胫长与胫围差异极显著(p<0.01);骨盆宽除了与胫围显著相关(P<0.05)外,与其余性状均无显著相关(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12个微卫星座位中,只有MCW0165座位的不同基因型对8个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余座位的不同基因型对一个或多个性状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经多重比较发现,每个性状受到多个基因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与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WL 0422菌株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Ⅱ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重组质粒pTG19-T-egⅡ为模板,扩增得到全长1 194bp的egⅡ成熟肽cDNA片段.将该片段分别克隆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表达载体pET-28a( )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9K中,并在大肠杆菌Rosset(DE3)和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了表达.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15%,表达产物无内切葡聚糖酶活性.重组毕赤酵母经甲醇诱导实现了分泌表达,在摇床水平上酶活性达到2 788U/ml.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4.5,pH 3.5~6.0范围内酶活性保留在80%以上;最适温度为50℃,55℃以下酶的稳定性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癌睾丸抗原(Gancer.testisantigen,CTA)是一类主要表达于睾丸组织和癌组织,并具有较强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力的抗原,可以作为抗肿瘤的理想靶分子。本研究探讨了A549肺癌细胞系中CTA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本研究中选取了A549肺癌细胞株,运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其中九种常见CTA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AV—PI双染法观察了表柔比星,紫杉醇,卡铂,伊立替康,依托泊苷五种化疗药物对A54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调控CTA表达的情况。另外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A549细胞,验证了TGF-β1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进一步检测此时CTA的表达调控。结果:结果显示MAGEAl。MAGEA3,MAGECl,HCA661在A549细胞系中稳定表达,表柔比星能够强烈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诱导作用岁浓度增高而增强。表柔比星下调了MAGEAl,MAGEA3,MAGECl的表达,对HCA661的表达无影响。TGF-β1增强了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与此同时下调HCA661的表达,对MAGEAI,MAGEA3,MAGECI的表达无影响。结论:MAGEAl,MAGEA3,MAGECl,HCA661在肺癌细胞系A549中稳定表达。TGF-β1作用48小时,使HCA661的表达下调,MAGEAl,MAGEA3,MAGECl的表达无变化。表柔比星作用48小时,使MAGEAl,MAGEA3,MAGECl的表达下调,HCA661表达无影响,卡铂,紫杉醇,伊立替康,依托泊苷对CTA的表达无调控,为进一步明确CTA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同时为将HCA661作为临床中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7.
将布鲁氏菌rOmp3148-74-BLS基因转入紫花苜蓿中苜一号,最终获得转基因苜蓿。本试验利用不依赖于连接反应的克隆(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LIC)方法将布鲁氏菌rOmp3148-74-BLS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JG045上,并利用三亲本杂交的方法转化农杆菌AGL0。最后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转化紫花苜蓿中苜一号。经PCR鉴定,筛选出转基因苜蓿植株。本试验为今后布鲁氏菌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对冷泉细菌——Paenibacillus algorifonticola的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进行了研究。P.algorifonticola可产生抑制白色念珠菌的水溶性物质。大孔树脂D101和XAD7HP串联使用脱除P.algorifonticola发酵液中的色素,树脂与发酵液比例为1∶10(g/mL)为佳。脱色后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可被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FPC22H吸附,0.5 mol/L的氨水可将活性物质洗脱下来,每10 g FPC22H可以吸附120 mL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离纯化P.algorifonticola产抗白色念珠菌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从抑郁样行为和肌肉炎性反应角度,研究姜黄素在由可可脂和花生油两种赋形剂载体时,对慢性应激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制备以可可脂和花生油为赋形剂的姜黄素制剂,使用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姜黄素可可脂组、姜黄素花生油组、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束缚、噪音声刺激、冰水浴刺激、夹尾疼痛刺激等方法持续6周建立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在维持模型刺激条件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各种设计药物,连续用药7 d后在考察各组模型动物悬尾挣扎时间、机械痛阈、糖水偏好的行为学变化,然后使用Elisa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脑中5五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制作大鼠咬肌组织的HE染色切片观察肌肉病理变化,检测咬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种姜黄素均能显著降低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改善脑内5-HT和DA含量的作用较阳性对照组弱,咬肌病理切片中两种姜黄素组可明显减少应激大鼠咬肌组织血管周围的炎性反应。两种姜黄素能显著降低咬肌组织中的IL-1β、IL-6、TNF-α水平(P<0.05),其中姜黄素可可脂组作用最明显。结论:两种姜黄素制剂对抗慢性应激大鼠的抑郁样症状均有治疗作用,均可降低咬肌中炎性因子HMGB-1、IL-1β、IL-6、TNF-α水平,其中可可脂作为赋形剂时作用较显著,在姜黄素的抗抑郁制剂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特基拉芽孢杆菌挥发物2-甲基丁酸对甘薯长喙壳菌的抑制作用,评价2-甲基丁酸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I-分隔平皿和气相抑菌体系,研究不同剂量的2-甲基丁酸对甘薯长喙壳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使用乳酸酚棉蓝染色观察2-甲基丁酸对甘薯长喙壳菌显微形态的影响;利用荧光探针钙荧光白和溴化丙锭检测2-甲基丁酸对甘薯长喙壳菌细胞壁结构与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使用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检测甘薯长喙壳菌胞内活性氧含量变化;测定谷胱甘肽含量分析病原菌应对氧化损伤能力的改变;通过线粒体脱氢酶活力和丙酮酸含量的检测,分析2-甲基丁酸对甘薯长喙壳菌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评价2-甲基丁酸在甘薯黑斑病防治中的使用效果。【结果】2-甲基丁酸显著抑制甘薯长喙壳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降低其产孢能力,导致菌丝折叠弯曲并形成不连续的空腔。2-甲基丁酸使甘薯长喙壳菌的细胞壁结构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内活性氧含量升高,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降低,使病原菌应对氧化损伤的能力下降,线粒体脱氢酶活力和丙酮酸含量显著降低,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干扰细胞能量代谢,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此外,2-甲基丁酸对甘薯黑斑病也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结论】2-甲基丁酸对甘薯长喙壳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安全高效的气相抑菌材料用于新型熏蒸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