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细胞色素P450在各种内源和外源物质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基因组mRNA和氨基酸数据库研究P450基因功能的进化规律。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豌豆蚜全基因组P450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在豌豆蚜基因组中发现69个P450基因, 它们分别属于13个P450家族和18个亚家族, 是一个典型的多基因家族。进一步将这些基因与豌豆蚜ESTs数据库进行了比对分析, 其中39个候选基因有EST证据, 证明了这些P450基因在转录水平的真实性。以氨基酸相似度大于60%为标准对豌豆蚜基因组中P450基因进行分组, 69个P450基因中, 除18个基因序列因差异太大, 不能被归入任何一组, 其余51个可归入10个组, 其中8个组(包含47条序列)适合于正选择和基因转换分析。正选择和基因转换分析结果表明: 仅有1个组(含9个基因)显著受到正选择压力作用, 正选择概率大于95%的氨基酸位点分别是20T和27N, 20T位于底物识别位点SRS1, 27N位于D. helix; 有3个组(包含8个基因)显示显著的基因转换事件。 参与基因转换的基因均为CYP4家族成员, 分别是CYP4C, CYP4G和CYP4V亚家族。 参与基因转换的成员之间的蛋白相似度较高(70%~95%), 且XM_001944991与XM_001951794同存在于SCAFFOLD12542上, XM_001945510与XM_001944057同存在于SCAFFOLD7010上。这可能暗示豌豆蚜P450基因通过基因复制, 然后通过基因转换使P450获得新的功能, 以适应多变的生存环境。此外, 鉴定出20个不同的基序, 其中有5条基序在90%以上的基因中出现。   相似文献   
52.
豚鹿属我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国内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人工圈养数量少,已极度濒危。成都动物园是国内最大的豚鹿饲养单位,对该园内豚鹿进行亲子鉴定及遗传谱系建立是我国豚鹿拯救工程中一重要环节。本文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成都动物园27只豚鹿个体进行了基因分型,在母本已知情况下成功鉴定了13对父子关系,其中排除法鉴定8对,似然法鉴定5对且置信度达95%。将亲子鉴定的结果辅以动物园豚鹿圈养的历史记录,我们构建了该园豚鹿的遗传谱系图。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后续人工繁殖中亲本雌雄配对的个体选择以及种群的遗传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索老年冠心病多基因遗传易感性基础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入选老年汉族冠心病患者246例,非冠心病患者185例,纳入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同型半胱氨酸、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抗凝血酶III、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共15种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使用美国Sequenom高通量基因多态性分型技术研究了10种基因11个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位点与冠心病的关联性。结果:15种危险因素中,发现增龄、高血压、抗凝血酶III(ATIII)下降是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P<0.05。11个SNPs中3个SNP,血小板糖蛋白GP1BA rs2243093(-5T/C),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rs4332(547C/T)与ATIII rs2227589(893C/T)与老年汉族患者冠心病相关联。rs2243093(-5T/C)突变基因型CC与TT+AT比较,P=0.029(OR=3.41,CI:1.19-9.75);rs4332(547C/T)杂合型TC与CC+TT相比,P=0.003(OR=0.56,CI:0.38-0.82);rs2227589(893C/T),CT+CT与野生基因型CC相比较,P=0.003(OR=1.79,CI:1.22-2.63)。结论:增龄、抗凝血酶III下降、高血压是影响老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小板、抗凝血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三种机制参与了老年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我国蜗寄蝇族瑟寄蝇属Cyrtophleba(双翅目:寄蝇科)2种,其中茹瑟寄蝇Cyrtophleba ruricola 分布于辽宁,山西,宁夏,新疆;变瑟寄蝇Cyrtophleba vernalis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布于辽宁。给出了上述2种的鉴别特征及变瑟寄蝇头和雄性尾器的特征图。研究标本分别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室(SYNU),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CAS)和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GSFPM)。  相似文献   
55.
竹笋深加工及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笋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纤维的食品.本文综述了竹笋膳食纤维、活性多糖、含氮化合物等深加工产品的制备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对竹笋深加工产品纯度、得率、功能活性等方面的影响;对竹笋改善肠功能、抗氧化、调节血脂血糖、消炎抗肿等方面的功能活性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目前竹笋深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的方向、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从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波谱手段分别鉴定为se-laginellin(1)、selaginellin A(2)、selaginellin B(3)、穗花杉双黄酮(4)、sequoiaflavone(5)、去甲银杏双黄酮(6)、银杏双黄酮(7)、异银杏双黄酮(8)、扁柏双黄酮(9)、异柳杉双黄酮(10)。其中化合物1、5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7,8和9显示出选择性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标记滞留细胞技术检测昆明小鼠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存在及其分布情况;观察P63和Musashi-1在不同周龄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以及两者与标记滞留细胞的关系,探讨P63和Musashi-1作为子宫内膜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出生3天雌性昆明小鼠皮下注射BrdU,分别在1w、2w、3w、4w、6w、8w和10w处死小鼠取其子宫。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BrdU、P63和Musashi-1在各周龄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结果标记后1w的小鼠,子宫内膜绝大部分的上皮和基质细胞都被BrdU标记。随着小鼠周龄的增加,子宫内膜BrdU阳性细胞百分率逐渐降低。至第8w时,仅在基质中有极少量的BrdU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质与肌层交界处。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P63和Musashi-1阳性细胞数量较多,随着子宫内膜的逐渐发育成熟,P63和Musashi-1的表达逐渐减少,其表达规律及分布与标记滞留细胞基本一致。结论 (1)小鼠子宫内膜标记滞留细胞主要位于基质内膜与肌层交界处,这些细胞的分布与推测的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分布部位相符。(2)P63和Musashi-1是较特异的干细胞标记物。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泽漆主要活性成分大戟苷(euphornin)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股骨中分离培养rMSC,并诱导其成骨分化。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和钙含量测定分别定性、定量地判断其在成骨分化中的效果。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主要成骨标志因子骨桥蛋白(OPN)和一型胶原蛋白(COL-Ⅰ)及主要转录因子骨形成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Osterix(Osx)mRNA的表达。结果:大戟苷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MSC成骨分化,并一定程度地抑制其细胞增殖。COL-Ⅰ和OPN的表达在第4、8天分别有显著下降。BMP2、Runx2和Osx等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也被明显抑制。结论:大戟苷能抑制rMSC成骨分化,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BMP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和枸杞多糖的抑菌活性并探讨不同pH值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分析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和枸杞多糖在不同pH值下对几种常见细茵和霉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产黄青霉)的抑制效果。结果:对于细菌,枸杞多糖8mg/mL时出现抑菌圈,而黄芪多糖0.02 mg/mL时效果最佳;对于霉菌,随着枸杞多糖浓度的增大,抑菌圈的直径增大,而黄芪多糖0.02 mg/mL时效果最佳;当枸杞多糖和黄芪多糖在pH6的条件下,二者抑菌活性均最强。结论:枸杞多糖和黄芪多糖对细菌、霉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pH值可影响枸杞多糖和黄芪多糖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0.
To elucidate the cause of prenatal and early postnatal death in giant panda, pathologic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paraffin-fixed tissue sections from two fetuses and four cubs. The fetuses appeared to have classical atrophic changes in lung and hemorrhage in multiple organs, whereas the cubs showed purulent inflmnmation in various organs, most profound in lung and umbilicus. Localized infusion of bacteria and neutrophil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ocus. Acute enteritis and hepatitis were also observed, as well as purulent encephalitis in one case. Variable degrees of congestion, hemorrhage, denaturalization and putrescence were evident in heart, liver, spleen, kidney, intestines, and lymph nod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etuses died from suffocation whereas the cubs died from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