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目的 系统评价益生菌补充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或骨量减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个公共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9月,无语言限制,使用随机对照方法,评估补充益生菌补充剂对腰椎、股骨颈、总髋关节骨密度(BMD)、T值(T-value)、胶原降解产物(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和不良反应率的影响。结果 纳入了8篇RCT文献,647名参与者,治疗组有325名,对照组322名。结果显示益生菌组在提高PMOP和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的腰椎BMD、股骨颈BMD、T值、BGP和降低绝经后妇女CTX、BALP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治疗PMOP患者后显著提高腰椎BMD、股骨颈BMD、全髋关节BMD、T值和降低CTX、BALP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干预PMOP和骨量减少患者后显著提高骨密度及降低骨代谢,对PMOP患者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7种国产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和研究,报道了小白花贝母(F.albidoflora Duan&Zheng)、川贝母(F.cirrhosa Don)、伊贝母(F.pallidiflora Schrenk ex Fischer&Meyer)、华西贝母(F.sichuanica Chen)、托里贝母(F.tortifolia Duan&Zheng)、新疆贝母(F.walujewii Regel)、裕民贝母(F.yuminensis Duan)等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结果显示,7种国产贝母属植物的核型均具有高度不对称性。此外,小白花贝母与已报道的黄花贝母(F.verticillata Willdenow)的核型存在明显差异,提示Flora of China将小白花贝母归并入黄花贝母的分类处理可能并不恰当,二者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大鼠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肾实质ADC值变化规律。方法:将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12只,正常对照组(NC组)8只;DN组给予60 mg/kg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NC组按照相同方法、相同剂量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并对最终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并且存活的8只DN大鼠、8只NC大鼠进行MRI扫描,包括常规轴位T1WI、T2WI扫描及DWI扫描;扫描结束后收集血液送血肌酐及双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测量每只大鼠双肾皮、髓质的ADC值。结果:造模后,DN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尿量明显增加、体重明显减低,DN组大鼠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损伤,符合早期DN病理改变。DN组大鼠肾脏皮、髓质ADC值分别为1.522±0.913×10^-3 mm^2/s、1.268±0.388×10^-3 mm^2/s,较NC组肾脏皮、髓质ADC值1.276±0.341×10^-3 mm^2/s、1.011±0.217×10^-3 mm^2/s增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成像ADC值可能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HHC型锌指蛋白8假基因1(ZDHHC8P1)、母系表达基因3(MEG3)、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83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ZDHHC8P1、MEG3、TUG1表达。分析ZDHHC8P1、MEG3、TUG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所有患者,分析ZDHHC8P1、MEG3、TUG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ZDHHC8P1、TUG1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MEG3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ZDHHC8P1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MEG3、TUG1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ZDHHC8P1、TUG1高表达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OS)率低于ZDHHC8P1、TUG1低表达患者(P0.05),MEG3低表达患者PFS、OS率低于MEG3高表达患者(P0.05)。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ZDHHC8P1高表达、TUG1高表达、MEG3低表达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HR=1.613、1.956、2.512、-0.824,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ZDHHC8P1、TUG1呈高表达,MEG3呈低表达,ZDHHC8P1、TUG1、MEG3表达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HPV感染患者(研究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0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HPV检测、阴道分泌物检查以及炎症反应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HPV感染情况[高危型HPV感染31例(44.3%),低危型HPV感染为39例(55.7%)]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2例(2.8%),低危型HPV感染5例(7.1%)](t=38.314 0、33.345 0,均P0.05);研究组患者阴道微生态(乳杆菌为3 000±50、厌氧菌为1 050±100、需氧菌为800±65)明显低于对照组(乳杆菌为5 114±222、厌氧菌为2 334±100、需氧菌为1 500±100)(t=15.395 1、14.521 1、16.126 0,均P0.05);研究组阴道炎症发病情况[阴道毛滴虫阴道炎29例(41.43%)、念珠菌阴道炎为22例(31.43%)、细菌性阴道炎19例(27.14%)]明显多于对照组[阴道毛滴虫阴道炎11例(15.71%)、念珠菌阴道炎9例(12.86%)、细菌性阴道炎8例(11.43%)](χ~2=11.340 0、7.002 0、5.552 0,均P0.05)。结论临床上HPV感染很常见,患者多伴发阴道炎症,HPV感染患者阴道正常菌群变少,阴道微生态环境紊乱。  相似文献   
16.
17.
冰川作为地球主要的冰冻圈环境之一,蕴藏着丰富的低温微生物资源。1976年,Inoue Komagata从南极分离出一株嗜冷细菌,直到1997年,以这株嗜冷菌为模式物种,建立了冷杆菌属(Cryobacterium),同时该菌株被命名为嗜冷冷杆菌(Cryobacterium psychrophilum)。冷杆菌属物种主要分布于南北极、青藏高原冻土、冰川等低温环境,但与冰川等环境中其他常见类群相比丰度较低,属于稀有类群。目前,该属已有15个有效描述种,其中包含严格的嗜冷菌,但不同种对温度的耐受性有差异,因此是研究低温环境细菌进化和物种形成的良好材料。该属菌株可产生β-类胡萝卜素、低温酶等生物活性物质。本文综述了冷杆菌属的分布、生物学特征;通过对GenBank中冷杆菌属纯培养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平均核酸序列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计算和聚类分析,明确其精确的分类地位,评估了该类群物种多样性;并讨论了冷杆菌在食品加工、医药卫生所需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巧玉  王晓娟  李媛媛  林双双  孙莉  王强  王茜  金樑 《生态学报》2013,33(19):5997-6005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益微生物,能与大约80%的陆生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被植物病理学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研究表明,AM真菌能够拮抗由真菌、线虫、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土传性植物病害,诱导宿主植物增强对病虫害的耐/抗病性。当前,利用AM真菌开展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已经引起生态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围绕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从AM真菌改变植物根系形态结构、调节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改善植物根际微环境、与病原微生物直接竞争入侵位点和营养分配、诱导植株体内抗病防御体系的形成等角度,探究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利用AM真菌开展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湖泊沉积中碳酸盐、有机质及其同位素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湖泊沉积在全新世尺度上碳酸盐及其同位素、有机质及其同位素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δ13Ccarb和δ18Ocarb的环境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变化,生物成因碳酸盐及其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的影响因素及所指示的环境意义,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及其同位素和C/N等的影响因素及所指示的气候信息,同时文中还讨论了碳酸盐含量、有机质及其同位素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近年来鸭甲肝病毒3型(DHAV-3)中国分离株VP1基因的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对2012年从山东省分离到的13株DHAV-3的VP1基因分别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13株DHAV-3的VP1基因均由720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240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6%~99.9%和95.0%~100%。与GenBank中公布的31株DHAV-3的VP1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100%和90.8%~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DHAV-3可分为两个基因型,其中除疫苗毒B63之外所有中国分离株均属于GⅠ型,越南分离毒株主要属于GⅡ型S1亚型,而韩国分离株组成GⅡ型中的S2亚型,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