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8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6 毫秒
81.
【目的】水通道蛋白(AQP)是一种重要的膜结合蛋白,它可以在植物、细菌和动物的细胞膜上形成通道以促进水分和甘油等小分子的运输。本文研究了大螟水通道蛋白基因(SiAQP)的序列特征以及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方法】运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取大螟水通道蛋白基因(SiAQP);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特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该基因在大螟的不同器官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SiAQP的开放阅读框(ORF)为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9.27 ku,等电点8.16。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其含有两个高度保守的水通道蛋白特征序列NPA(Asn-Pro-Ala)基序和6个跨膜结构域。qPCR结果显示,不同器官组织中,后肠的SiAQP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中成虫期的SiAQP表达量最高,卵和蛹期表达量相对较低;不同温度处理下SiAQP的表达量相对稳定,与27℃对比高温与低温处理都没有显著变化;随着湿度的上升大螟幼虫和雌雄蛹的SiAQP表达量都呈现出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表明高湿度和低湿度环境都会抑制SiAQP的表达。【结论】SiAQP在大螟不同的器官组织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温度对SiAQP的表达影响较小,而湿度的影响较大,成虫能较好的适应不同湿度环境。  相似文献   
82.
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Pm039菌丝体中分离纯化到一种疏水蛋白并命名为Po.HYD1,SDS-PAGE显示其分子量约15kDa。Po.HYD1具有高度的表面活性,100μg/mL浓度下能够降低水表面张力至25.5mN/m。在1~100μg/mL浓度范围内存在6μg/mL和24μg/mL两个关键浓度,说明了不同浓度范围内自组装条件的改变。水接触角测定证明了Po.HYD1自组装膜的包被能够逆转固体表面的可湿润性。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揭示了Po.HYD1在云母表面形成厚度4.2±0.1nm"小杆层";在高定向热裂解石墨表面形成厚度3.2~3.8nm吸附层;在剧烈振荡诱导下的水溶液中形成形状相似、取向一致但体积大小不等的"耳型"颗粒。  相似文献   
83.
纤维乙醇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纤维乙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纤维乙醇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纤维乙醇产业化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展望了纤维乙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小鼠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挖掘炙甘草汤治疗IPF的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吡菲尼酮组和炙甘草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气管滴注博莱霉素(5 mg/kg)方法复制IPF小鼠模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吡菲尼酮组和炙甘草汤组小鼠分别灌胃吡菲尼酮(50 mg/kg)和炙甘草汤(25.4 g/kg),各组均连续给药4周后取材,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计算各组肺系数;观察肺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检测α-SMA、COL1A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炙甘草汤组小鼠死亡数减少,肺系数显著降低(P<0.01),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面积大量减少,肺泡结构逐渐修复,HYP、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P<0.05)和GSH-Px活性(P<0.01)显著增强;α-SMA、COL1A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炙甘草汤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减少细胞质基质沉积,从而减缓IPF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85.
从长白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毒腺中抽提总RNA,采用RT-PCR扩增其类凝血酶基因,经全序列测定,类凝血酶基因Ussurin全长为708个核苷酸,即编码236个氨基酸;根据同源性,推测它的活性中心为His^43,Asp^88和Ser^182;二硫键为Cys^7-Cys^141,Cys^28-Cys^44,Cys^76-Cys^234,Cys^120-Cys^188,Cys^152-Cys^167和Cys^178-Cys^203。该蛇毒类凝血酶cDNA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6.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玉米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自1990年以来,玉米转基因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有转基因的抗虫、抗除草剂玉米杂交种进入商品化生产。从玉米转化受体系统、转化方法、筛选方法以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遗传表达等方面,论述了玉米转基因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7.
本文报道采自新疆的金龟科29个中国新记录种,文内采用俄国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索华生关怀理论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采用华生关怀理论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MMSE和MOCA评分显著升高,ADAS-Cog、ADL和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变化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华生关怀理论护理老年痴呆症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病情,缓解心理压力,而且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黄褐斑应用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 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 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黄褐斑女性患者117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即激光组、药物组、联合治疗组各39 例。 激光组单纯应用激光治疗,药物组应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联合治疗组应用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 生素C 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及黄褐斑颜色评分、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及 黄褐斑颜色评分显著低于激光组、药物组及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激光组及药物组(P<0.05)。药物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其他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 治疗黄褐斑的疗效确切, 可以有效改善黄褐斑面积及颜色,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0.
哺乳动物骨骼肌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肌纤维镶嵌而成,不同类型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是造成不同类型肌纤维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知的肌球蛋白重链家族包含8种亚型,其中长白猪骨骼肌My HC-Ⅱb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国地方猪,然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分子机制未见报道.本研究用荧光定量PCR证明了长白猪背最长肌中My HC-Ⅱb m 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莱芜猪(P=0.013).删除实验结果表明,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024 bp删除到-187 bp之后,My HC-Ⅱb表达量显著下降,分析发现,在这段启动子区域内存在3个E-box序列;分别突变这3个E-box序列后,My HC-Ⅱb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P=0.036).另外,在My HC-Ⅱb上游启动子区?1398 bp处发现一个GT的突变,所检测的64头莱芜猪在该位点全部为GG型,65头长白猪中13头为GG型,16头为TT型,36头为GT型.在C2C12细胞系中的转染实验结果显示,G突变为T之后有增加My HC-Ⅱb表达的趋势.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转录因子Myo D在两猪种间表达差异不显著(P=0.136),而Myf-5在长白猪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在莱芜猪中的表达量(P=0.0036).这些数据表明,Myf-5是造成猪My HC-Ⅱb基因m RNA上调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