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9 毫秒
51.
几种笼养鸟的人工繁殖李雪,李福来野生鸟类的繁殖一般从春季开始。早春,随着日照时间延长,天气渐渐变暖,万物复苏,鸟类的体内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新陈代谢增强,性激素分泌增多,刺激生殖腺发育,开始出现求偶、交配、营巢、产卵、孵化、育雏等一系列的繁殖行为。...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后踝骨折两种不同类型的临床区别,为后踝骨折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胫腓骨骨干骨折和单纯踝关节骨折患者3578例为研究对象,对两种骨折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后踝骨折合并外踝骨折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TAF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高于单纯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SPMF患者的外踝骨折发生率低于单纯后踝关节骨折的外踝骨折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螺旋形骨折与单纯踝关节骨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临床实践中应针对两种骨折的临床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3.
李雪  吴杨婧雯  俞超  周卉  徐欣  汪财生  郭斌 《广西植物》2023,43(12):2309-2318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火龙果幼苗形态及生理的影响,该研究以‘紫红龙’火龙果幼苗为材料,将4个不同浓度的SA(0.1、0.3、0.5、0.7 mmol·L-1)喷施叶片,48 h后4℃低温培养,于第0、第3、第6、第9天观察火龙果幼苗形态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并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下,火龙果幼苗呈现0级、Ⅰ级和Ⅱ级3个冷害等级,SA处理后的火龙果幼苗出现Ⅰ级冷害和Ⅱ级冷害的株数百分率均明显降低。(2)与低温对照相比,SA处理能降低火龙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并提高渗透调节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3)通过对不同SA处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缓解冷害症状、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均以0.3 mmol·L-1 SA效果最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以0.7、...  相似文献   
54.
目的:明确淫羊藿苷对于体外分离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成骨分化以及成骨和破骨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实验组细胞加入0.01 mg/L淫羊藿苷溶液。采用MT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的增殖速率,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评估牙周膜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分别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成骨相关的OCN、Runx2、BMP2以及破骨相关的RANKL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揭示,淫羊藿苷显著提高了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速率(P0.05),也显著促进了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升(P0.05),揭示其对于牙周膜细胞的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均表明,淫羊藿苷能够上调OCN、Runx2和BMP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并下调RANKL的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够促进体外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成骨分化潜能和成骨功能活性。本研究有望为牙周炎治疗以及基于组织工程技术的牙周组织的损伤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细节工作在对比剂毒副反应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7757例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增强检查和造影的患者,采用规范化的准备流程,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有4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毒性反应,轻中度、重度发生率分别为增强人数的0.58%、0.013%,明显低于Katayama研究统计的3.12%、0.04%,无一例严重后果发生;结论:检查前充分准备、有效的预防,检查后严密的观察可有效预防、控制对比剂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在医院实施干部岗位综合目标管理,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方法 根据医院的目标任务,制定合理的干部岗位综合目标管理措施。结果 从2007—2009年实施干部岗位综合目标管理,效果显著,实现了预期的目标。结论 干部岗位综合目标管理是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竞争能力,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7.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修正衰弱指数(mFI)联合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7A(IL-17A)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7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非POD组。计算术前mF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GE2、IL-17A水平。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FI和血清PGE2、IL-17A水平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预测价值。结果:27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发生率为17.03%(47/276)。与非POD组比较,POD组mFI和血清PGE2、IL-17A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脑卒中、mFI、PGE2、IL-17A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FI联合血清PGE2、IL-17A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mFI、PGE2、IL-17A单独预测(P<0.05)。结论:mFI和血清PGE2、IL-17A水平升高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独立相关,mFI联合血清PGE2、IL-17A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价值较高,可能成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8.
为揭示氯盐胁迫下氮素对西瓜根系的调节机制和提供西瓜氯毒害调控理论依据,以西瓜为供试作物,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0.1,0.15,0.2,0.25 g/kg)对氯盐胁迫下西瓜根系的影响,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施氮量下根系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相比,施氮0.15 g/kg处理可使西瓜根系生物量、干物质累积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分别显著提高58.83%、20.83%、98.33%、70.37%和29.44%,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40.30%,同时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分别显著增加103.42%、46.41%、64.44%、87.80%,总根体积和总根系直径分别减少23.05%和40.15%。(2)在本试验氯盐胁迫条件下,施氮0.14~0.17 g/kg时西瓜具有较理想的根系构型和较高的根系活力。(3)根系分枝数、根系活力、总根体积、根尖数可作为氯盐胁迫下氮素对西瓜根系生长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各施氮水平对氯盐胁迫的缓解效果表现为0.15 g/kg>0.20 g/kg>0.10 g/kg>0.25 g/kg。可见,在氯盐胁迫下,适量施氮有助于西瓜建立良好的根系构型,提高根系渗透物质含量,降低细胞渗透势,减少根系丙二醛含量,维持较强的根系活力,增加根系生物量和干物质,缓解高浓度氯盐对西瓜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通过观察蒲公英多糖(dandelion polysaccharide,DP)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探讨DP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用DP处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后,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P(0、100、200、400、800μg/mL)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DP对乳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DP对乳腺癌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DP作用MDA-MB-231细胞48 h后,该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蛋白表达情况,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DP组(100、200、400、800μg/mL)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存活率(P<0.05或P<0.01),而对MCF-10A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减弱(P<0.01);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迁移能力显著降低;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1);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p-PI3K、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PI3K、Akt及GSK-3β总蛋白无明显变化;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E-cadherin表达水平上调,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综上,DP能够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0.
肾外髓钾通道(renal outer medullary potassium channel, ROMK)是肾脏重要的排钾通道,经ROMK通道分泌的K+是尿钾大部分或全部的来源。既往在肾小管离子转运机制调控研究中,学者多将ROMK通道的研究靶点集中于髓袢和集合管,对肾远曲小管末段(late distal convoluted tubule, DCT2) ROMK通道参与机体K+排泄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应用单通道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肾DCT2顶端膜记录ROMK通道电流并观察高钾饮食对该通道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肾DCT2顶端膜可记录到一种电导为39 pS的小电导通道电流,且该电流可被ROMK通道特异性阻断药抑制。与正常钾饮食组相比,高钾饮食能够显著增加肾DCT2顶端膜ROMK通道电流出现的概率,增强该通道活性(P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钾饮食能够显著上调肾脏ROMK通道及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 ENaC)的蛋白表达,下调肾脏钠-氯同向转运体(Na+-Clcotransporter, NCC)的蛋白表达,且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