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旨在建立从重组CHO细胞发酵培养液中纯化抗TNF-α单克隆抗体的两步串联层析法。将含有抗TNF-α单克隆抗体的料液经两次离心、一步过滤的预处理后,用protein A填料捕获,阳离子填料Sourec30精细纯化。精细纯化过程中利用Do E的方法,采用CCF(Central composite face)设计,探讨了洗脱p H值及盐浓度对纯化的影响。纯化后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经HPLC以及毛细管电泳,检测其浓度、纯度以及多聚体含量。结果显示,亲和层析的最佳洗脱条件为p H4.0。通过DOE优化,为达到质量目标(回收率90%以上,纯度97%以上,多聚体0.3%),筛选出最佳洗脱范围为0.05-0.13 mol/L Na Cl以及p H5.7-6.0,选定p H6.0与0.10mol/L Na Cl作为Source洗脱条件,此时回收率94.3%,纯度97.3%,多聚体0.3%,其质量与参比制剂接近。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巢式PCR(nPCR)法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早期梅毒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就诊,经临床综合分析为一期梅毒的患者195例和同期就诊的120例非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PCR法对棉拭子标本和血液标本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基因tpp47进行扩增检测,所有标本同时做暗视野镜检和Tp—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nPCR法共检测出阳性标本176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100%,明显高于暗视野镜检和Tp-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PCR法在早期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暗视野镜检和血清学检测的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对鉴别胰头癌与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16例胰头癌患者和5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磁共振多序列成像MR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征象包括:①肿块信号及形态学特点;②胰管及胆管扩张情况;③动态增强的特征;④胰周及大血管受累情况;⑤邻近器官受累与淋巴结肿大情况。检查方法包括:平扫T1WI+FST2WI+FS,MRCP,3D—VIBE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肿块形态信号异常:胰头癌与胰头肿块型胰头慢性胰腺炎的信号有较多重叠,在TlwI上均表现为相对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相等或低信号。2)胰管与胆管的异常:胰头癌表现为胰管扩张至肿块处突然截断12例,胆总管突然截断10例,“双管征”10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胰管扩张3例,2例为串珠样扩张,扩张的胰管可贯通病灶区,胆总管5例均扩张,远端呈短锥形狭窄3例,鼠尾样狭窄2例。3)3D—VIBE强化特征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胰头癌强化程度和强化百分率较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明显减低。4)胰周大血管受累情况:胰头癌肿块与血管分界不清者8例,部分包绕血管6例完全包绕血管6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例与血管分界不清,1例部分被包绕。5)邻近器官受累与淋巴结肿大情况:胰头癌有7例淋巴结肿大主要分布在胰周及腹主动脉旁,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有四例肾周筋膜增厚,两例肾前筋膜增厚。结论:磁共振多序列成像的联合使用及征象分析,有助于鉴别胰头癌与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54.
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技术(Confoca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Imaging,CRMI)能够对样品微区进行精确无损的拉曼光谱分析和光谱图像扫描,提供生物样品的无损高分辨光学信息。本项研究工作,利用CRMI技术实验获取了正常人体离体皮肤组织的拉曼光谱特征,并结合典型特征峰的扫描图像,探讨了脂类、蛋白质等成分在皮肤真皮层的分布特点。实验发现皮肤组织真皮层内胶原蛋白的拉曼特征峰1 248 cm-1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尤为突出,这一实验结果与组织学中胶原纤维占真皮结缔组织95%的事实相符。实验结果显示,CRMI技术能够全面诠释生物组织内部生化组成与分布信息,在实验描述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0%(48/52) vs.70.83%(34/48)](P0.05),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1.21±8.54)mm vs.(56.63±10.83)mm,(42.91±6.30)mm vs.(45.86±7.32)mm](P0.05),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02±7.85)%vs.(41.20±8.84)%](P0.05),Scr、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4.30±17.95)μmol/L vs.(211.75±19.31)μmol/L;(8.12±0.76)mmol/L vs.(11.74±1.72)mmol/L](P0.05)。血清Cys C、HCY、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21)mg/L vs 1.52±0.34)mg/L (12.34±3.89)μmol/L vs.(20.86±5.28)μmol/L,(298.47±78.41)ng/L vs.(402.35±92.76)ng/L](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曲美他嗪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肾功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骨水泥注入区域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0例)及B组(31例),A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密集区(椎体中1/3平面处),B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稀疏区(椎体上1/3及下1/3平面处),对比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中的骨水泥用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度数。结果:B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及骨水泥用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体静脉密集区相比,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静脉稀疏区可作为PVP术中骨水泥注射的一个相对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57.
2015—2016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陇春35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PMS)、全砂覆盖穴播(S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分析旗叶光合特性、春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PMS和SM 在0~3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在灌浆前分别较CK提高47.8和31.6 mm,灌浆期均较CK降低15.6 mm.PMS和SM提高春小麦挑旗-抽穗期和扬花-灌浆期的土壤耗水.PMS和SM的叶面积指数分别较CK提高59.0%~73.7%和40.1%~52.7%,叶片SPAD值分别较CK提高3.5%~28.4%和2.9%~23.9%.PMS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春小麦挑旗、抽穗、扬花期分别较CK提高23.5%、33.0%、17.7%和32.6%、76.4%、66.9%,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26.2%和16.4%;PMS和SM的气孔限制值在抽穗、扬花、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14.6%、23.9%、22.3%和25.7%、29.8%、17.4%.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PMS在挑旗期较CK提高57.8%,扬花期降低11.2%.PMS的表观量子效率在抽穗、扬花期分别较SM和CK增加22.6%、18.7%和26.8%、14.3%.PMS和SM春小麦的株高和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高于CK,且在干旱年份增幅较大;PMS的产量较CK和SM分别提高36.2%和8.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4%和3.4%.因此,PMS和SM提高了小麦灌浆前土壤贮水,加剧了挑旗到抽穗和扬花到灌浆期的耗水,提高了小麦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增强了小麦灌浆前旗叶光合功能,促进 “库”的建成和同化物的转运,实现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PMS在丰水年份的增产潜力和干旱年份的适应能力比SM更强.  相似文献   
58.
研究表明, 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 PKM2)和Notch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其表达水平亦与肿瘤的化、放疗效果有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是目前结直肠癌治疗和研究的关键靶点。PKM2主要通过调节癌细胞代谢及基因转录,促进癌细胞外泌体分泌,并在某些lncRNAs的调节下发挥促癌作用,可作为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指标。Notch1可在mi RNAs以及自噬的调节下发挥促癌作用,且可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促进结直肠癌转移。此外,PKM2和Notch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有联系,但两者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目前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就PKM2和Notch1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低氧胁迫和恢复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黄优1号”肠道组织的影响, 研究运用酶活测定、HE染色、qRT-PCR、TUNEL检测及16S rRNA测序技术等方法, 分析低氧胁迫[(1.0±0.1) mg/L]和恢复下[(7.0±0.5) mg/L]该鱼肠道氧化应激指标、组织结构形态、细胞凋亡及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显示: (1)在低氧胁迫下肠道中抗氧化酶活性(SOD、CAT、GSH-Px)、能量代谢酶活性(LDH)、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升高, 恢复溶氧后氧化应激反应也比较剧烈。(2)低氧胁迫阶段, 肠道组织受损现象逐渐加剧, 杯状细胞肿胀、黏膜层被侵蚀, 恢复溶氧24h后, 缺氧引起的生理变化并未得到明显改善。(3)肠道组织细胞凋亡程度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9和p53)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bcl-2基因的表达量则减少。(4)低氧胁迫阶段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降低, 低氧胁迫72h的处理组中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47.8%)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0.6%)的丰度最为优势, 恢复溶氧后肠道菌群数量有所增加; KEGG功能预测显示, 多数肠道微生物与代谢通路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解析低氧和恢复下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肠道组织内环境稳态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大豆食品中通常富含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等异黄酮素,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具有将异黄酮素代谢转化为S-雌马酚的能力。到目前为止,S-雌马酚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健康调节作用的化合物。啮齿类动物均具备产雌马酚的能力,但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产雌马酚细菌是否存在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同产雌马酚细菌的代谢机制可能不同,并影响机体最终产雌马酚的能力。本文对已知的各种产雌马酚细菌及其细菌的雌马酚合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雌马酚产生个体差异、雌马酚代谢转化效率、体外雌马酚的发酵生产,以及临床产雌马酚细菌的应用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