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春季岩羊种群生态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李明  唐绍祥 《兽类学报》1998,18(1):27-33
本文通过对贺兰山春季岩羊的研究得出,贺兰山的岩羊为晨昏性活动动物,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在500~900和1700~2000。在春季,岩羊群主要以小群为主,且主要是混合群,平均群大小为5.6头;整个贺兰山的岩羊密度为3.6头/km2;岩羊的雌雄性比为11.36,并指出目前偷猎仍然影响着种群的性比;雄性岩羊的自然死亡年龄在6.5~10.5岁,其中以9.5岁是其自然死亡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42.
贺兰山岩羊种群生态及保护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作者于1994年11月、1995年7~8月和9~10月在宁夏贺兰山对岩羊种群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贺兰山岩羊的最适生态分布见于海拔1801~2000 m,岩羊每天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为早晨和下午。在观察到的448只岩羊中,发现平均群大小为5.5只,2~8只为一群的占总数的70.8%。岩羊种群的雌雄性比为1∶1.2,雌幼比为1∶0.44,贺兰山的岩羊处于增长趋势。目前在贺兰山,影响岩羊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偷猎、人为干扰和家畜竞争。  相似文献   
43.
根据基因库中的顺序,设计了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PCR引物,以此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并克隆了GDNF的编码序列,经DNA测序确认后,该片段克隆到表达质粒pET-3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培养的重组菌经IPTG诱导,在T7启动子调控下表达出hGDNF蛋白.经电泳分析表明GDNF主要存在于细菌包涵体中.从培养菌中制备包涵体,经充分洗涤,溶解于含8mol/L尿素的变性缓冲液中.经SP-Sepharose柱层析分离,梯度洗脱,以15%SDS-PAGE检查含GDNF的部分.将含单体GDNF部分进行复性,再次用SP-Sepharose离子柱分离同源二体GDNF.最后经SDS-PAGE制备电泳纯化,纯度大于95%.经N端测序表明序列正确.经测定,每升培养菌可得约10mg纯化的GDNF.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Lenke II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内固定冠状面失衡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已确诊为Lenke II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60例,根据术前脊柱柔韧度、risser分级水平、支具支持治疗、椎体融合数、内固定系统选择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对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率进行分析评估,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结果:对术后患者评估比较,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表现为:脊柱柔韧度低、risser分级高、长时间支具佩戴、延长融合椎体范围、先进钉棒系统方案选择均可明显提高术后疗效,降低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率(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通过对患者脊柱柔韧度、risser分级情况评估来判断脊柱成熟度,并在术后积极支具辅助治疗,选用钉棒固定系统并延长融合椎体节段,可明显降低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提高远期随访疗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术前量化训练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 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 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 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间实施术前量化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负性情绪、术后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锻炼依从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 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进 行适应手术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盆栽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幼苗浇灌Cu SO4溶液实验,研究外施Cu2+对穿心莲幼苗的生理特性和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施Cu2+对穿心莲幼苗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和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当Cu SO4溶液浓度超过6.25 mmol/L时,Cu2+能显著抑制穿心莲幼苗株高、叶长、叶宽的增长,且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Cu2+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穿心莲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随Cu2+浓度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当Cu SO4溶液浓度达到12.5 mmol/L且胁迫20 d和30 d时,叶片中SOD活性达到对照组的168.3%和171.18%;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随Cu2+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外施Cu SO4溶液浓度大于1.25 mmol/L时,与对照相比,穿心莲药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外施Cu SO4溶液浓度高于6.25 mmol/L时,能显著影响穿心莲幼苗的生理特性和有效成分含量,从而降低穿心莲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7.
通过优化高产奶牛体细胞克隆胚胎体外生产技术条件,制备高质量的奶牛克隆胚胎,旨在提高奶牛体细胞核移植产业化应用效率。就受体卵母细胞去核方法、不同年龄供体牛细胞来源、血清饥饿与否以及不同气相组成培养等条件对奶牛体细胞克隆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虽然荧光染色辅助去核和盲吸法的去核率、囊胚发育率分别为100%、24.83%和92.44%、28.26%,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盲吸法操作简单、效率高;不同年龄来源供体牛的细胞系构建的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31.43%、25.68%,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血清饥饿和未饥饿供体细胞重构的克隆胚胎囊胚发育率分别为24%、29.9%,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P>0.05);富氧和低氧气相培养的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28.26%、31.55%,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低氧气相组成更有利于囊胚的发育。根据上述结果,奶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克隆胚胎)的产业化生产条件为:供体细胞无需进行同期饥饿处理,直接注入到盲吸去核后的受体卵子透明带下构建克隆胚胎,融合后的克隆胚胎在密封的混合三气(5%CO2-5%O2-90%N2)的气相组成下进行体外培养,能保持稳定的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48.
疾病状态下生物膜表面蛋白质分子标记的表达量和修饰状态会发生改变。但由于其低丰度和不易溶解等特性,制约了膜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也制约了相关药物靶标的设计。近年来,为克服这些困难,学者们提出了"鸟枪法"的膜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基于此,本文论述了"鸟枪法"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基本过程及其后续的部分改进工作。随着新的策略不断被采用,更多膜蛋白质的拓扑学特征和功能的相关研究一定会走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9.
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技术是一个在昆虫性信息素和其它挥发性信息化学生物活性测定中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利用EAG技术,测定了八角尺蠖对丙酮、正己烷、乙醇和蒸馏水等4种不同溶剂所浸提的八角叶片及八角尺蠖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正己烷是八角尺蠖性信息素提取的最好溶剂,雄蛾对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的EAG反应比雌虫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雄蛾可能更依赖于对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的探测,而不是对寄主气味的探测;雄蛾对八角叶片的正己烷浸提液具有最强的EAG反应,而雌蛾则对八角叶片的丙酮浸提液的EAG反应最强,由此反映了雌雄个体在寻找寄主、繁殖后代等行为中的性别差异;雄蛾羽化后3h对八角叶片气味就有较强的EAG反应,在24h内EAG反应值随着羽化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反映了随着羽化后时间的延长,触角的机能随之趋于完善,因此对于外界的刺激更为敏感。本研究为利用八角尺蠖性信息素活性成分开展害虫的监测和无公害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改良传统的Narrow-alley Test及Corner Test,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用Narrow-alley Test、Corner Test及改良后的Narrow-alley Corner Test检测三组SD大鼠:脑出血 GCSF治疗组;脑出血 生理盐水安慰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结果(1)与Narrow-alley Test及Corner Test结果一致,正常大鼠在Narrow-alleyCorner Test实验装置中向左、向右"站立转身"的几率接近,而脑损伤大鼠则趋向沿损伤同侧作"站立转身"。(2)Narrow-alley Corner Test不须反复刺激大鼠,减少了人在实验现场对动物活动的影响,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信度。结论Narrow-alley Corner Test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结果可靠的神经行为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