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李明  陈正炎 《蛇志》1997,9(4):20-23
研究白眉蝮蛇蛇毒神经生长因子纯化方法并行生物学活性鉴定。方法 从白眉蝮蛇乌苏里亚种蛇毒中,经硫酸胺分段盐析,提取含有神经生长因子的粗制品,再经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羧甲基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出蛋白质纯品,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92.
以95%乙醇作为提取的溶媒,将加热回流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水浴挥干得到浸膏,并用甲醇配制成1 mg·m L~(-1)供试液。采用phenomenex-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0 nm HPLC色谱法测定,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了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均较好的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6个强峰;其中高良姜、大高良姜含有5个共有峰,高良姜和草豆蔻含有3个共有峰,大高良姜和红豆蔻含有2个共有峰,高良姜和益智含有3个共有峰。对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相似度分析,得出其相似度分别为0.955、0.805、0.371、0.794、0.345。所建立的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简便、可靠,其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的相似性不尽相同,高良姜、大高良姜、草豆蔻的相似性较大,红豆蔻、益智的相似性较小,说明同基原中药之间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为探讨山姜属中药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相关性提供了思路与基础。  相似文献   
93.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liouana)是中国毛乌素沙地的主要灌木建群种,在其主要分布区采集9个不同地理种源的种子,栽种至同质园,并测定不同器官(根、茎、叶)碳(C)、氮(N)、磷(P)含量,比较种源和器官间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及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不同种源中间锦鸡儿根、茎、叶的C含量差异显著,分别为361.12~426.30mg·g~(-1)、412.32~463.13mg·g~(-1)、419.21~478.94mg·g~(-1);N含量种源间差异显著,分别为20.52~33.67mg·g~(-1)、15.77~23.92mg·g~(-1)、27.60~36.44mg·g~(-1);P含量种源间差异显著,分别为1.52~3.73mg·g~(-1)、1.24~2.14mg·g~(-1)、1.44~2.38mg·g~(-1);不同器官的C/N、C/P、N/P也表现出种源间显著差异。(2)种源和器官对中间锦鸡儿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种源对P、C/P、N/P影响较大,器官对C、N、C/N影响较大。(3)相关性分析表明,N、P分别对C/N和C/P的变异起主导作用,并共同影响N/P的变异。研究表明,中间锦鸡儿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在长期的适应进化过程中已产生遗传分化,并形成了自身的养分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柴胡解毒汤含药血清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凋亡情况的影响,探究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以柴胡解毒汤、生理盐水灌胃5天后取血制备大鼠含药血清与正常血清。同时复苏人肝星状细胞LX-2后进行细胞培养和细胞传代。当肝星状细胞数量达到预定值时,将肝星状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观察LX-2细胞在与含药血清孵育24 h、36 h、48 h、72 h后,用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概况。结果:柴胡解毒汤含药血清在给药24 h后可抑制LX-2细胞的增殖,36 h、48 h、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37%、0.46%、0.44%,并可诱导LX-2细胞发生凋亡,48 h、72 h凋亡概率分别为(9.80±0.95)%、(36.40±5.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解毒汤具有抑制LX-2细胞增殖、诱导LX-2细胞发生凋亡的能力,这可能是柴胡解毒汤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5.
灵长类交配模式是灵长类社群结构和婚配制度的重要表征之一,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灵长类社群结构和两性交配策略。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收集了雌雄个体的交配相关的行为数据,主要包括邀配对象、交配过程、持续时间和回合数,以及参与交配的雌雄对在交配结束后的相互理毛的持续时间和回合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群滇金丝猴全年均有交配行为,交配高峰期在7-9月,两性参与交配的积极性和对季节变化的响应不同;交配主要由雌性通过邀配发动(76%),交配高峰期也是雌性邀配的高峰期;雄性爬跨频次(年均0.43次/月,n=5)和射精爬跨比(年均19%,n=5)则在全年无显著变化。交配行为发生的典型表现为:雌性通过小跑或跳跃进入雄性视线范围内,爬伏呈臀向雄性邀配;雌猴爬伏时离雄猴的远近距离不同(<1m vs. 2-5m : 69% vs. 31%)会影响其邀配成功率(<1 m vs. 2-5 m :68% vs. 40%);若一次邀配失败,雌猴可能会连续爬伏邀配(最多4次),连续多次邀配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单次邀配(79% vs. 52%)。交配结束后雌性会主动为雄性理毛,但雌性主动理毛与交配是否射精无关。  相似文献   
96.
2011 年10 月至2013 年10 月在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泸水县片马镇地区对一群怒江金丝猴的社会组织进行研究,基于野外实地记录与获得的视频资料统计猴群的个体数量,研究群数量初步估计为100 只。根据体型、毛色及是否携带婴猴等特征来划分所有个体的性别年龄组,依据单元内个体通过林窗时移动的时间间隔比单元间短的原则来划分不同繁殖单元及全雄群。所有视频中共发现22 个一雄多雌单元(OMU) 和1 个全雄群(AMU),因此怒江金丝猴的社会组织与其他金丝猴物种相似,由多个一雄多雌及其后代组成繁殖单元(OMUs)与雄性个体组成全雄群(AMU)组成重层社(Modular society);另外基于GPS 位点初步确定猴群活动的海拔范围为1 900 - 3 700 m,猴群生境面积约为12 km2 ,初步获得猴群的密度为8 只/ km2 ,比缅甸的种群密度(1 只/ km2 )大得多。基于种群性别年龄计算种群动态参数,雄雌比为1∶ 2.1, 婴雌比为1∶ 4. 7,成幼比为2.5∶ 1。与滇金丝猴种群相比,该种群有很低的婴雌比和很高的成幼比。  相似文献   
97.
相互理毛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性群居灵长类动物中,通常具有清洁卫生和社会交往功能。2012 年10 月至2013 年6 月,我们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一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收集了雌性个体间相互理毛的行为数据,包括理毛的部位、理毛的姿势、理毛的时间和回合数。研究结果表明:滇金丝猴雌性个体之间每次相互理毛的平均时间为5. 7 min。相互理毛部位较多的发生在自我理毛不能进行(达到)的部位(61.1% );在不能自我理毛部位的相互理毛行为持续时间长,平均9.7 min;在个体能够进行自我理毛部位的相互理毛持续时间短,平均为3. 2 min。相互理毛的姿势以对坐为主(48. 4% ),不同理毛姿势的理毛时间差异显著。新迁入家庭单元的雌性个体为理毛的首先发起者,但其获得被理毛的时间却并不多。滇金丝猴雌性个体相互理毛部位、理毛姿势和理毛时间的差异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理毛行为符合卫生功能假说和社会功能假说。  相似文献   
98.
秸秆还田方式对不同土壤条件下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苗期生长影响的生态生理机制,本试验选择3种土壤类型(黑土、黄土、酸土),设置2个还田方式(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混拌还田),以及黑土条件下2种石子处理方式(石子覆盖处理、石子混拌处理),比较处理间苗期地上部、地下部形态以及抗逆性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玉米苗期株高、叶面积、干...  相似文献   
99.
李明  曾任森  骆世明 《生态学报》2008,28(8):3891-3897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日本曲霉的化感物质SAF化感作用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 SAF具有浓度效应,能诱导受体植物-拟南芥的多种调控细胞死亡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高浓度处理表达的基因数量和倍数均高于低浓度处理的.此外,SAF也能诱导与防御反应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高浓度处理表达的基因种类和倍数均低于低浓度处理的.SAF能诱导生长素响应基因、编码乙烯反应敏感蛋白等基因的上调表达.由实验结果推测,SAF具有生长素的性质,高浓度处理可以导致受体细胞中乙烯的积累,并引起对维持细胞正常稳态起重要作用的物质-神经酰胺水平的改变,从而产生受体植物叶片的衰老和死亡的结果,这是SAF具有化感作用的主要原因.研究对于揭示SAF化感作用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阐明寄主非选择性毒素作用的分子机理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王在照  相建海 《遗传学报》2003,30(10):961-966
根据中国对虾蜕皮抑制激素的全长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中国对虾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等技术分别得到3个扩增产物:NP1、NP2和NP3,长度分别是540bp、601bp和826bp。NP1和NP2均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NP3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序列分析表明,NP1、NP2和NP3是中国对虾Ⅱ型CHH家族神经肽的基因片段。NP1、NP2和NP3的外显子分别与斑节对虾的神经肽Pem-SGP-C2、Pem-SGP-C1及中国对虾FenchMIH的mRNA相似性最高,同源性分别为91.5%、92.8%、88.9%。由此可以推测NP3是中国对虾MIH的基因序列,NP1和NP2为新发现的两种中国对虾Ⅱ型CHH家族神经肽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