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阐明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体温在其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提供资料。【方法】在不同人工气候箱内温度(环境温度)下,测定小菜蛾2, 3和4龄幼虫的体温,建立各龄幼虫体温(y)与环境温度(x)的关系方程;同时测定了不同环境温度下不同浓度阿维菌素、毒死蜱、氟虫腈和高效氯氰菊酯分别处理后小菜蛾3龄幼虫在不同处理时间的体温。【结果】小菜蛾2, 3和 4龄幼虫体温(y)与环境温度(x)关系方程分别为y=0.95x+1.19(r=0.9463), y=0.95x+1.18(r=0.9988),以及y=0.93x+1.45(r=0.9989),等温点分别为22.16℃,21.40℃和21.41℃。在气候箱温度设定为15℃或40℃时,4种农药都对小菜蛾3龄幼虫体温无影响;而其他温度条件下,农药处理都可能改变小菜蛾3龄幼虫体温。对于阿维菌素,25℃下 2, 4和8 mg/L处理12 h,2和4 mg/L处理24 h, 0.5, 2, 4和8 mg/L处理36 h以及0.5, 1, 2和8 mg/L处理48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 8 mg/L阿维菌素处理24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30℃下0.5 mg/L处理24 h及1 mg/L处理36 h 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1 mg/L处理48 h和各浓度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35℃下只有1和8 mg/L处理48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对于毒死蜱,20℃下50, 200和800 mg/L处理24 h, 100, 400和800 mg/L处理36 h时3龄幼虫体温都显著低于对照;25℃下100和200 mg/L处理12h, 800 mg/L处理24 h, 100, 200和800 m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而50, 100, 200和400 mg/L处理24 h, 100和200 mg/L处理36 h及100和400 mg/L处理48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30℃下只有800 mg/L处理24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50, 100, 200和800 m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高于对照。对于氟虫腈,20℃下只有0.5 mg/L处理36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25℃下 4 mg/L处理12 h和各浓度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0.5 mg/L处理24 h以及0.25, 1和2mg/L处理48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30℃下 0.25和0.5 mg/L处理12 h, 0.25和2 mg/L处理24h, 4 mg/L处理48 h以及2 m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低于对照;35℃下只有0.25和0.5 m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高于对照。对于高效氯氰菊酯,20℃下2和8 g/L处理36 h, 4和8 g/L处理48 h时3龄幼虫体温显著高于对照;25℃下 2, 4和8 g/L处理12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 0.5, 4和8g/L处理24 h, 1, 4和 8 g/L处理36 h以及1, 2和4 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30℃下 0.5和1 g/L浓度处理12 h, 0.5, 1, 4和8 g/L处理24 h以及1, 2和8 g/L处理60 h时3龄幼虫体温都显著低于对照。【结论】小菜蛾幼虫自律性体温调节能力低;阿维菌素、毒死蜱、氟虫腈或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影响小菜蛾3龄幼虫的体温,影响形式随农药种类和浓度,环境温度及处理时间不同而不同。本研究拓宽了农药毒理学及害虫防治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2.
【背景】南方小花蝽是一类很有利用前景的捕食性天敌,而有关其在不同捕食空间下对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西花蓟马捕食控制效能的研究较少。【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在不同试验空间对西花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选择性、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南方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强于成虫;在相同的试验空间,南方小花蝽成虫的日均捕食量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捕食量在猎物数量为每指形管中60头时最大,分别为15.90和19.30头;而搜寻效应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各供试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若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为1.2794;而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小,仅为0.3506,其处理1头西花蓟马成虫的时间约需0.0402d,而处理1头若虫的时间仅需0.0242d。在相同的猎物数量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均低于其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结论与意义】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有很强的捕食效能,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消长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应用南方小花蝽防治西花蓟马积累资料,同时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鹦鹉源Ⅰ型禽副粘病毒F和HN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APMV)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现已确定有9个血清型(APMV-1~9).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CP)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龈沟液微小核糖核酸(miR)-21、miR-34a表达水平与牙周指标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失衡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14例CP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CP合并T2DM组36例和单纯CP组78例,另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牙周指标、龈沟液miR-21、miR-34a表达和外周血Th1、Th2、Th17、Th1/Th2/Th17、血清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P合并T2DM患者龈沟液miR-21、miR-34a表达与牙周指标和外周血Th1、Th2、Th17、Th1/Th2/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CP合并T2DM患者牙周指标与外周血Th1、Th2、Th17、Th1/Th2/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单纯CP组、CP合并T2DM组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AL)、探诊深度(PD)依次增加,龈沟液miR-21和外周血Th2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NF-γ)依次降低,龈沟液miR-34a和外周血Th1、Th17、Th1/Th2/Th17及血清IL-4、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依次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P合并T2DM患者龈沟液miR-21表达与PLI、BI、AL、PD和外周血Th1、Th17、Th1/Th2/Th17及血清IL-4、IL-10、IL-17、TNF-α呈负相关,与外周血Th2和血清IL-2、INF-γ呈正相关(P<0.05);而miR-34a则与之相反。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P合并T2DM患者PLI、BI、AL、PD与外周血Th1、Th17、Th1/Th2/Th17和血清IL-4、IL-10、IL-17、TNF-α呈正相关,与外周血Th2和血清IL-2、INF-γ呈负相关(P<0.05)。结论:CP合并T2DM患者龈沟液miR-21低表达和miR-34a高表达,与牙周状况差有关,可能通过调节Th1/Th2/Th17失衡参与CP合并T2DM进展。  相似文献   
25.
猪瘟病毒(CSFV)囊膜结构糖蛋白E2(gp55)是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蛋白。E^ms和E2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介导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过程。采用抗CSF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c24/10,淘选噬菌体展示的12肽随机肽库,结合噬菌体拟位免疫反应性分析结果,对CSFV E2蛋白中和表位进行定位。结果表明:F2蛋白的SPTTLR基序(832~837位氨基酸)构成CSFV特异性线性中和表位,基序的第一、二、三位氨基酸是表位与单克隆抗体c24/10结合所必需的氨基酸,也是表位的关键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26.
亚硝酸钠和多聚磷酸钠对日本沼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危害虾类养殖的水污染中比较严重的亚硝酸盐和多聚磷酸盐污染,主要研究亚硝酸钠和多聚磷酸钠对日本沼虾的毒性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亚硝酸钠对日本沼虾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26、13.33mg/L,多聚磷酸钠对日本沼虾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l233.33、1180、1080mg/L。实验表明,活性氧是随着亚硝酸钠和多聚磷酸钠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活力则是随着亚硝酸钠和多聚磷酸钠的浓度增加先稍微增加,后又下降,这表明虾的免疫系统对低浓度的毒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随着毒物浓度增大,虾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抑制,虾的免疫功能下降,抗病力降低,导致染病死亡。  相似文献   
27.
日本沼虾继饥饿后补偿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0±1℃条件下,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湿重, 0.52~0.64 g )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对照组C连续饱食投喂18 d;处理组S2、S4和S8分别饥饿2、4和8 d后再饱食投喂16、14和10 d.结果 饥饿结束时各处理组的湿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束时S2、S4组与对照组间的湿重差异不显著,而S8组的湿重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恢复生长时各处理组的湿重摄食率、食物转化率和生长率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随着恢复时间延长又逐步达到对照组水平.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日本沼虾标准代谢率降低.在恢复投喂后又逐步回升到对照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不仅是由于增加食欲,提高了摄食水平,同时也改善了食物转化率.因此,补偿生长是这两种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有关西花蓟马入侵对本地蓟马种群动态、空间分布及优势种影响的报道较少。对云南省昆明市近郊蔬菜花期的蓟马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蔬菜上的蓟马种类主要是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花蓟马F.intonsa(Trybom)、棕榈蓟马T.palmi(Karny)和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Karny);不同蔬菜上的蓟马优势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辣椒和茼蒿上的蓟马优势种为西花蓟马;韭菜、茄子和四季豆上的蓟马优势种分别为花蓟马、棕榈蓟马和端大蓟马。各蔬菜上的蓟马种群数量以花期为多,盛花期达最大值,其中茄子花上的蓟马成虫平均虫口密度最高,为14.93头/朵。利用聚集度指标进行空间分布检测表明,不同蔬菜上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本研究可为深入探讨西花蓟马对本地蓟马的竞争取代机制积累资料,同时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背景】识别出具有驱油功能的内源性微生物群是当前设计高效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迫切需求。【目的】通过宏基因组分析找出原位油藏微生物中具有产酸/产气功能的潜在核心微生物群。【方法】利用室内模拟体系,对原位油藏微生物进行有机营养(从有氧到无氧)的激活,运用生物信息、多元统计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等方法,寻找潜在内源性核心功能微生物群。【结果】有机营养激活了原位油藏样本中以Bacillus licheniformis为核心的产酸菌群(包括Coprothermobacter proteolyticus、Marinobacterspp.、Anaerobaculumhydrogeniformans和Petrotogamobilis),该菌群具有以丙酮酸/乙酰辅酶A为原料发酵乳酸、乙酸以及甲酸的功能;激活了以Enterococcus faecium为核心的产气菌群(包括Shinella zoogloeoides、Paracoccus denitrificans、Paracoccus spp.和Enterobacter cloacae),该菌群具备以(亚)硝酸盐、(亚)硫酸盐、石油烃为原料生产含氮/硫/碳等气体的能力。2个核心菌群内部分菌同时具有产酸和产气通路基因,激活过程中2个菌群的丰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利用有机营养激活体系及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筛选出了油藏样本中具备产酸、产气能力的核心功能菌群,为后续进一步的功能菌株研究提供了潜在靶标及功能指向。  相似文献   
30.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用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蛹期特异表达基因Br-Z2/3 dsRNA合成的体外原核表达系统,研究RNAi抑制Br-Z2/3基因对小菜蛾Br-Z2/3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及化蛹的影响。【方法】构建小菜蛾L4440-Br-Z2/3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HT115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大量获得Br-Z2/3 dsRNA,显微注射Br-Z2/3 dsRNA至小菜蛾4龄幼虫进行RNAi;qPCR检测干扰Br-Z2/3基因12和24 h后小菜蛾4龄幼虫Br-Z2/3及其下游细胞凋亡基因reaper, caspase-9和Gadd45g的表达量;观察并统计Br-Z2/3 RNAi后小菜蛾4龄幼虫的化蛹率、平均化蛹时间、蛹畸形率和幼虫死亡率。【结果】成功实现了Br-Z2/3 dsRNA的原核表达。qPCR结果表明,RNAi干扰Br-Z2/3后,小菜蛾4龄幼虫Br-Z2/3基因和相关联的细胞凋亡基因reaper表达量显著下降,但caspase-9和Gadd45g表达量显著上升。注射Br-Z2/3 dsRNA的处理组,化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化蛹高峰期推迟,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畸形蛹率增加。【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用于小菜蛾Br-Z2/3基因dsRNA合成的体外原核表达系统,利用显微注射法对Br-Z2/3进行RNA干扰,证明Br-Z2/3是调控小菜蛾化蛹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