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影响干红葡萄酒感官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6个干红葡萄酒酒样为样本,通过多项式回归构建出反映陈酿时间、酒精含量、残糖量以及是否在橡木桶中陈酿与感官质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并且通过回归方程的预测,确定出感官分析结果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建立具有潮霉素B(hygromycinB)抗性的3T3细胞系,用于转染目的基因(pTRE2-human-Ins)的ES阳性细胞克隆筛选的饲养层。[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含有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hyg)的质粒pHyg导入NIH3T3细胞中,利用潮霉素B的药物选择特性,对转染细胞进行压力筛选,并对其进行PCR和southernblot鉴定。[结果]经300ug/ml的潮霉素B压力筛选后,获得了抗性细胞克隆。抗性NIH3T3细胞的形态和生长速度与正常NIH3T3细胞没有差异,特异性核苷酸引物检测抗性细胞基因组DNA,可以扩增出相应的核苷酸片段,South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潮霉素基因片段已整合入潮霉素抗性NIH3T3细胞。[结论]本实验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成功地培育了潮霉素B抗性的NIH3T3细胞,为进行目的基因(pTRE2-human-Ins)转染ES细胞的阳性细胞克隆筛选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3.
采用厌氧液-液萃取对葡萄果实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并与葡萄果实常规萃取方法得到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厌氧萃取方法得到的萃取物含有的香气成分较多,一次性萃取可分析得到39种香气成分,且以内标物2-辛醇表示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常规萃取方法;香气成分归属的化学类别更多,比分液漏斗萃取方法多出2类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厌氧萃取所得果实香气成分更真实,更典型,为葡萄果实香气成分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4.
谈谈白蚁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白蚁对人类的危害众所周知 ,白蚁对人类的有益方面 ,人们知之甚少。该文重点论述白蚁对人类有益的方面。白蚁在自然界中 ,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清道夫” ,它将林地中的枯枝、落叶等转化为有益的肥料 ,回归自然 ,再被植物吸收 ;白蚁本身可加工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食品 ,也可精制成防病治病的良药和效果明显的保健补品 ;白蚁的附生物 ,如鸡菌更是美味佳肴 ,菌圃和炭棒菌也能精制成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  相似文献   
115.
不同植被类型森林火灾及雷击火自组织临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呼中区 196 5~ 2 0 0 2年的雷击火数据、黑龙江省 1981~ 2 0 0 0年森林火灾数据及森林资源数据 ,对雷击造成的森林火灾的自组织临界性及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自组织临界性作了研究 ,比较了在不同尺度和植被类型条件下火干扰的自组织临界性、自相似性 ,并与传统的森林火灾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中国黑龙江省不同森林类型的火干扰具有自组织临界行为 ,森林可燃物已经达到临界状态 ,其临界值在 1.8~ 2 .86之间 ,具有自相似性 ;当森林的面积过小时 ,森林火灾的“面积 -频率”分布曲线上会出现频率峰 ,表现出“有限面积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构建MetD运输系统缺失突变株,研究该运输系统功能缺失对Escherichia coli W3110蛋氨酸吸收和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RT-qPCR比较MetJ阻遏调控解除菌株和野生株E.coli metNIQ表达量的变化,并分析蛋氨酸吸收速度的变化;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分别敲除metNIQ基因簇、metN、metI和metQ,构建MetD运输功能缺失的突变株,研究蛋氨酸吸收速度的变化及对蛋氨酸积累的影响。【结果】MetJ阻遏调控解除后,metNIQ的表达量和蛋氨酸吸收速度显著增加。通过敲除E.coli W3110和Me05的metNIQ,MetD运输系统缺失导致蛋氨酸吸收速度下降。另外,分别敲除用于产蛋氨酸基座菌株Me06的metNIQ基因簇、metN、metI和metQ。生长曲线和摇瓶发酵结果表明,metI的敲除促进菌体的生长和蛋氨酸的合成,蛋氨酸的产量从0.39 g/L提高到0.45 g/L,提高了15.4%,蛋氨酸产率从0.14 g/g DCW提高到0.15 g/g DCW。【结论】E.coli MetD功能的缺失能够降低蛋氨酸的吸收速度,敲除metNIQ基因簇上的metI能够提高蛋氨酸产量。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比较分析苏氨酸吸收系统TdcC、SstT和LIV-1缺失对大肠杆菌吸收和积累胞外苏氨酸的影响。【方法】从菌株E.coli W3110出发,敲除tdcC、sst T和liv J基因,构建Tdc C、SstT和LIV-1系统单缺失和多缺失菌株,将过量表达苏氨酸操纵子基因的重组质粒pKKthr AC1034TBC分别转入原始菌和重组菌,考察各菌株吸收和积累胞外苏氨酸的能力。【结果】敲除tdc C和sst T基因的重组菌T04的苏氨酸吸收能力比原始菌W3110降低了43.28%,T04(pKKthr AC1034TBC)胞外苏氨酸积累量最高达到1.09 g/L,比对照菌W3110(pKKthr AC1034TBC)高出172.5%。敲除tdcC、sstT和livJ基因的重组菌T07的苏氨酸吸收能力比T04降低了12.97%,然而T07(pKKthr AC1034TBC)胞外苏氨酸积累量最大为0.63 g/L,与T04(pKKthr AC1034TBC)相比降低了42.2%。【结论】阻断Tdc C和Sst T系统,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吸收苏氨酸的能力,提高苏氨酸的胞外积累量。阻断LIV-1系统,虽然能减少大肠杆菌对苏氨酸的吸收,却不利于菌株积累胞外苏氨酸。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EUS)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MT患者81例,均进行EUS检查,且在院内进行内镜,或者手术治疗,将EUS诊断结果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87处病变,经EUS诊断结果显示,平滑肌瘤35处,间质瘤36处,异位胰腺6处,脂肪瘤6处,类癌1处,囊肿1处,2处未做明确的诊断。经计算,EUS诊断SMT的阳性预测值79.31%,其中平滑肌瘤阳性预测值94.29%,间质瘤阳性预测值69.44%,异位胰腺阳性预测值83.33%,脂肪瘤阳性预测值66.67%。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不符的EUS诊断病变共18处,诊断错误率20.69%,食管病变7处,胃病变10处,十二指肠病变1处。结论:EUS对上消化道SMT的诊断效果总体令人满意,但需要注意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动态仿真直肠排粪造影在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38例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全功能数字胃肠机测量患者静息状态下和力排状态下的肛直角,并计算肛直角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9例合并直肠前突和粘膜脱垂,3例合并直肠前突和内脏下垂,1例合并直肠前突和结肠疝,对照组患者4例合并直肠前突和粘膜脱垂,1例合并直肠前突和内脏下垂,1例合并直肠前突和结肠疝,两组患者的合并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静息状态下肛直角(103.46±8.15)和力排状态下肛直角(93.12±7.51)明显低于对照组(117.62±11.37)、(135.14±12.13),且研究组的肛直角差(10.34±7.2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2±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仿真直肠排粪造影动态观察盆底形态的变化,可为盆底痉挛综合征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比较早期宫颈鳞癌患者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open radical hysterectomy,ORH)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肿瘤医院收治的IB-IIA期宫颈癌患者ORH和LRH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ORH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LRH组[(431.15±126.89)m L vs.(141.83±53.12)m L,P0.001];ORH组淋巴结切除个数明显少于LRH组[(22.91±8.38)枚vs.(26.41±10.24)枚,P0.001];ORH组和LRH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ORH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08%、87.23%、72.55%;LRH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80%、89.53%、77.30%,两组术后无病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但当肿瘤直径≥4 cm时LRH组的无病生存率高于ORH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癌根治术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于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采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可能会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