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黄土高原长期培肥土壤团聚体中养分和酶的分布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邱莉  张兴  张晋爱 《生态学报》2006,26(2):364-372
土壤养分和生物酶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土壤团聚体性质则决定了土壤物理结构的好坏,探讨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养分和生物酶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对合理培肥和改善土壤性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连续25a的长期有机培肥定位试验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培肥增加了大级别土壤团聚体、特征微团聚体的数量,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特征微团聚体C/F0.01较无肥对照土壤有显著增加。长期培肥增强了土壤化学、生物性质的“微域”变异性。相同培肥措施下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随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除厩肥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外,其它各培肥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在〈0.01mm级别特征微团聚体中含量高、活性大。相同级别团聚体和特征微团聚体中,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在不同培肥土壤间基本表现出施厩肥处理〉施秸秆处理〉施化肥处理〉对照的规律性。将团聚体的含量和养分含量或酶活性在团聚体中的丰度结合考虑,发现〉5mm级别团聚体中养分含量或酶活性对土壤的贡献率最大。结果充分地显示着土壤性质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不同管理措施下变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2.
通过测定不同发育时期肉苁蓉和寄主梭梭体内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以研究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糖代谢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以积累葡萄糖为主,而寄生肉苁蓉的梭梭在夏季休眠期以积累葡萄糖为主,进入秋季旺盛生长期时以积累蔗糖为主。肉苁蓉的糖分积累与梭梭不同,己糖含量约占可溶性总糖的62.45%,而蔗糖仅为可溶性总糖的4.98%,故肉苁蓉为己糖积累型。寄主梭梭同化枝内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转化酶活性和蔗糖合成酶活性低,其中寄生肉苁蓉的梭梭的分解酶类活性高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肉苁蓉体内转化酶活性较低,而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高,且蔗糖合成酶活性高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表现为肉苁蓉中的分解酶类活性高于合成酶类活性,较高的分解酶类活性促进了蔗糖的分解,从而促进了糖分由寄主梭梭向肉苁蓉的不断转移。总体来看,肉苁蓉和寄主梭梭体内糖分的代谢主要以蔗糖合成酶为主,其它2种酶为辅协同参与调控。  相似文献   
123.
阿维菌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阿维菌素作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生物农药具备一般生物农药的特点,并且它的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杀虫活性强,杀虫谱广,但是药效慢、杀虫谱相对较窄、稳定性差和生产成本高则是其明显的缺点。该文主要从阿维菌素B1提取的研究、发酵培养基的研究、高产菌株的选育的研究这三个方面对阿维菌素目前研究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124.
摘要:【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重组质粒,将其转入野生型大肠杆菌W3110,分析含苏氨酸操纵子基因的质粒及质粒定点突变解除反馈抑制时,对L-苏氨酸积累的影响。【方法】以W3110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苏氨酸操纵子基因,即启动子THrLp、编码前导肽基因thrL以及thrA、thrB、thrC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对thrA基因定点突变,解除苏氨酸对它的反馈抑制,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WYE112和WYE134,5 L发酵实验测定L-苏氨酸的产量。【结果】经5 L发酵罐发酵产酸实验,W3110的L-苏氨酸产量为0.036 ± 0.004 g/L,携带含苏氨酸操纵子质粒的W3110菌株L-苏氨酸产量为2.590 ± 0.115 g/L,质粒上thrA解除反馈抑制后,L-苏氨酸的产量增加到9.223 ± 1.279 g/L。【结论】过表达苏氨酸操纵子基因可以使L-苏氨酸积累,进一步解除thrA基因的反馈抑制,可以增强L-苏氨酸积累的效果,为L-苏氨酸工程菌改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5.
于1990—2004年的繁殖季节,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收集了12种常见的雀形目鸟类的巢,并且对这些鸟巢的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所有鸟巢分布表现出草地、灌木丛和沼泽的水平分割和地上、地面及地下的垂直分割的空间分布模式,其中地面杯状巢最普遍。巢结构特征,存在从简单到复杂的系列谱变化,主要表现:巢形状从浅到深,从开放到封闭;巢材性质从单一的植物性到复合的动植物性;巢材重从少到多。不管这些变化有多大,都反映了所有鸟种选择巢址是在安全和隔热两种基本条件之间权衡。在变化谱上的每种鸟巢都有自己的利弊,选择哪种类型的巢是由鸟本身的遗传和环境特征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另外,巢材的运输反映了亲鸟对筑巢活动的投资,是繁殖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巢材重与亲鸟体重之比可以反映出筑巢活动投资的高低。百灵科鸟的开放式地面巢材重大约是亲鸟体重的1/2;而褐背拟地鸦的地下封闭巢的巢材重约为亲鸟体重的5倍以上。其余种类都在两者之间变化。总之,如此不同的投资差异是在捕食压力和种间竞争作用下以及亲鸟为满足鸟卵胚胎和雏鸟迅速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下,各种生物学特征协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6.
为制定中国健康中年男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收集了中国各地用毛细管法测定的健康中年男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并对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高,健康中年男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也在逐渐的增大,相关性很显著,用一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海拔高度,就可以用回归方程估算这个地区的健康中年男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  相似文献   
127.
C6大白鼠神经胶质瘤细胞HSP68的修饰和降解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蛋白水解酶复性电泳、放射自显影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分析C6细胞HSP68在体内、外修饰和降解表明:(1)C6细胞的中性蛋白水解酶几乎不参与HSP68降解;(2)HSP68降解涉及到胞液ATP结合蛋白水解酶和溶酶体酸性蛋白水解酶,其中,ATP结合蛋白水解酶在起动HSP68降解和把HSP68降解成多肽大片段方面起重要作用,溶酶体酸性蛋白水解酶主要参与把多肽大片段彻底降解;(3)热休克诱导H  相似文献   
128.
痕量胺是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的一类内源性活性化合物,它们在亚细胞定位和化学结构等方面类似于常见的生物胺。痕量胺相关受体(trace amine-associated receptor, TAAR)是脊椎动物中进化保守的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其中TAAR1参与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能递质传递的调节,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药物成瘾等精神疾病潜在的治疗新靶点。此外,TAAR1在外周组织中也有显著表达。研究提示痕量胺能系统的稳态失调会导致外周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还会诱发中枢免疫炎症反应。由于TAAR1在免疫反应的产生或调节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TAAR1调节剂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29.
应用二乙胺基乙基葡聚糖A-50和盐浓度梯度洗脱的方法,对浙江产蝮蛇毒进行了柱层析分离,获得14个蛋白峰,测定了磷酸二酯酶、磷酸单酯酶、5'-核苷酸酶、蛋白水解酶、氨基酸酯酶、L-氨基酸氧化酶、磷脂酶A、出血毒素、抗凝血活酶组份以及血纤溶酶样物质在蛋白质峰中的分布。介绍了一种大规模制备磷酸二酯酶的简便、经济的纯化方法,对用这种方法制备的酶制剂的某些主要质量标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比较,该酶用于人工合成核糖和脱氧核糖寡核苷酸的顺序分析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0.
为筛选较优的产青霉素酰化酶的菌种,我们从9个属的232株纽菌中选出了19株产青霉素酰化酶的大肠杆菌,其中,AS 1.76和E 110为最好。还对大肠杆菌AS 1.76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培养基成分是(%):蛋白胨l,苯乙酸0.2,玉米浆0.3,氯化钠0.5;在250毫升的三角瓶中装30毫升培养基时,通气量正合适:培养基的初始pH以7.0为佳;培养时间15小时。在未加玉米浆的培养基中,少量的Fe2+(5馓克/毫升)对酶形成有刺激作用,过量的Fe2+(大于10教克/毫升)是不利的;在培养基中添加0.3%的玉米浆能降低Fe2+对酶形成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