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5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7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61.
王锦蛇的人工养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惠平 《蛇志》2001,13(4):79-80
王锦蛇是一种比较适合人工养殖的无毒蛇。王锦蛇体大、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易孵化 ,很多蛇场或养蛇户多以王锦蛇作为蛇类的养殖品种 ;王锦蛇特别适合在我国北方各省区养殖。作者以北方地区为例 ,浅述王锦蛇的养殖方法。1 王锦蛇的生长习性  王锦蛇又名菜花蛇、大王蛇、臭薰领等 ,无毒 ,常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 ,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它近水域的地方。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树 ,属广食性蛇 ,常以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食。食物缺乏时 ,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和同类。2 王锦蛇…  相似文献   
962.
肝脏星形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星形细胞(HSCs)是肝脏的非实质细胞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病理情况下,HSCs被激活,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在肝纤维化与门静脉高压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影响HSCs激活的因素、HSCs激活及凋亡机制的研究成为近年来肝脏细胞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963.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及其与穗一次枝梗数之比(V/R)是与籼粳分化有关的重要性状,采用籼粳交(圭630/02428)杂种F1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穗一次枝梗数及V/R比进行了QTL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穗颈维管束数的QTL;其中,效应最大的qVB-8的贡献率为31.1%,加性效应值为1.96%,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灿稻亲本圭630,2个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效应较小,但分别与控制穗颈维管束数的2个QTL同位,检测到影响V/R比的3个QTL,其中,效应最大的qV/R-1的贡献率为25.3%,被定位于第1染色体上,与落粒性基因sh-2紧密连锁(亦或为一因多效)。此外,还检测到4对和2对分别控制穗颈维管束数和V/R比的互作QTL。结果分析表明,水稻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次枝梗数受不同的多基因系统控制,但这2个多基因系统的某些位点在基因组中具有同位性;在第1染色体上,控制V/R比,且效应最大的qV/R-1所在的染色体区段在水稻籼粳分化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4.
Copia 类型反转录转座子在籽粒苋中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籽粒苋为材料 ,通过PCR扩增、克隆研究了copia类型反转录转座子的反转录酶序列在籽粒苋中的表现 ,结果表明 :(1)反转录转座子在苋属的 30个品系中同时检测到 ,说明反转录转座子在籽粒苋的不同种中普遍存在 ;(2 )对野生苋 (A .quitensis)中克隆、序列分析 2 8个反转录转座子的反转录酶序列 ,碱基分析表明 ,它们存在高度异质性 ,不同的反转录酶序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碱基缺失突变和终止密码子的突变 ;(3)对 2 8个序列与已发表的一些不同物种 (如水稻、矮牵牛和果蝇等 )的同一类型序列聚类分析表明 ,存在于野生苋中的反转录转座子与来源于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的反转录转座子关系密切 ,它们与果蝇的copia因子和 1731因子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965.
Rotary blood pumps have been researched as implantabl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for years. To further reduce the complex of implanted axial pumps, the authors proposed a new concept of intraaortic axial pump, termed previously as "dynamic aortic valve (DAV)". Instead of being driven by an intraaortic micro-electric motor, it was powered by a magnetic field from outside of body. To ensure the perfusion of coronary artery, the axial flow pump is to be implanted in the position of aortic valve. It could serve as either a blood pump or a mechanical valve depending on the power input. This research test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ew concept in model study. A column, made from permanent magnet, is jointed to an impeller in a concentric way to form a "rotor-impeller". Supported by a hanging shaft cantilevered in the center of a rigid cage, the rotor-impeller can be turned by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surrounding space. In the present prototype, the rotor is 8 mm in diameter and 15 mm in length, the impeller ha  相似文献   
966.
本文分析了大蟾蜍冬眠前,冬眠期和冬眠后三个不同时期血清皮质醇,血清T4和血清T3含量的变经并与同期血糖水平和肝糖元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血清皮质醇在冬眠期呈显著下降趋势,冬眠后又明显回升,血糖浓度的变化也表现出这种;血清T4在冬眠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冬眠后又降回皮冬眠前的水平上;血清T3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肝糖元含一则一直保持大幅度下降的趋势。此外,本文不上述变化的生理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7.
14个板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研究板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采用从100个随机引物筛选的20个引物对14个板栗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对140条谱带的聚类,分析了供试板栗品种的系统发育;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板栗品种的分子检索表,结合扩增的特殊位点,提出了重点保存的板栗品种。  相似文献   
968.
为研究鼋(Pelochelys cantorii)保种群体的遗传信息,利用鼋转录组文库, 筛选出了10对微卫星引物, 以此建立了基于 2 组各含5个微卫星位点多重 PCR 体系的鼋亲子鉴定技术, 并应用 2 组微卫星多重 PCR 体系, 通过 ABI3130 遗传分析仪及 PopGene3.2和CERVUS软件对56只子一代鼋进行个体基因型检测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显示, 鼋子一代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3, 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829, 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305和0.4767, 处中高度水平。对子代进行亲子分析, 10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排除概率分别为73.14%(NE-1P)、90.98%(NE-2P)和98%(NE-3P), 能够满足亲子鉴定的需要。且4只亲本在生殖选择中表现出差异。鼋多重 PCR 亲子鉴定技术的建立为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家系鉴定管理和选择育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69.
为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角度,揭示桉树与珍贵乡土树种混交后土壤养分的响应机制,该文以广西凭祥热林中心青山实验场的桉树纯林、红锥纯林和桉树×红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测定土壤碳(C)、氮(N)、磷(P)水解酶[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桉树与红锥混交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桉树与红锥混交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显著提高pH值、有效氮(AN)和有效磷(AP)的含量以及LAP酶活性,显著降低BG和ACP酶活性,但对NAG酶活性影响不显著。(2)SOC和TN与除酶C∶N外的其他土壤水解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3)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三种林分间土壤水解酶活性均具有显著差异,SOC和AN含量是土壤水解酶活性产生差异的驱动因子。(4)桉树纯林、桉树×红锥混交林和红锥纯林在0~20 cm土层土壤酶C∶N∶P分别为1∶1.08∶1.37、1∶1.16∶1.34和1∶1.07∶1....  相似文献   
970.
为揭示不同人工植被修复模式对喀斯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法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法研究人工构建的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PDOP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高于PAFP和MADP,PAFP显著高于MADP。(2)三种人工林土壤真菌、丛枝菌根真菌和总PLF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PDOP土壤细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和总PLFA含量均高于PAFP和MADP,PAFP高于MADP。PDOP的土壤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的PLFA含量显著高于MADP。MADP的真菌细菌比显著高于PDOP,但与PAFP无显著差异。(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和C:N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从三种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来看,在喀斯特地区MADP并未显示出酸性土地区混交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优势,但混交林的真菌细菌比最高,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