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IDC患者(IDC组)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对照组)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IDC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68.1%,显著高于对照组(23.3%),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与IDC患者年龄和肿瘤直径大小无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肿瘤远处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在IDC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参与了IDC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VEGF可以作为评价IDC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新疆乌苏市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生殖保健知识水平和生殖保健意识,为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乌苏市育龄妇女1000名,应用自填问卷并结合妇科各项相应检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妇科健康情况:52.6%被调查者认为自身目前妇科健康状况一般;仅有14.0%的被调查者没有出现过白带异常、下身瘙痒等症状;而平时对生殖道进行日常护理的人仅占57.4%。(2)妇科常见病患病情况:妇科常见疾病按患病率高低排列分别为阴道炎(70.2%)、痛经(25.5%)、宫颈糜烂/乳腺增生(19.2%、19.1%)、子宫肌瘤(11.9%),各因素对痛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素对阴道炎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段有宫颈疾病的患病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40~5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大(65.3%),30岁以下年龄组患病率最低(37.6%);城市患病率(57.7%)高于农村(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文化程度患病率(69.0%)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求医行为:37.5%的人选择去药店买药,41.5%的人选择就医;对就医单位的选择中,75.3%的人采取就近原则选择医疗单位,9.1%的人则是通过报纸媒体广告选择相关医疗单位;选择就医单位影响因素中42.3%的人认为专家资质较重要,26.3%的人则认为有先进设备较重要。结论:乌苏市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一般,妇女患常见妇科病比率较大的为阴道炎及痛经,其次为宫颈糜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40~50岁、文化程度较低妇女对宫颈其他疾病的患病情况影响较大,妇女生殖保健知识较全面、自我护理较好的妇女患病率较低。乌苏市育龄妇女需要加强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掌握基本的生殖保健常识,对40~50岁围绝经期妇女要加强体检力度,以降低妇女病发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改善乌苏市各年龄段的妇女生活质量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3.
氮碳添加和丛枝菌根对外来入侵植物豚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温室控制试验,研究了氮碳素添加及丛枝菌根(AM)对外来入侵植物豚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素添加对豚草的形态指标、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和生长速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却使豚草地上器官和根的氮含量显著增加;碳素添加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效氮含量,促使豚草增加营养吸收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以缓解养分(氮素)胁迫,导致分枝数、总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生物量比明显降低,总生物量显著减少.豚草与AM真菌共生增强了其适应土壤氮素变化的能力,增加了比叶面积,提高了豚草的资源获取能力,其作用在土壤有效氮含量低时更加明显.AM真菌对豚草适应低氮生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产出电能,是一种颇有前景的生态修复手段。构建真菌强化MFC装置,比较电动力(EK)、真菌、MFC修复除草剂污染土壤效果及优缺点,探索MFC在有机污染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方法】设计了一种添加真菌进行生物强化的MFC,并用EK、真菌、MFC三种方法修复两种除草剂污染的灭菌土壤。经筛选和驯化的疣孢漆斑菌和踝节菌菌株用于后两种方法,研究真菌强化对MFC去除除草剂的影响。测量土壤pH、电导率、除草剂去除率,MFC产电性能,用气相色谱-质谱鉴定两种除草剂的降解产物。【结果】EK修复中,添加模拟电解液、碳纤维条、加电10 V的处理组7 d后氯氟吡啶酯(F)和高效氟吡甲禾灵(H)去除率分别为71%和38%。真菌、MFC处理F的最大去除率达到100%。对比踝节菌,疣孢漆斑菌对两种除草剂的降解性能更好,疣孢漆斑菌、踝节菌单菌构建的MFC对H的去除率分别为62.5%和24.1%。F降解产物为氟氯吡啶酸,H降解产物为乙酸大茴香酯,推测了降解路径和降解动力学。三种方法降解F以及EK降解H均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而真菌和M...  相似文献   
105.
利用热消散探针(TDP)法对位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纯林的15株样树进行了树干液流监测, 并结合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探讨了不同季节的夜间水分补充量与树形特征和叶片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1)夜间液流活动时间与PAR同步, 但其结束时间不受PAR影响; 春、夏季夜间液流明显比秋冬季活跃。2)春、夏、秋季的夜间水分补充量与样树的胸径、冠幅、边材面积、叶片生物量呈极显著线性关系, 与树高仅在春季呈显著线性关系。3)春、夏季的夜间水分补充量主要受样树冠幅影响, 成正相关; 秋季主要受胸径影响, 成正相关; 冬季仅受树高影响。该试验说明木荷夜间水分补充与树形特征、叶片生物量关系密切, 但起主要作用的树形特征和具体关系具有季节差别。  相似文献   
106.
采用疏水层析纯化重组复合干扰素,成功去除了复性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折叠体、聚集体及杂蛋白,并考察了配基类型、盐浓度、pH值和流速对疏水层析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utylSepharose 4FastFlow、硫酸铵初始浓度0.8mol/L、缓冲液pH值8.3、线流速为90cm h时疏水层析纯化效果最佳,最终目标蛋白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达到99.6% ,还原及非还原型SDS PAGE电泳均呈单一条带,其比活为2.3×109IU/mg,回收率为36.7%。  相似文献   
107.
由于真菌的遗传转化体系中一般以原生质体作为受体细胞,因而对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体系为:液体培养4天的蛹虫草菌球,以0.8 mol/L甘露醇作为稳渗剂,加入含1.5%蜗牛酶+1.5%溶壁酶复合酶,在34℃酶解蛹虫草菌球4 h时,原生质体得率达到1.0×10~7个/ml。潮霉素筛选压实验表明,蛹虫草原生质体在PDA固体培养基上的潮霉素最低筛选浓度为650 mg/L。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设计PEG介导蛹虫草原生质体转化,将质粒p SB130-GFP转化蛹虫草原生质体,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得到最佳的转化体系为:PEG浓度为25%,冰浴时间为10 min,室温时间为20 min,质粒质量为30μg,原生质体个数为10~7个/ml。最终得到PEG法介导蛹虫草遗传转化的转化频率约为100~200个/μg(抗性转化子/质粒+10~7个原生质体)。转化子在含潮霉素的培养基上经4代以上的继代培养后仍可以表达潮霉素抗性并稳定遗传。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定向、快速改良蛹虫草药用品质,利用蛹虫草发酵方法生产一些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外源蛋白等奠定基础,并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蛹虫草这一大型真菌中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8.
Sestrins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蛋白质家族,它们作为代谢稳态的重要调节剂,抑制氧化应激,参与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 TOR)信号通路等重要活动。在脊椎动物中,Sestrin基因失活导致氧化损伤,脂肪堆积,线粒体功能障碍,肌肉变性等加速组织衰老的多种代谢病理状态。近年来,Sestrins调节代谢和对抗衰老的功能及机制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发现和证实。然而其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对Sestrins功能和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会给与代谢、衰老相关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癌症提供新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寻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物组成的特点,为临床诊治及减少疾病的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妇科门诊45岁以下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的育龄期患者16例,以同期18例45岁以下育龄期健康女性为对照,采集患者和健康人上阴道壁1/3处的分泌物,进行常规临床分析和革兰染色,并以21种常见的阴道细菌的特异引物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分析并比较这些细菌在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健康人阴道内的组成及变化。结果在18例健康人中,其中13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以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为优势菌,3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无明显优势菌群或者优势菌不为检测的21种常见阴道微生物,2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以加德纳菌为优势菌;在16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的阴道微生物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14例以厌氧菌如普雷沃属(Prevotella)、纤毛菌(Leptotrichia)和斯尼思菌(Sneathia)为优势菌。经Metastats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crispatus、Leptotrichia amnionii、Eggerthella sp.和Peptostreptococcus sp.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A主成分析结果亦显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常见21种微生物组成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别。结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微生物组成的多样性增加,普雷沃属、纤毛菌及斯尼思菌的明显增高可能滴虫性阴道炎的炎症发生有关,此结果对于临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及减少复发提供新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李爽  杨圆圆  邱艳  陈彦好  徐璐薇  丁秋蓉 《遗传》2017,39(3):177-188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体系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能高效地在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中对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基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各种实验研究平台被相继开发,包括通过在细胞系中引入疾病相关突变位点建立疾病模型,通过高通量筛选寻找导致肿瘤耐药性的突变基因,通过体内原位靶向致病基因并修改突变进行基因治疗等。这些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平台极大推动了精准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对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精准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转化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