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4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建立雌/孕激素受体(ER/PR)阴性和阳性乳腺癌的蛋白质表达谱,寻找ER/PR阴性和阳性乳腺癌中差异表达蛋白,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预后预测指标和治疗新靶点。方法:应用蛋白质组学i TRAQ技术建立ER/P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鉴定两组乳腺癌的差异表达蛋白,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蛋白功能注释和分类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应用i 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乳腺癌组织进行了蛋白组学分析,鉴定出ER/PR阳性和阴性组间有差异表达的蛋白4999种,以ER/PR阳性:ER/PR阴性≥3为上调标准,确定ER/PR阳性组上调蛋白101种。以ER/PR阳性:ER/PR阴性≤0.5为下调标准,ER/PR阳性组下调蛋白122种。GO分析结果显示ER/PR受体阴性和阳性乳腺癌的差异表达蛋白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细胞定位较为复杂,并且在上调蛋白和下调蛋白上存在分布差异。KEGG通路分析发现部分差异表达蛋白涉及201条信号通路。结论:ER/P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间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涉及复杂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2.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个体化的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广泛使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检测也因此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使用。2013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上重新定义了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标准,使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的比例有所改变,导致原本分类为Luminal A型的部分患者重新分类为Luminal B型而使Luminal B型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与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及不同时间应用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认为可用于常规评估三阴性乳腺癌,除此之外,三阴性乳腺癌的小亚型的分型也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乳腺癌分子分型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并获得国际同行间的认可,给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复发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目前所有的分子标记物仍不能够满足治疗需求使其临床实用性仍旧具有局限性,因此还期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的疗效及疗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探讨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来指导治疗剂量的可行性。方法:87例轻中度的AD患者,患者使用5 mg/d多奈哌齐疗效不佳。在增加剂量之前,根据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得分之间的一致性,将患者分为3组。A组:n=27,IGF-I≤99ng/m L,MMSE≤37;B组:n=33,IGF-I≤99 ng/m L,MMSE18;C组:n=27,IGF-I99 ng/m L,MMSE18。A、B组中,血清IGF-I水平显著低于C组。试验开始后将多奈哌齐的剂量从5 mg/d增加到10 mg/d,服用12周后,观察血清IGF-I水平同MMSE和阿尔兹海默症评定量表(ADAS)得分的相关性及三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血清IGF-I水平同认知功能有明显相关性。IGF-I同MMSE正相关(r=0.478,P=0.036),IGF-I同ADAS得分负相关(r=-0.464,P=0.029)。增加多奈哌齐(10 mg/d)剂量治疗后,只有A组患者MMSE得到显著改善。A组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显著高于B、C组患者。结论:血清中IGF-I水平和MMSE分值可以做为一种标志物,判断对低剂量多奈哌齐(5 mg/d)无效的轻中度AD患者,能否采用高剂量多奈哌齐(10 mg/d)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调查孝感城区中老年对慢性病及其社区管理现状认知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孝感城区3个社区的500名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拟调查问卷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数据调查,分析孝感城区中老年对慢性病的认知情况,及对慢性病社区管理现状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慢性病认知的因素。结果:在慢性病种类中,孝感城区中老年人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及风湿性关节炎与慢性支气管炎的认知率较高,而对于癌症、偏瘫及血栓的认知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孝感城区中老年人对于缺乏锻炼、吸烟及膳食不合理的认知率明显较高,而对于酗酒、缺乏保健知识及悲观情绪的认知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病社区管理现状上,孝感城区中老年对于指导其改变生活习惯的认知率较高,为62.00%,而在进行三级预防、强化慢性病自我管理、定期举办慢性病专题讲座以及建立社区卫生的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的认知率明显较低,分别为22.40%、36.80%、42.20%及2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未患慢性病及年龄≥60岁均为慢性病认知的危险因素。结论:孝感城区中老年对慢性病及其社区管理现状认知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社区卫生管理部门应针对问题的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社区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髋关节镜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探讨髋关节镜在髋关节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86例有明显髋关节疼痛的患者,包括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N)(43%)、盂唇损伤(20%)、退行性关节病变(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DJD)(10%)、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LCP)(10%)、髋关节游离体(10%)、髋关节疼痛(100%)、机械性损伤(78%)、运动损伤(56%)。对患者采用仰卧位进行髋关节镜检查,使用牵引床,300或700,前外侧入口。观察不同疾病在治疗后的预后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有60%的患者疼痛症状得到缓解。盂唇(91%,P0.003)或LCP(89%,P0.05)患者疗效较好,而ON和DJD患者疼痛症状缓解较差,改善率仅为40%和44%。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free-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FVEG)的患者中有34%在随访期间得到改善(P=0.003)。其中18名患者(21%)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髋关节镜手术对于游离体、盂唇损伤、局灶性软骨病变、晚期LCP后遗症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雌激素膜受体GPER1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Nrf2,减轻心肌氧化损伤的机制。方法:H_2O_2处理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H_2O_2处理组,GPER1受体激动剂G1预处理+H_2O_2处理组和GPER1拮抗剂G15+G1预处理+H_2O_2处理组,MTT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33342染色和cleaved caspase-3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并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p-Akt和细胞核内Nrf2的水平。结果:G1显著抑制H_2O_2导致细胞活性下降和细胞凋亡,并降低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提高总抗氧化能力,增加SOD活性,减少MDA含量,但G15能拮抗G1的上述效应。同时G1能增加细胞内Akt磷酸化水平和细胞核内Nrf2的表达,这些效应可被G15和LY-294002阻断。结论:GPER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Nrf2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GPER1可以作为开发心肌缺血损伤保护剂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头孢地嗪联合局部中药外敷对老年附睾炎患者降钙素原,白介素-6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64例老年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地嗪钠注射液治疗,实验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块大小、血清IL-6及PCT水平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附睾肿块缩小,血清IL-6及PCT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附睾肿块较小,血清IL-6及PCT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地嗪联合局部中药外敷能够降低附睾肿块大小、血清IL-6以及PCT水平,临床疗效较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007年至2014年于我院治疗的晚期NSNSCLC(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15 mg/kg或7.5mg/kg)联合化疗(紫杉醇175 mg/m~2,d1,卡铂AUC=5或6,d1,q3 w)6周期及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15 mg/kg或7.5 mg/kg,d1,q3w)。观察疗效、不良反应、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情况、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及部分患者EGFR、KRAS基因突变状况。结果:共观察26例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17例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率分别为53.8%、42.3%、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达25.8个月。26例患者中15.4%治疗后病变发生空洞改变,空洞组的2年、3年生存率略高于无空洞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86、0.509)。13例患者伴有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疾病控制率为100%。11例患者标本可进行EGFR基因检测,敏感突变占36.4%,未突变占63.6%。对10例患者标本行KRAS基因检测,均为突变阴性。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大多数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可控制。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副反应可耐受,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中央细胞的线粒体DNA拷贝数,采用竞争型定量PCR技术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金鱼草中央细胞的体积为(61570±732)μm~3,平均携带(783±25)个拷贝的线粒体DNA,并且中央细胞与卵细胞具有相似的体积/线粒体DNA拷贝数比值。推测金鱼草中央细胞包含如此高丰度线粒体DNA可能是为早期胚乳细胞的发育而储备的。  相似文献   
110.
水淹生境下秋华柳对镉污染土壤研究修复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成城  陈锦平  马文超  刘媛  贾中民  魏虹  王婷 《生态学报》2016,36(13):3978-3986
以耐水淹和耐重金属的秋华柳(Salix variegata)作为试验材料,从土壤角度出发,探究秋华柳在水淹条件下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设置无植物和种植秋华柳两个处理组,分别对两组设置两个水分处理组:正常供水组(CK)及土壤水淹组(FL),4个镉浓度处理组:对照组(0 mg/kg)、低浓度(0.5 mg/kg)、中浓度(2 mg/kg)及高浓度(10 mg/kg)。分别于处理后的第30天和第60天对各处理组的土壤和水淹组水样进行取样。试验结果表明:(1)镉处理浓度越高,土壤中镉活性态浓度越高,生物毒性越强。(2)水淹显著降低土壤活性态Cd浓度(P < 0.05),增大土壤修复难度。(3)种植秋华柳对30d土壤Cd全量及各形态镉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 > 0.05);对第60天正常供水和水淹组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的镉浓度以及60d水淹组土壤Cd全量均有显著影响(P < 0.05)。(4)秋华柳种植显著降低土壤Cd迁移系数,30d正常供水组、水淹组以及60d正常供水组和水淹组平均降幅分别为2.0%、4.12%、9.71%、9.32%。处理时间过短和试验用苗生物量小可能是秋华柳对土壤全量Cd影响不大的主要原因,但秋华柳均显著降低正常供水和水淹组土壤迁移系数且二组降幅差异不大。研究表明:水淹生境下,秋华柳对Cd污染的土壤仍有较好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