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8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287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40篇
  1978年   17篇
  1965年   17篇
  1959年   17篇
  1958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91.
湖北省主要森林类型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碳密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外调查数据对湖北省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次生林、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次生林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33.87、73.42和111.62t·hm-2,灌木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65、1.40和1.52t·hm-2,草本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13、0.09和0.13t·hm-2,枯落物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47、1.34和0.93t·hm-2,乔木层碳密度作为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占总生物碳密度的98.35%、96.29%和97.74%,林下植被(灌木层和草本层)碳密度分别占1.31%、1.95%和1.44%,凋落物层碳密度分别占0.34%、1.76%和0.82%。土壤(0~100cm)碳密度平均值分别为57.04、66.92和54.12t·hm-2,土壤碳密度的60%储存在0~40cm土壤中,并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密度逐渐减少。森林生态系统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生物量和土壤层碳密度均表现出: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次生林大于人工林。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次生林和人工林碳密度分布序列为土壤(0~100cm)>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可见,封山育林下的次生林更有助于提高森林碳汇,实施近自然林经营是提升该区域森林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2.
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淡水池塘养殖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正蓬勃兴起.以“鱼-菜共生”模式为代表的原位修复技术和以循环水养殖模式为代表的异位修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水体富营养化的角度,以池塘氮循环为切入点,评述了这两种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模式的优缺点,并对其涉及的面积配置关系进行了探讨.评述结果认为,只能通过“鱼-菜共生”模式降低池塘养殖的产排污系数,但通过推广该模式实现全国池塘养殖生态收支的平衡是困难的.虽然循环水养殖模式无法避免产生额外的经济成本和土地资源,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富营养化严重的区域,其零排放的特点使其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秋末冬初不同灌水量下限\[分别占田间持水量(FC)的80%、70%、60%、50%\]对高羊茅绿期及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条件下,80%和70%FC灌水处理使高羊茅叶片相对含水量、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降低,高羊茅的抗寒性增强.80%FC灌水处理分别较70%、60%和50%FC处理的草坪草绿期延长4、22和28 d,到达枯黄休眠的时间最晚,完成返青的时间最早.综合考虑节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多种因素,70%FC灌水处理为高羊茅秋末冬初季节最佳的灌水下限.  相似文献   
994.
朱雁鸣  冯人伟  韦朝阳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657-2661
对湖南省水口山矿冶周边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以土壤砷总量与有效态砷含量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含量、土壤粘粒含量)为参数,研究各参数在两种土地利用类型(菜地土和水稻土)间的差异以及有效态砷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口山水稻土与菜地土平均砷含量分别达72.01和30.71mg.kg-1,接近或已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差异显著,水稻土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菜地土,pH则显著低于菜地土,水稻土存在明显的酸化现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有效砷含量,尽管菜地土土壤砷总量大大低于水稻土,两者的有效态砷含量水平却基本相当;除总砷外,水稻土有效砷含量还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菜地土有效砷含量与土壤pH值显著正相关。水口山菜地土砷污染的危害程度高于水稻土,应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或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以降低砷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95.
施磷和杀真菌剂对黄顶菊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顶菊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真菌在其入侵过程中的作用,揭示黄顶菊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试验设置5个施磷( KH2PO4)水平(50 mg·kg-1CaSO4,缺磷处理,P0;空白,不加磷处理,P1;20 mg· kg-1,P2;40 mg·kg-1,P3;80 mg· kg-1,P4),并通过施用杀真菌剂苯菌灵控制土壤真菌,研究二者对黄顶菊入侵性的影响.杀真菌剂处理显著降低了黄顶菊的菌根侵染率,抑制了植株光合作用,降低了植株生物量、可溶性糖的积累及抗氧化保护酶系统(SOD、POD和CAT)活性,在较高施磷水平时(P3、P4)增加植株全P含量,而对植株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全N含量等无显著影响.施用磷肥引起的植物磷营养状况的改变,对土壤真菌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真菌效应的发挥因施磷量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缺磷和低磷处理(P0~P2)时,真菌对N、P吸收贡献率表现为正效应;而当施磷量较高(P3、P4)时,贡献率表现为负效应.土壤真菌和养分状况对黄顶菊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在大鼠进行6周递增负荷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下丘脑弓状核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信息,观察其变化特征,探讨其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ACh、DA、NA、AD的表达。结果:在一次负荷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ACh变化不明显(P>0.05),DA运动后即刻变化不大,运动后3 h下降(P<0.05),NA变化表现不一(P>0.05),AD运动后明显升高且恢复期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在6周运动训练过程中,ACh有降低趋势但变化不明显(P>0.05),DA变化不明显(P>0.05),AD先增加而后逐渐回降(P<0.05),NA可能与AD的变化一致。结论:在一次负荷运动中,下丘脑弓状核ACh、NA、AD与运动应激HPA轴的兴奋有密切关系,AD是促进HPA轴兴奋的主要因素之一。在6周运动训练过程中,HPA应激轴的兴奋可能在运动适应初期由NA、AD,后期由ACh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陈金印  张坤  沈勇  徐敏  蒋福升  丁志山  范永升 《蛇志》2012,24(2):156-159,184
目的观察投喂不同食物时尖吻蝮(Dienagkistrodon acutus)幼蛇的开口率,研究尖吻蝮幼蛇对食物的选择性,寻找最适宜的尖吻蝮幼蛇开口饵料;研究气味对尖吻蝮进食行为的影响,为人工配合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尖吻蝮幼蛇随机分组,在相同条件下对幼蛇进行饲养,分别使用泽蛙、幼体蟾蜍、SD大鼠的乳鼠、昆明种小鼠幼鼠、大麦虫、蚯蚓、中华蟋蟀、蟑螂对尖吻蝮幼蛇进行投喂,并统计开口率;在黑暗条件下投喂新鲜的死泽蛙和小鼠肉块,减少振感和食物与环境间温差对尖吻蝮的刺激,观察记录尖吻蝮的进食行为。结果尖吻蝮幼体开口率与食物种类有明显相关性,对蛙类和鼠类的开口率较高,而对昆虫类几乎无捕食。同时存在多种食物时尖吻蝮对食物有一定选择性,对运动较活跃和体温较高的食物选择性高。尖吻蝮可凭借气味寻找到食物并完成进食,对死食的进食率较活食低。结论 (1)泽蛙和幼鼠是尖吻蝮幼蛇的理想开口饵料;(2)尖吻蝮捕食过程中,除依赖视觉、震感、颊窝红外热感等感知食物外,还可通过气味来识别食物。  相似文献   
998.
乌头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地区,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乌头属植物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其中二萜生物碱是历来的研究热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乌头属植物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及杀虫等作用。目前乌头属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也逐渐开展。本文对乌头属植物近年来报道的新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菌产生活性成分等进行了综述,可为乌头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内土壤无机氮(NO3--N+NH4+-N)含量,潜在净氮矿化(PNM)、硝化速率(PN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及MBC/MBN,土壤脲酶、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和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对林下植被管理(对照和去除)和氮添加(对照和添加8g·m-2)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去除显著降低了土壤NH4+-N含量、PNM、MBC和MBC/MBN比值,提高了土壤Olsen-P含量,而对土壤NO3--N含量、PNN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氮添加提高了土壤NO3--N含量、PNM和PNN,但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不明显,可能与试验处理时间较短有关.土壤NH4+-N含量对林下植被去除与氮添加的交互作用的响应显著;而NO3--N含量虽对林下植被去除与氮添加处理的交互作用响应不显著,但在氮添加同时进行林下植被去除的样地中的土壤NO3--N含量比只进行氮添加处理的样地提高了27%,有可能导致土壤中NO3-的淋失.林下植被是影响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森林管理和恢复过程中,不能忽视林下植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野松茸干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鉴定出48种风味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44%,其中酸类9种、酯类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11种、醇类3种、醛类5种、酮类10种、其他类4种.野松茸干品中主要的芳香成分是桂酸甲酯(42.99%)、3-甲基丁酸(8.56%)、2,6-二甲基吡嗪(8.36%)、2,5-二甲基吡嗪(2.46%)和1-辛烯-3-醇(2.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