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金印  张坤  沈勇  徐敏  蒋福升  丁志山  范永升 《蛇志》2012,24(2):156-159,184
目的观察投喂不同食物时尖吻蝮(Dienagkistrodon acutus)幼蛇的开口率,研究尖吻蝮幼蛇对食物的选择性,寻找最适宜的尖吻蝮幼蛇开口饵料;研究气味对尖吻蝮进食行为的影响,为人工配合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尖吻蝮幼蛇随机分组,在相同条件下对幼蛇进行饲养,分别使用泽蛙、幼体蟾蜍、SD大鼠的乳鼠、昆明种小鼠幼鼠、大麦虫、蚯蚓、中华蟋蟀、蟑螂对尖吻蝮幼蛇进行投喂,并统计开口率;在黑暗条件下投喂新鲜的死泽蛙和小鼠肉块,减少振感和食物与环境间温差对尖吻蝮的刺激,观察记录尖吻蝮的进食行为。结果尖吻蝮幼体开口率与食物种类有明显相关性,对蛙类和鼠类的开口率较高,而对昆虫类几乎无捕食。同时存在多种食物时尖吻蝮对食物有一定选择性,对运动较活跃和体温较高的食物选择性高。尖吻蝮可凭借气味寻找到食物并完成进食,对死食的进食率较活食低。结论 (1)泽蛙和幼鼠是尖吻蝮幼蛇的理想开口饵料;(2)尖吻蝮捕食过程中,除依赖视觉、震感、颊窝红外热感等感知食物外,还可通过气味来识别食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尖吻蝮(Dienagkistrodon acutus)幼蛇成活率低的原因,观察不同温度条件和不同卵大小对尖吻蝮幼蛇的孵化、幼体特征、转化率、幼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不同窝尖吻蝮蛇卵按产卵日期相差不超过1天分为同一组,每组随机选择不同的温度进行孵化,采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进行控温,以常温孵化作为对照试验,幼蛇出壳后采集相关试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在环境条件、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相同情况下对幼蛇饲养3个月,然后统计各组成活率。结果尖吻蝮幼体的孵化和幼体特征及存活率与孵化温度条件有明显相关性,孵化温度越高,孵化期越短,畸形率越高,蛇卵重量转化为幼体体重的转化率越低,3月龄幼蛇存活率越低。较大的尖吻蝮蛇卵孵出的幼蛇个体较大,生存力较强,存活率较高。结论尖吻蝮幼蛇的存活率与孵化温度条件及蛇卵重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较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4-26℃,蛇卵越大幼蛇存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中重金属元素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对蕲蛇中Cu、Hg、Cd、Pb、As含量进行测定;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蕲蛇中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为均低于《中国药典》2010版限定值。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中的氨基酸含量丰富,种类构成完整,均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两者氨基酸含量的相关系数r=0.9991。结论:人工饲养蕲蛇与野生蕲蛇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相似,两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且蕲蛇中重金属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标准,人工饲养蕲蛇可以作为野生蕲蛇的优良替代品。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一般通过表达内溶素来降解宿主菌细胞壁上的肽聚糖 . 用 PCR 技术从结核杆菌 D29 噬菌体基因组中克隆了 gene10 ,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蛋白质 C 端带有 6×His. 用镍柱亲和纯化了大肠杆菌表达的 gp10 蛋白可溶性部分 . 活性测定表明, gp10 不但具有几丁质酶活性,还具有溶菌酶活性,是一种双功能的酶 . 耻垢杆菌经 gp10 作用后,其生长受到抑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部分耻垢杆菌被降解 . 说明与其他种类噬菌体降解细胞壁的方式不同, D29 噬菌体可能利用 gp10 的溶菌酶活性使结核杆菌细胞壁降解 . 这有助于揭示结核杆菌噬菌体与其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关于噬菌体几丁质酶的首次报道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异氟烷对尖吻蝮的麻醉保定作用,为尖吻蝮的实验操作提供安全保障。方法采用窒息实验排除窒息因素;选取24条体重约500 g的尖吻蝮随机均分为Z1组、Z2组、Z3组,每组8条,分别置于0.47%、0.70%、0.94%浓度异氟烷环境下,观察并记录其失去翻正反射时间(T_1)、完全麻醉时间(T_2)及重新获得翻正反射时间(T_3);将16条体重约1 000 g的尖吻蝮随机分为Z4组和Z5组,每组8条,分别置于0.70%、0.94%浓度异氟烷环境下,观察并记录其麻醉时间及反应;选取大、小型王锦蛇及小型尖吻蝮各8条(W1组、W2组、Z6组),比较不同类型的蛇在相同条件下的麻醉效果。结果处于密闭环境的尖吻蝮在40 min内未出现晕厥现象;浓度为0.47%的异氟烷不足以麻醉体重为500 g的尖吻蝮;浓度为0.70%和0.94%的异氟烷均可麻醉体重为500 g或1000 g的尖吻蝮;不同种类的蛇在相同麻醉条件下的麻醉效果相差较大。结论异氟烷可以作为尖吻蝮麻醉保定的简单方便麻醉剂。  相似文献   
6.
人工染色体     
人工染色体丁志山,沃兴德(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杭州310009)基因是指DNA分子上具有一定遗传学效应的特定核苷酸顺序,其载体是染色体。基因工程在初期只能操纵单个基因,而现在用同样的方法则可创建整个染色体——人工染色体,所谓的人工染色体即是人工...  相似文献   
7.
雷丸菌核与发酵菌丝蛋白体外抑瘤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雷丸发酵菌丝与菌核蛋白体外对肿瘤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提取雷丸菌核与发酵菌丝蛋白,进行体外抑瘤试验,记录细胞形态变化,计算抑瘤率,分析两者在抑瘤效果上的差异.结果:两种提取蛋白在体外对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相近,最高可达80%左右.结论:发酵菌丝蛋白具有显著抑瘤作用,在深入研究药理毒理的基础上可替代菌核入药.  相似文献   
8.
1株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槲寄生内生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刚果红-CMC平板染色法、DNS法从槲寄生内生真菌中筛选获得1株高效纤维素酶产生菌H-3-3,通过分析其菌落形态特征和18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将菌株H-3-3鉴定为拟茎点霉属Phom opsissp.;对其酶学性质研究得到:槲寄生内生真菌H-3-3中CMC酶、β-葡糖苷酶、滤纸酶这3种组分酶最适温度均为50℃,β-葡糖苷酶活和滤纸酶活最适pH值均为4.8,CMC酶最适pH值为4.4;3种酶在30~45℃,pH4.0~8.0稳定性较强。金属离子Mn^2+、Co^2+、Mg^2+和Ca^2+对3组分酶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Co^2+效果最佳;而Ba^2+、Zn^2+、Cu^2+对3组分酶分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盐藻与β—胡萝卜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生物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生物技术之一,至今有三种微藻已大规模生产,包括小球藻、螺旋藻与盐生杜氏藻(简称盐藻)。由于盐藻能生产出干重高达10%的β-胡萝卜素,现已成为微藻中占有最大市场的种类。关于盐藻养殖生物学、盐藻β-胡萝卜素的生产及应用,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焦点。1983年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海藻会议将盐藻及β-胡萝卜素列入大会的专题讨论,1990年世界营养学会的主题是β-胡萝卜素,1991年美联社将β-胡萝卜素的作用选为世界十大科技新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的生物学效用及其在转基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丁志山  沃兴德 《生命科学》1997,9(4):187-189
超声波主耍引起空化现象。超声波的生物学效用是多方面的,既可引起生物大分子以至于细胞的损伤;又可促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加速生化反应。超声波诱导基因转移是目前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转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