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时间分配及日活动节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国栋  杨志杰  刘宇  左斌  赵匠  郝锡联 《生态学报》2010,30(8):2228-2234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11-12月,在江西省境内4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对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期的各种行为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有取食、游泳、理羽、静息、睡眠、游戏、飞行和观察。其中取食、游泳、理羽、静息呈明显的节律性变化,且取食与静息呈相反的节律变化;睡眠、飞行、游戏和观察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取食在7:00-8:00、10:00-11:00、12:00-13:00有明显的峰值,峰值平均间隔2.3h,其它时段具相近取食频次,且上午高于下午。睡眠和静息下午发生频次明显高于上午,并呈现节律性变化,对应3个取食高峰表现为低频次。行为时间分配如下:取食(46%),游泳(23%),理羽(9%)、静息和睡眠(各占8%)、飞行(4%)、游戏(2%)和观察(0.5%)。越冬期中华秋沙鸭大量时间用于取食,意图是为了积累能量。相关分析表明:取食与睡眠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R=-0.73,df=8,P0.05);取食与飞行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0.70,df=8,P0.05);理羽与静息的发生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df=8,P0.01);其他各种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一株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高活性的纤维素降解细菌,并进行初步鉴定和产纤维素酶条件分析。方法采集吉首旗帜山松树林的土壤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和刚果红平板染色法筛选分离纤维素降解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利用单因素实验对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分离获得1株高活性纤维素降解细菌JDM11,初步鉴定其为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JMD11产纤维素酶最佳培养温度、最适初始pH和培养时间分别为28℃、7.0~7.5和32h,在该条件下其滤纸酶(FPase)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力分别为260.32U/ml和651.75U/ml。结论菌株JDM11是1株高活性纤维素降解的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23.
以黑丝羽乌骨鸡(BS)为供体,自来航鸡(WL)为受体,进行了BCs嵌合体制作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黑羽”对“白羽”、“丝羽”对“片羽”为完全隐性,可以在供体与嵌合体测交中,后代是否出现这些特征作为种系嵌合体判断依据。(2)供体的其它表型,对受体属于完全或不完全显性,可以作为体细胞嵌合体判断依据。(3)通过改进嵌合体制作技术,嵌合体雏鸡的出壳率为40%(29/73),其中据羽色判断的嵌合体率为18%(13/73);以黑羽为依据选择体细胞嵌合体雏鸡,10只饲养至720d,其中60%(6/10)的嵌合体外观基本不变(其余的换羽后褪去黑羽);嵌合体鸡与供体测交,以黑羽、灰羽和丝羽判断,8只嵌合体鸡的种系传递率分别为2.5%-71.4%、5.5%~14.3%以及1.7%~10.5%。首次利用BS鸡资源,建立了多表现型嵌合体模型,为家鸡嵌合体技术深入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4.
人羧酸酯酶1(Human carboxylesterase 1,HCE1)是丝氨酸水解酶多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一种参与肝脏外源物质解毒及代谢的肝羧酸酯酶。HCE1还能参与人体内胆固醇酯和游离脂肪酸的运输和代谢过程,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就近十年来人羧酸酯酶1的分子结构、药物代谢、毒物代谢、脂质代谢及早期诊断肝细胞肝癌等功能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ω-3 PUFA)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和乳腺癌MDA-MB-231细胞Rho蛋白翻译后修饰的影响。方法:60μmol/L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处理PC-3和MDA-MB-231细胞24h后,检测EPA和DHA对法尼基蛋白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对Rho蛋白的法尼基化修饰的影响,对Rho蛋白与GTP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EPA及DHA均能显著下调PC-3和MDA-MB-231细胞法尼基蛋白转移酶活性(P<0.01),抑制Rho蛋白(RhoA、Rac1、Rac2和Cdc42)的法尼基化修饰(P<0.01),并降低PC-3细胞Rho蛋白(RhoA、Rac1和Cdc42)与GTP的结合能力(P<0.05)。结论:ω-3 PUFA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Rho蛋白翻译后修饰,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6.
中华秋沙鸭繁殖习性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5年和2006年的4~5月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碧水自然保护区对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直接观察法观测了4个鸭巢.记录了巢的特征值、巢周围的环境因子以及中华秋沙鸭繁殖期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陆续到达永翠河流域,9月末至10月下旬陆续迁离,居留时间210 d左右.其对栖息环境要求较高,行为方式独特,营巢树种皆为老龄榆树(Ulmus propinqua)或杨树(Populus ussuriensis),一般距河流和道路较近,两巢相距最近距离大于1.6 km.最大距离10 km,各巢洞口方向视野皆很开阔,巢址附近的植被相对稀疏.孵化期雌鸭用于孵化的时间占85.3%,取食仅占14.7%,雄鸭不参与孵化和育雏,用于觅食和取食的时间占24.4%.  相似文献   
27.
通过拟南芥芯片杂交分析发现推测的钙调素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Atlg76650)与低磷胁迫有关.对该基因的结构研究确认了该基因编码一个含有三个EF-hand结构域的类似钙调素的蛋白,Northern检测表明该基因在缺钾、缺磷条件下诱导表达,但在缺氮、高盐等胁迫条件下不受影响.经RT-PCR和启动子融合GUS转基因植株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拟南芥中为全株表达,但各器官中表达丰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8.
c-Abl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它在细胞内被一些基因毒性的、氧化的及其它形式的压力所激活。目前研究证明:应用标记的c-Abl发现其在细胞内可以相互形成同源二聚体,并且一分子c-Abl的N末端区域与相应的另一分子的C末端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实验进一步表明: cAbl SH3 结构域结合到另一c-Abl 分子富含脯氨酸的C-末端约958-982氨基酸区域。如果去除c-Abl 富含脯氨酸的结构域,就会阻止二聚体的形成。这些结果首先证实了c-Abl在细胞内可以相互形成同源二聚体,并暗示着二聚体的形成可能影响着c-Abl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29.
长江三峡地区上震旦统稳定同位素异常及地层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三峡地区广泛发育的上震旦统,及下伏的南沱组和古城组冰碛层,有良好的生物地层控制及全球对比意义。新秭归城附近的雾河剖面,自南沱组顶部到水井沱组下部出露有利于化学地层学研究的一系列碳酸盐岩沉积,对这一剖面的碳,氧,锶同位素研究发现:1)碳,锶和氧同位素在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存在明显异常;2)碳同位素在寒武系-前寒武系界线附近有负异常;3)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在剖面上的演化具有全球对比意义;4)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的碳,锶同位素异常,与可能存在末远古纪的冰期,即所谓的“后Marinoan冰期”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及卡泊芬净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3d以上的所有成年重症患者的念珠菌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卡泊芬净敏感性检测采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酵母菌液基稀释法(M27-A3)进行。结果共收集念珠菌菌株76株,白念珠菌37株,占48.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20株(26.3%)、近平滑念珠菌8株(10.5%)、光滑念珠菌8株(10.5%);克柔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各1株。绝大部分念珠菌菌株对卡泊芬净敏感,敏感率为94.7%。其中,分离到卡泊芬净耐药的光滑念珠菌1株、卡泊芬净中介的光滑念珠菌2株、白念珠菌1株。结论我院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念珠菌仍以白念珠菌最常见。非白念珠菌中热带念珠菌的比例较高。来自于重症患者的念珠菌对卡泊芬净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