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重组突变巴曲酶进行酶动力学初步研究,并建立一种蛇毒类凝血酶活性测定方法。方法使用可控温(37℃)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酶动力学测定法,测定重组突变巴曲酶的米氏常数,优化活性测定方法的反应时间和线性范围,验证此方法精密度,并用发色底物法与血浆凝集法同时测定不同蛇种来源的类凝血酶活性。结果重组突变巴曲酶的米氏常数(37℃)Km值为256.28μmol/L、Vm值为0.005 077μmol/min。该法呈现相应的剂量关系曲线,反应时间优选为0~20 min,线性范围优选为1~16.8 nmol/L,拟合度R~2≥0.99,方法精密度的变异系数≤5.0%。两种不同方法测定不同蛇种来源类凝血酶的活性单位比例范围为3.3~3.7(发色底物法/血浆凝集法),比例关系一致。结论建立的蛇毒类凝血酶活性测定方法拟合度优,精密度高,可测定不同来源的类凝血酶活性,并可替代传统血浆凝集活性测定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富集培养分离降解全氟辛酸(PFOA)的真菌,进行分类鉴定和降解特性分析。方法采集全氟化合物污染的土壤,利用以PFO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进行驯化和富集培养,分离降解PFOA的真菌;通过形态观察和基于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LC-MS检测其降解PFOA的能力。结果分离获得2株降解PFOA的真菌AF1和AF2,初步鉴定分别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和棘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胞外酶活性分析均具有漆酶活性。真菌AF1和AF2在以PFOA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72h后,最大降解率分别为24.24%和28.12%。结论自然环境中蕴藏着降解PFOA的真菌资源。  相似文献   
3.
钾长石矿区土壤解钾菌的分离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高效钾长石分解细菌及分析钾长石矿区土壤中解钾菌的多样性。方法采集湖南省吉首市钾长石矿区土壤,用钾长石为唯一钾源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分离解钾细菌,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解钾菌株,并测定菌株摇瓶条件下的解钾能力。结果分离获得38株钾长石分解细菌,分别属于13个属,其中13株菌为剑菌属,4株菌为芽胞杆菌属。菌株L17的发酵液中有效钾含量最高,为87.66 mg/L,是对照组的15.8倍。结论钾长石矿区土壤细菌种类有较好的多样性,其中剑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种群,Mitsuaria属的L17解钾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云居山栓皮栎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栓皮栎群落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重要森林群落类型之一,也是赣北珍稀森林群落之一,在森林演替和植物资源利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江西云居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群落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区系分析、生活型谱分析、物种多样性和双向聚类等方法对其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云居山自然保护区栓皮栎群落结构简单,层次明显,多样性程度不高。物种调查及区系研究结果显示,云居山栓皮栎群落维管束植物共计43科56属70种,植物区系主要以泛热带、东亚及北美间断、北温带分布为主,表现出从温带区系向热带区系过渡的特征;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70%),其他生活型相对较少,反映出中亚热带森林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的特点。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为乔木层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乔木层为聚集分布、灌木层和草本层为均匀分布。双向聚类分析表明,调查的5个样地均为栓皮栎群落,以乔木层物种多度可将5个样地分为3类,组成群落的24个主要物种可分为10类。  相似文献   
5.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引起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以及胎儿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疾病的重要病原体。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筛选系统是防治ZIKV感染的有效工具。本研究构建了以海肾荧光素酶为检测靶标的寨卡病毒复制子Rluc-ZIKV-Rep,并通过突变NS5蛋白,构建了非复制型寨卡病毒复制子Rluc-ZIKV-Rep NS5△GDD。为了检测复制子的功能,将两种复制子转化至Vero细胞,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 Rluc-ZIKV-Rep荧光素酶活性逐渐增加,寨卡病毒m RNA拷贝数逐渐增多,证明以海肾荧光素酶为检测靶标的寨卡病毒复制子构建成功。为了检测该系统是否能够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用马尼地平和西尼地平两种抗寨卡病毒的药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Rluc-ZIKV-Rep的复制能力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呈现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说明该系统可以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以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的寨卡病毒复制子,为筛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老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该文以黑老虎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黑老虎叶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黑老虎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测试了最优条件下提取的黑老虎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黑老虎叶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 35 min、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50 ℃、料液比1:20 g·mL-1,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4.83%。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黑老虎叶总黄酮表现出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清除·OH自由基能力。在浓度为0.8 mg·mL-1时,黑老虎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相当于同浓度下Vc的97.6%、82.1%、95.5%,黑老虎叶总黄酮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上述结果为黑老虎叶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芦康乐  杨萌尧  武海涛  管强  张科 《生态学报》2020,40(5):1637-1649
分别于2018年5月和8月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19(淡水补给区11处,石油开采区8处)处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调查采样,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两个区域物种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季共采集到底栖无脊椎动物54种,主要以水生昆虫、腹足纲和软甲纲为主,淡水补给区和石油开采区各类群组成差异明显。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淡水补给区和石油开采区水体理化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双因子方差分析显示,昆虫纲和腹足纲密度在两区域差异显著(P0.05),软甲纲和腹足纲密度在季节上差异明显(P0.05)。底栖无脊椎动物优势种共10种,淡水补给区指示物种8种,而石油开采区未发现有指示物种。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排序(nM DS)显示,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 RDA结果表明:淡水补给区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Cond,TDS,Sal,pH,Eh,HCO_3~-,SO_4~(2-)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石油开采区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HCO_3~-、NH_4-N。  相似文献   
8.
李婷  唐磊  王丽  安磊  王骏  莫康乐  陈求稳 《生态学报》2020,40(4):1473-1485
梯级水库修建后自然河流形成了河相段和湖相段,而河流生境的改变对鱼类种群空间分布和生态类型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探究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结合2018年5月渔获物和文献记载水库修建前后的渔获物数据,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及变化,优势物种及群落多样性特点,以及鱼类在河相、湖相段生态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梯级水库建设后溪洛渡至向家坝鱼类的种类数减少,随着水库的运行该减少趋势放缓,而大型鱼的种类数占比呈增长趋势。受生境变化的影响,鱼类优势物种发生变化,水库河相段和湖相段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生态类型组成上以缓流型、生活于水流中下层、产卵初始水温高于18℃等生态类型占优。研究表明,高坝大库的运行会造成鱼类种群以生态需求为目标,形成明显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而梯级水库建设导致的水动力条件差异是鱼类群落生态类型差异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完整性能够指示和预测水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和变化趋势,已经在大量研究中得到验证。然而,群落水平的全部样品采集过程的复杂性并不利于它们的便捷应用。蜻蜓目幼虫是大型底栖动物中相对易于捕捉和识别的类群,并且拥有特别的两栖生命周期,它们的多样性特征以及对水体性质变化的敏感反应,使其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中非常广泛且适宜的指示生物。本研究通过比较乌苏里江人工堤坝内外两侧不同河段的河滨湿地中蜻蜓目幼虫的群落组成,分析堤坝阻隔对河滨湿地的生态影响,评估蜻蜓目幼虫对河滨湿地的环境指示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乌苏里江由上游至下游,河滨湿地蜻蜓目幼虫的多样性愈加丰富;阻隔水文连通对蜻蜓目幼虫的生存繁育产生负面的作用,且越趋近下游,蜻蜓目幼虫受到人工堤坝的影响程度越显著;堤坝两侧不同物种的密度变化差异较小,主要区别在于直接与河流水文连通的样点多样性指数值的波动范围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0.
水稻穗瘟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遗传背景相近、对叶瘟抗性相同但对穗瘟抗性不同的两个水稻株系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穗瘟抗/感消减cDNA文库,经差异筛选及序列分析,共获得90个独立的差异表达cDNA克隆,根据与它们刚源的基因功能推测,这些克隆可能参与了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信号传导和转录等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利ⅢRT-PCR分析了26个所筛选到的cDNA克隆在抗/感植株接种后的表达,17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得到验证。对这螳差异表达基因在抗感株系接种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谱也进行了RT-PCR的分析。文章首次报道了什关水稻对穗瘟抗性在mRNA水平进行研究,为深入研究水稻对穗瘟抗性的遗传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