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广东中山市芳香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市共有芳香植物39科64属9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6种,双子叶植物31科52属74种,单子叶植物5科7属10种。主要集中于木兰科、樟科、桃金娘科、芸香科、菊科、马鞭草科和姜科等,本文详细介绍了樟树、山苍子、黄栀子、山姜和鱼腥草等重要的芳香植物,并结合其特点及加工方法就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2.
水华杀藻微生物的分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除藻方法一般分为工程物理方法、化学药剂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作为庞大的富营养化湖泊的藻类控制技术,利用工程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对环境友好的生物控藻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富营养化湖泊水华的控藻技术的研究热点转向生物控藻技术。在利用生物控藻上,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鱼类控制藻类的生长;二是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盐及藻类; 三是以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的生长。其中由于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特点,使得微生物控藻是生物控藻里最有前途的一种控藻方式。这些杀藻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溶藻细菌)、病毒 (噬藻体)、原生动物、真菌和放线菌等五类。国内外对杀藻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有一些报道,但都不够系统和全面, 本文以本实验室的工作为基础,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前三类水华杀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及其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3.
食藻原生动物及其在治理蓝藻水华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化肥的大量使用,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农业污水直接排入湖泊和江河,使得水体氮、磷等营养盐不断积累,进而促使蓝藻等低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相似文献   
84.
两种杀虫剂对稻田捕食性天敌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将稻田各类捕食性天敌作为一集团,运用功能法评价了甲胺磷和杀虫双对该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由于各类捕食性天敌对杀虫剂敏感性的不同,甲胺磷和杀虫双造成的各类天敌的死亡率和残存天敌个体的捕食功能减退率均不同。实验表明,隐翅虫类和狼蛛类对甲胺磷较为敏感,而对杀虫双,肖蛸类最为敏感。杀虫双对隐翅虫类的致死作用及捕食功能影响较小。就集团的捕食功能而言,甲胺磷影响明显大于杀虫双,但在总的功能减退率组分中,甲胺磷致  相似文献   
85.
以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内蒙分离物(BNYVV NM)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分别获得RNA2、RNA3和RNA4自然缺失突变体cDNA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NA2自然缺失突变体在75kD通读蛋白编码区C端缺失348个核苷酸(缺失位置nt1488 ̄nt1835)。RNA3在其25kD蛋白编码区内缺失360个核苷酸(缺失位置nt729 ̄nt1088)。RNA4的自然缺失区域位于31kD蛋白  相似文献   
86.
鹌鹑的核型及G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胰酶处理法,对鹌鹑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鹌鹑染色体数目为2n=78,有10对大染色体(包括Z、W),29对小染色体。染色体形态分别为:NO.1染色体为sm型,NO.2、Z染色体为m型,其余染色体均为t型,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G带分析结果显示,鹌鹑的前9对大染色体及Z、W染色体G带可分为27个区,134带。  相似文献   
87.
普通小球藻对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96h的毒性实验,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对3种不同作用机制农田常用除草剂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嗪草酮、甲草胺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随时间的推移有加重趋势。并呈现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最高抑制生长浓度(嗪草酮0.24mg·L^-1,甲草胺12.8mg·L^-1)处理组的最大比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2.38%和31.58%;骠马低浓度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并呈一定的生长促进效应,0.08mg·L^-1浓度组普通小球藻最大比增长率为对照组的111.44%,而高浓度则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随时间推移,毒性逐渐减弱.嗪草酮、骠马和甲草胺的96hEC50分别为0.021、0.937和5.54mg·L^-1.普通小球藻对嗪草酮最敏感。其次为骠马和甲草胺.3种除草剂在实验条件下对普通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和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相似。表现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8.
除了心中对山神的敬畏,人们还有了各种各样的祭拜山神的方式,那一片片经幡,一张张风马,都是天界的路标,为人和自然界指明了香巴拉的方向。  相似文献   
89.
博才 《化石》1992,(3):8-9
空气“化石”,有人又称为“化石”空气。它是在特殊环境(如密封)中保存至今的几千到几千万年前,甚至更早时代的地球表层大气层空气。通过空气“化石”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确切地了解远古时代的地表大气情况,进而推知当时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与生物化石不同的是,空气化石并不是保存在通常的地层中,而是只有极特殊的密封条件才有可能保存。人们曾试图根据矿物或岩石包裹体中的气体来分析研究远古时代的地球大气成分及气候条件,如在金  相似文献   
90.
抚仙湖是云贵高原著名的断陷深水湖,其沉积物蕴藏着流域地质历史时期丰富的环境信息。对钻取自该湖的900cm 湖泊沉积物岩芯进行花粉/炭屑分析及花粉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抚仙湖流域的植被、气候与火灾在过去的13 300年经历了5个阶段的变化:(1)13 300—10 400cal.a BP,植被以松林为主,伴有山地暗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表明该时期气候较为冷湿,森林火灾多发,在后期随着温度和湿度的降低,森林火灾愈加频繁。(2)10 400—5 700cal.a BP,松林收缩,常绿阔叶林扩张,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阔叶林,显示该时期气候偏暖偏干;此阶段早期随着气候变暖变干森林火灾的发生延续上阶段高发的状态,直到9 500cal.a BP后随着湿度的增加森林火灾明显减少。(3)5 700—1 800cal.a BP,松林变化较小,常绿/落叶阔叶林比重增大,首次出现了暖热性的枫香林,显示该时期暖湿的气候特征,火灾发生频率低。(4)1 800—500cal.a BP,松林扩张,阔叶林收缩,本阶段后期草本植被比重开始增加,显示该时期气候相对冷干,森林火灾发生频率较高。(5)500cal.a BP至今,松林收缩,落叶阔叶树种增多,草本植物花粉明显增多,显示该时期气候温凉偏干,森林火灾发生频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