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了解许昌市2013—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13—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许昌市6年来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病例377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4.54/10万,总体保持较平稳趋势,不同年份发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046.76,P<0.05)。东城区、魏都区年均报告发病率都高。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每年4—7月出现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例为1.77∶1,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456,P<0.0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3~15岁人群,占84.06%,其中>10~15岁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6.39%。学生发病数最高,2342例,占62.02%。结论 许昌市2013—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效果较好。今后防控重心应放在人口密集场所和流动性大的地区,学生、托幼儿童应作为重点关注人群。建议对6岁组儿童加强接种一剂次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的疫苗。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饮食对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术后早期禁饮食组和术后早期进食组,共处理4天,第5天脱颈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回盲部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以及禁饮食组与对照组比较,抗生素组与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比较,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均明显增加,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减少,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进食组与术后禁饮食组相比,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有所减少,双歧杆菌、肠球菌数量有所增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有所提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禁饮食均可引起SD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最大;并且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菌群失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3.
34.
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的研究进展吴兴中,陈惠黎(上海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上海200032)关键词磷脂酶C,细胞增殖,分化1,4,5-三磷酸肌醇在细胞的磷脂信息传导中起着第二信使作用,参与许多代谢过程。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PI-PLC)是催化磷...  相似文献   
35.
白粉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荣禧  王东升 《真菌学报》1990,9(4):266-268
  相似文献   
36.
落叶松落叶病的生态因子及其生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987-1991年在吉林省磐石等3个县(市17)个林场300余块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标准地调查、定点观察试验和统计分析表明,落叶松落叶病(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的林分病情指数与林分密度、林分类型、平均枝下高、土壤种类、林龄和林分地形有密切关系;对1990年103块标准地的数量化理论1分析,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23、0  相似文献   
37.
陆哲明  崔戎  沈存  赵鸣 《生态学报》2020,40(22):8158-8166
结合生态学基本原理,综合分析各类要素与感知,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景感生态学"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理论,综合景感生态学与湿地规划设计两方面的研究构建了基于景感生态学理论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路径框架。以河南省长垣市王家潭湿地公园为例,探索了基于景感生态学理论开展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结合生态学原理与人类生理感知、心理感受进行协调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规划设计。以"源-汇"理论划定生态功能主分区,采用集聚间有离析模式结合现状设施、景观效果、地脉文脉传承进行空间边界调整,形成整体空间格局;以生态岸线发育系数、地形旷奥度结合观赏体验、空间感知创造动植物优良生境,构建湿地公园生境基底;以生态位宽度为重要指标并结合民风民俗、季相策略配置湿地公园中的优势种、伴生种采用近自然造林方式完成植物规划设计;以适度干扰原理,采用轻干扰和产景融合策略规划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介入;同时以"智慧公园"体系初步构建物联网系统采集各类信息数据,构成信息循环反馈、场地时序更新的渐善式模型,推动场地的持续完善。从理论路径的构建、空间格局的形成、生境基底的打造、植物种群的规划、人类活动的介入、"智慧公园"的构建等角度为景感生态学理论在湿地公园中的运用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38.
黄土高原森林枯落物储量、厚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枯落物的储量(LM)和厚度(LD)等物理属性,能够表征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水源涵养、物质循环等生态功能,然而目前对枯落物储量和厚度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较少。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通过系统取样获得该区主要森林群落枯落物的储量与厚度数据,利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等统计方法,分别对不同林型枯落物储量和厚度的差异、储量和厚度的影响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的枯落物储量和厚度差异不显著,但二者都显著大于阔叶林的储量和厚度。2)在纬度方向上,除南部个别点外,枯落物储量和厚度存在单峰格局,如储量在35°—36°N之间存在峰值,而厚度峰值则出现在36°—37°N之间。3)在海拔方向上,储量分布规律并不明显,厚度除了高海拔(3000 m以上)个别点外总体呈现递减格局;LME模型显示,枯落物储量与气温年较差、非生长季降水、总干面积和立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乔木层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而枯落物厚度与最冷月均温、生长季降水、总干面积和立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乔木层丰富度、非生长季降水和坡度呈显著负相关;枯落物储量与厚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在阔叶林和针叶林中,而对于针阔混交林来说二者并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乃至中国北方地区生态系统碳循环评估和水土保持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群落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论题。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是阐明群落构建的两种主要理论, 但这两种理论分别强调的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对群落构建的影响尚存争议。该研究以黄土高原人工林下草本层群落为研究对象, 将群落物种组成数据与地理空间、气候、地形以及生物因子相结合, 运用随机森林模型(RF)和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方法(MRM), 探究了各个因子的重要性, 并通过邻体主坐标矩阵(PCNM)和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分别筛选显著的空间结构和环境因子, 最后结合筛选出的PCNM特征值和环境变量进行变差分解。研究结果显示: 1)林下草本层群落组成相似性随地理距离和生境差异的增加而减小。2)地理距离与生境差异共同解释了群落组成相似性变化的47.8%。其中, 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的独立解释率分别为14.1%和9.8%, 两者的联合解释率为23.9%。3)地理距离和年降水量是引起研究区内物种组成变化的关键因子, 且地理距离的重要性大于年降水量。在黄土高原腹地, 扩散限制与环境过滤共同主导了人工林下草本层群落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40.
本文报告在包头市采于茜草科六月雪[Serissa serissoides(DC.)Druce]上的锈菌一新种——六月雪栅锈菌[Melampsora serissicola Shang,R.X.Li et D.S.Wang]。茜草科和六月雪属为栅锈菌属真菌的新报道寄主科、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