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西藏丁青蛇绿岩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藏东部丁青蛇绿岩套层序齐全,深海沉积硅质岩中发现了晚三叠世放射虫,主要有Capnuchosphaera the-loides,C.triassica,Xenorum flexum,Pseudostylosphaera gracilis,Veghicyclia austriaca,Perispongidium tethyus,Spongostylus toltilis,S.carnicus,Annulotriassocampe sulovensis,Canoptum triassicum,Poulpus piabyx,Xiphotheca karpenissionensis,Laxtorum(?)carnicum,Multimonilis pulcher,M.japonicus,Palaeosaturnalis trias-sicus,Pseudoheliodiscus latus等,其时代arnian期,表明丁青带三叠纪发育较成熟洋盆,为新特提斯演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2.
栖息地特征对褐马鸡种群密度和集群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0年冬季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选择车道沟和梅洞 2个研究地,就栖息地特征对褐马鸡 (Cros soptilonmantchuricum)越冬种群密度和集群大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经χ2 检验,针叶林是褐马鸡冬季经常利用的栖息地类型。对 2个研究地的栖息地结构比较发现,车道沟适宜栖息地的面积较梅洞大,连接性也较好,褐马鸡种群有更为广阔的取食空间和更多的隐蔽场所,而且活动的阻碍也较小;而梅洞栖息地的取食空间较小,隐蔽场所较少,其活动时受到的阻碍也较大。从 2个研究地微生境结构特征的差异,并结合褐马鸡越冬期栖息地选择来看,树高和高层盖度对褐马鸡在 2个栖息地的选择上起重要作用。车道沟乔木较粗大,不但有丰富的食物,而且可提供较好的夜宿条件;高层盖度越大,栖息地的隐蔽条件越好,能吸引更多的褐马鸡个体取食和越冬。研究结果表明,栖息地结构连接性、微生境结构特征的差异以及人为干扰是褐马鸡种群密度和集群行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3.
用CM-Cellulose-23柱层析分离纯化了615小鼠珠蛋白α链,测定其N端氨基酸残基为缬氨酸.615小鼠珠蛋白α链含有14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19个亮氨酸残基,10个组氨酸残基,9个缬氨酸残基,上述氨基酸残基的数目与文献中其亲本C57BL不同.用胰蛋白酶水解615小鼠珠蛋白α链,发现有不溶性的‘核心’和可溶性的酶解片段.其中一个酶解肽段从N端数第8位氨基酸残基发生了突变,由亲本的缬氨酸变为亮氨酸.  相似文献   
44.
甘露醇对小麦细胞IA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GS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6g/L甘露醇处理对小麦细胞再分化,细胞IAA氧化酶,IAA过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露醇处理使小麦细胞再生能力明显降低,引起细胞蛋白质含量,IAA过氧化物酶和GSP活性明显降低,但使细胞IAA氧化格格不入产POD活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5.
底栖类球蛛的核型分析(蜘蛛目:类球蛛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1次报道底栖类球蛛的核型分析,包括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底栖类球蛛的染色体数目是:雄性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2,雌性体细胞为2n=24,性决定机制为X_1X_2O系统,X染色体为最小的和次最小的,5~#染色体为随体染色体;对C-标本分析表明,染色体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各染色体C-带带纹有识别特点。  相似文献   
46.
焦磷酸测序是一种基于生物发光反应的实时DNA序列测定技术,其反应体系中的荧光素酶决定测序反应的灵敏度。传统焦测序反应使用的是野生型北美荧光素酶Photinus pyralis luciferase(PpL),该酶热稳定性较差,因此由该酶配制的焦磷酸测序反应体系对热不稳定,影响焦磷酸测序的灵敏度。为了建立热稳定的焦磷酸测序反应体系,全合成了耐热突变日本萤火虫荧光素酶的编码序列,并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筛选得到的阳性重组菌成功表达了N端带有6×His(组氨酸)标签的耐热突变日本萤火虫荧光素酶。利用镍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了分子量约为60 kDa且比活为4.29×1010RLU/mg的重组蛋白。对重组耐热日本萤火虫荧光素酶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在50℃时仍具有活性,在40℃下孵育25 min后活性保留了90%以上。与基于野生型北美荧光素酶的焦磷酸测序体系相比,由耐热日本萤火虫荧光素酶配制的测序反应体系对热稳定性有了极大的提高,该测序反应液在37℃放置1 h后仍能够得到正确的测序结果。研究结果为建立稳定可靠的现场及时快速焦磷酸测序反应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以太湖稻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39个香稻品种,以及籼型恢复系2个对照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对国标中公布的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出13对核心引物,在41个水稻品种中共检测到36个多态性片段。据此建立41个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供试41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8以上,而供试香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以上,基本反映了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8.
49.
以雷公藤植物粗提物为原料,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雷公藤红素的分离纯化方法。优化了两相溶剂体系的组成及配比。优化后的分离纯化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其体积之比为2∶3∶3∶2(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实验温度为室温,主机转速为800 rpm,正向洗脱,流动相流速为2.0 m L/min。目标产物的分离时间较短、产品纯度高(97.5%)、分离过程稳定。  相似文献   
50.
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新近纪孢粉植物群演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13口钻井孢粉分析表明,本地区新近纪植物群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1)早中新世早期松科花粉优势期;2)早、中中新世阿丁枫科花粉繁盛期;3)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草本被子植物发展期。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在横向上几乎没有大的区别,表明新近纪整个坳陷内构造与沉积环境及其变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植物群演替反映古气候从早中新世早期的湿润温凉到早、中中新世的暖湿,最后(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又趋温凉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