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50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EMR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0%(489/500),术后出血发生例数为17例,出血发生率为3.40%(17/500)。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其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息肉分叶均与术后出血有关(均P<0.05);而年龄、性别、息肉部位以及病理类型均与术后出血无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切除息肉数≥4枚、术后48 h内进食、息肉外观潮红/糜烂以及息肉分叶均是大肠息肉患者经EMR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EMR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其中切除息肉数、术后进食时间、息肉外观以及息肉分叶均和术后出血有关,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构建组成型表达萤光素酶基因的载体,建立稳定高表达萤光素酶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在传代后的表达效果.方法:以载体pGIA.20为模板,PCR扩增萤火虫萤光素酶基因,将其克隆到载体pIRESpuro2上,将获得的pIRESpuro2-Luc经酶切和测序验证后,转染293T、MCF-7及ZR...  相似文献   
33.
目的:构建PES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ZR75-30生长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PES1基因的siRNA引物,克隆到pSIH1-H1-Puro载体,包装成慢病毒,测定病毒的滴度,感染人乳腺癌细胞ZR75-30,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干扰效果,并通过生长曲线研究敲低PES1对ZR75-30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和结论:构建了具有明显干扰效果的PES1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能够有效抑制ZR75-30细胞内源的PES1 mRNA和蛋白水平,敲低PES1能够抑制ZR75-30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世界范围内感染率高,随着H.pylori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增加,高效的经验性治疗方案亟待探索。新近Maastricht V/Florence共识及我国第五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均推荐含铋剂四联方案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但是,四联方案存在用药多、药物不良反应多、患者依从性差、部分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法耐受等缺点。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高剂量阿莫西林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二联方案与含铋剂四联方案的疗效相近,但用药少,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更高,有可能成为经验性的一线治疗方案,或成为一线、二线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方案。本文就二联方案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蛋白质内部多个位点的翻译后修饰在基因的功能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因的点突变体在其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高效、快速构建基因的多个点突变体在基因的功能研究中意义重大.本研究在建立了对目的基因进行高效准确的单点突变方法的基础上,以SRrp53点突变体的构建为例,设计了新型的以反向PCR为基础的多个点突变的实验流程,获得的多位点突变体质粒经测序后均与预期相符,将测序正确的多位点突变体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均表达了分子质量正确的蛋白质.以上结果表明,该实验设计方案能够高效、方便地用于基因多个点突变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分子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MRSA的7种新SCCmec型别及其抗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海口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和携带的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mec)型别,对收集的117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用PBP2a检测法确证为MRSA有686株,用多重PCR对58株进行SCCmec分型测定,并用K-B琼脂扩散法和E-test法测定其对临床常用7类抗生素的代表性药物耐药性。结果在17株中又发现了7种新的SCCmec型别,其结构特点为:New3含A、F、H、M4个位点,New4型含F、H、M3个位点,New5含D、B、M3个位点,New6型含A、B、M3个位点,New7型含H、E、C、M4个位点,New8型含A、M两个位点,New9型含A、C、M3个位点;它们均与报道型别的结构特点存在明显差异;且携带新型的MRSA菌株,其分布特点及抗药性也与已报道的菌株存在差异:多分自门诊病人,且耐药性高,抗药谱较广,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37.
飘泊海百合类在我国三叠系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贵州关岭三叠系营浮游生活的漂泊海百合类(roveacrinids)是该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描述其中2种:Osteocrinus cf.virgatus和Osteocrinus spinosus。Osteocrinus的形态是以萼部为中心、由位于中背骨之上的5块辐板生长出5个一级腕,从5个一级腕的第2个腕骨后再分出10个二级腕,共同构成一个纤巧的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鉴于辐板外侧中上部的韧带凹口与冠部中轴近于平行,腕与冠部的中轴近于垂直联结,表明Osteoc-rinus的形态与Saccocoma tenella(Goldfuss)雷同,其生活方式应与之类似,为口面向上的浮游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8.
目的:原核表达人Pin2/TRF1结合蛋白X1(PinX1),确定该蛋白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催化亚基的相互作用。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文库中扩增PinX1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His-PinX1,经双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His-PinX1的表达;用His磁珠纯化His-PinX1,在人肾胚细胞293T内检测His-PinX1与hTERT的相互作用。结果:扩增得到980bp的PinX1基因;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相对分子质量约57x10。的His-PinX1获得表达,且纯化的His-PinX1与hTERT具有相互作用。结论:表达并纯化得到了与hTERT相互作用的His-PinX1,为深入研究PinX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了研究c-Myb蛋白各结构域的功能,构建c-Myb的6种截短突变体c-Myb-1~c-Myb-6的真核表达载体,测定不同突变体对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型c-Myb为模板,PCR扩增c-Myb-1~c-Myb-6片段,分别克隆到pcDNA3.0-FLAG载体,Western印迹检测克隆载体在293T细胞内的表达;将上述载体与野生型c-Myb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CF-7,检测其对c-Myb下游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构建了c-Myb-1~c-Myb-6表达载体,与野生型c-Myb相比,c-Myb-1、c-Myb-4、c-Myb-5均能够促进MCF-7细胞中c-Myc的表达,而c-Myb-2、c-Myb-3、c-Myb-6则不能。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c-Myb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前言柞蚕与桑蚕丝心蛋白的结构在国外早已开始研究,但以研究丝心蛋白(Fibroin)与丝胶蛋白(Sericin)的氨基酸组成为多。近年来报道了桑蚕丝心蛋白结晶区多肽氨基酸组成,此种结晶区多肽含有组成该丝心蛋白的60%氨基酸,并主要为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四种氨基酸重复排列形式。但未见报道柞蚕这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