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 META 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用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图书馆注册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2年第1期,PubMed、Ovid、Springer、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期刊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2月,纳入探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对照试验,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运用RevMan 5.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89篇文献,最终纳入6篇,涉及临床对照试验6项,纳入患者175例.Meta分析提示:鞘内注射给药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OR =4.59,95%CI (2.19,9.64),P<0.0001].可使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平均缩短8.56 d(95%CI-11.74~-5.38,P<0.000 01),但相应不良反应较多.结论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脑膜炎可以提高疗效,但较多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能否作为首选治疗手段有待于更大样本的高质量临床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2.
设计并构建一种含VEGF和GRP抗原表位的表达载体pET28a-VEGFI-M2-GRP质粒,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并对重组菌进行乳糖诱导表达,超声破碎,包涵体经洗涤、溶解、透析复性、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后得到目的蛋白VEGFⅡ/GRP,Western blot 鉴定。建立前列腺癌RM-1细胞的C57BL/6J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VEGFⅡ/GRP作为疫苗进行免疫。观察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比较各组血管生成数以及ELISA检测抗VEGF抗体浓度,并研究该蛋白疫苗的抗肿瘤生长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结果显示:ELISA结果表明小鼠血清中抗VEGF抗体比NS组高(P<0.05),重组蛋白VG组与NS组相比抗血管作用显著(P<0.05)。初步显示构建的重组蛋白有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应用珍汕97B/密阳46的RIL群体及其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在4个浓度的FeSO4处理下发芽,测定中胚轴长度。采用QTLMapper基因定位软件检测控制中胚轴长度的加性效应QTLs和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分别在1、2、3、4、5、6、7、8、9、11、12等染色体上定位了27个控制中胚轴长度的QTLs,其中在第1、5、9等3条染色体上定位了6个具有加性效应的QTLs。在CK和FeSO41.79mmol/L浓度下,在第5染色体长臂相邻区间检测到1个加性效应QTL,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父本密阳46,它能使中胚轴伸长0.042cm(CK)、0.172cm(1.79mmol/L),贡献率分别为4.3%和11.4%;在高浓度FeSO4(7.16mmol/L和14.32mmol/L)下分别在1、5、9染色体上检测到的4个加性效应QTL,贡献率为3.5%~10.4%,3个QTL中来自于母本珍汕97B的等位基因使中胚轴伸长0.024~0.046cm,1个QTL来自父本的增效等位基因使中胚轴伸长0.033cm。同时在第5染色体长臂上检测到具有显著的加性效应与Fe2 互作效应的QTL1个。  相似文献   
104.
根据水体初级生产力测定常用方法中叶绿素a 测定法, 采用3 因素3 水平的正交法设计试验((L9(34)), 综合探究某喷泉水池景观水体测定过程中滤膜处理条件、浸提试剂和浸提温度等多因素多水平的共同作用下叶绿素a 提取效果的差异, 改进的正交试验设计规避了单因素控制变量实验的片面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喷泉池水的叶绿素a 含量较高,参考湖库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分级标准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提取过程中不同的正交试验组结果存在差异, 其中冷冻处理滤膜、丙酮乙醇混合溶剂、4 ℃条件下提取值最高, 为62.3 μg⋅L− 1。上述景观水体叶绿素a 提取条件组合(A2B3C1) 为正交试验最优水平组合,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究叶绿素a 提取最佳条件有利于对传统实验方法改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肥胖模型,通过对添加不同剂量反式脂肪酸(TFAs)喂养的大鼠脑及血液氧化损伤相关指标比较,探讨TFAs对肥胖大鼠脑和血液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喂饲基础饲料、饮食诱导的肥胖组(DIO组),喂饲高脂饲料,1%及8%反式脂肪酸组(1% TFAs、8% TFAs组)喂饲添加1% TFAs及8% TFAs的高脂饲料。8周后,心脏取血后,处死动物,留取脑组织及血液以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不同饲料喂养8周后,8% TFAs组大鼠脑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CON组、 DIO组与1% TFAs 组(P<0.01);CON组、DIO组、1% TFAs及8% TFAs组大鼠脑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依次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TFAs组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低于DIO组、CON组(P<0.05);与CON组相比,8% TFAs组大鼠脑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 0.01);8% TFAs组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N组(P<0.05)、DIO组(P<0.05)及1% TFAs组(P<0.01)。结论:高含量TFAs摄入可引起肥胖大鼠血液和脑发生氧化损伤,上调氧化损伤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6.
一株毒死蜱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蔬菜大棚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DSP3,该菌在含毒死蜱(100mg/L)的酵母膏和蛋白胨与同样毒死蜱含量而无酵母膏蛋白胨的无机盐培养基中,18d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为986%和762%;在土壤实验中20d对毒死蜱(100mg/kg)的降解率接近100%,加入DSP3菌在蔬菜大棚新鲜土壤中能有效促进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根据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G+C)mol%测定和DNA同源性分析,将菌株DSP3鉴定为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  相似文献   
107.
南方九孔鲍培苗过程中潜在致病菌胞外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广东汕尾一养殖场鲍苗掉板池中(包括水、藻膜和变白鲍苗)分离筛选到105株菌,并对之进行了致病毒力因子(胞外酶及溶血作用)的分析,同时应用PCR对溶血毒素的归属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用API对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105株菌中,仅35株菌具有较强的分泌胞外蛋白酶、明胶酶和脂肪酶的能力,尤其以菌株1、2、3、5、9以及16相对强大。在此35株菌中,85.6%的菌株(3035株)表现出溶血现象,但仅16株菌的TlhPCR呈阳性。API鉴定表明,35株菌中弧菌约占50%,溶藻弧菌又占弧菌的70%。研究结果揭示,和其它菌株相比,分离自变白鲍苗的6株溶藻弧菌(菌株1、2、3、5,13和16)和2株副溶血弧菌(菌株9和21)具有较强的分泌胞外酶和或溶血的能力,意味着极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以观测它们对鲍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全面验证研制的牛血清蛋白(BSP)酶联免疫试剂盒的性能,由3个部门6人协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6人进行的18次试验全部满足BSP-ELISA试剂盒的质控标准,达标率100%;6名实验人员对3、4、5、10、20ng/ml浓度的BSP标准品进行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在1.96%~6.24%之间,精密度较好;回收率在94.8%~98.7%之间,准确度理想,测量限量为3ng/ml。该试剂盒与人血白蛋白、卵清蛋白等均无交叉反应,对BSA、B-IgG特异性蛋白的检测回收率为101.2%和94.7%;与牛血清白蛋白试剂盒对比测定11种疫苗总计108批,符合率为96.3%,针对不同疫苗,BSP残余量约为BSA的1.12~3.13倍,验证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可检测疫苗中BSP而不仅是BSA,能更全面客观地反映疫苗中牛血清的真实情况,有利于疫苗生产的严格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09.
银杏内酯C分子烙印聚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合银杏内酯为模板分子,它们与单体AA预识别的过程中,利用其在识别性能上的差异,制备了对银杏内酯C有优先选择识别作用的分子烙印聚合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分子烙印聚合物,并通过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其选择吸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子烙印聚合物的最大吸附量为15.5 mg/g,混合银杏内酯经MIP选择性吸附后,银杏内酯C的含量提高了12.16%.  相似文献   
110.
钓取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抗体Z12重、轻链可变区(VH, VL)基因, 根据其氨基酸序列, 运用同源模建方法分别模拟VH和VL结构域的空间构象, 并搭建Fv片段的整体三维结构, 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建立Fv/hTNF-α作用的复合物模型, 据此模型推测Z12抗体识别的表位为hTNF-α141~146位. 将hTNF-α分为N端1~91和C端92~157两段进行原核表达, 检测结果表明Z12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hTNF-α C端92~157区, 初步证实预测结果可靠.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 当把hTNF-α141~146位氨基酸缺失后, Z12抗体识别该缺失体的能力几乎丧失, 提示此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141~146位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