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木姜子油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油细胞的发育过程。油细胞3层细胞壁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1:油细胞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 泡化两个时期。此阶段质体具透明小泡和黑色嗜锇物质,并与液泡融合。阶段2:木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木栓质不断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其细胞结构与前期相似,阶段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叠加在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在内纤维素壁层中可见黑色嗜锇物质,胞间连丝成为被阻塞的特化结构,此时大液泡被嗜锇油脂充满,成为油囊。阶段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油呈浅灰色嗜锇状态,其细胞质和细胞器解体,变得电子不透明或呈杂乱状态。  相似文献   
112.
带内含子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双元载体构建及烟草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杆菌介导法是植物基因转化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筛选培养基中常用的抗生素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具有类植物激素活性,影响外植体的再生和转化频率。将一个植物的内含子插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编码区的N端,合成了一个带内含子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构建带该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栽体pYP1202并转化烟草,受侵外植体在含卡那霉素50~200mg/L的选择培养基中抗性芽分化频率不受卡那霉素浓度影响,然而具有GUS活性的转化子占分化芽的比例却随着卡那霉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培养基中加入500mg/L羧苄青霉素后受侵外植体产生的抗性芽频率比单一的卡那霉素筛选提高近1倍,高达91.4%,然而具GUS活性的转化子占抗性芽的比例仅有26.7%,在200m/L的卡那霉素筛选下,比例升至93.3%。用带内含子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植物可以减少假抗性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3.
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db.et Zucc.)为蓼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其根茎入药。主要化学成分有蒽醌、萘醌、酚类和多糖化合物;其中蒽醌类化合物是虎杖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酸等。虎杖的蒽醌类化合物具显著的抗病毒、抗菌和消炎作用;并可保护心肌,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免疫力,也是致癌基因转导信号的抑制因子。关于虎杖蒽醌类化合物细胞化学研究尚未见报道。刘文哲等曾对贯叶连翘分泌结构中金丝桃素和大黄中蒽醌类同化合物进行了组织化学研究。本文对不同生长期虎杖的根茎以及同  相似文献   
114.
李薇  谈明洪 《生态学报》2018,38(24):8879-8887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山区人口迁出及空间重组成为影响中国山区人地关系的重要因素,这可能对山区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产生巨大影响。基于人口空间数据、河流分布数据和MODIS数据,本文分析了河流沿线人口空间重组情况,以生长季EVI值为表征植被绿度的指标,采用基于像元的趋势分析方法和基于样本的相关分析模型,对2000—2010年间中国西南山区不同级别河流沿线的人口空间变化和植被变化作了系统性分析,并定量研究了人口空间重组与植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级及以上河流出现人口往河流沿线聚集的趋势,人口在河流的影响区聚集程度大于对比区。其中,一级和二级河流沿线影响区人口密度增加量比对比区分别高75.9%和42.1%。(2)三级及以上各河流沿线影响区和对比区EVI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影响区增加趋势低于对比区。(3)植被EVI变化趋势与人口密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河流沿线人口密度增加不利于植被的恢复;河流级别越高,植被EVI变化趋势与人口密度变化的相关性越强。  相似文献   
115.
在3种处理条件下对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种子进行播种育苗,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特性、苗高和地径,以及连续观察两年物候。结果表明:(1)70 ℃热水浸种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18.72%、6.20%。(2)苗高和地径增长呈“S”型,苗木生长分为缓慢期、速生期和停滞期;苗高和地径的速生期起点均为7月上旬,一直持续至9月上旬,在8月中旬出现苗高和地径速生点。1年生猴面包树苗高和地径可达81.9 cm和12.6 mm,苗木整齐度较好,苗木质量较高,苗木移栽成活率高达90%以上。(3)在云南元阳县干热河谷地区,2年内猴面包树苗期的物候无显著差异,生长发育正常,证明该地区是猴面包树理想的引种栽培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16.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北部湾的两种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和Menella kanisa分离出7种次级代谢产物,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N-(1-羟甲基-2-羟基)3,6-二烯-十七烷基-十六脂肪酸酰胺(1),邻苯二甲酸二丙酯(2),3-(2-苯乙基)苯酚(3),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邻苯二甲酸二己酯(5),梾木甙(6),次黄嘌呤核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和花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分别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7外均显示出抗海洋污损生物藤壶幼虫附着能力,其中以化合物6的活性最好,化合物1的活性次之,其抗藤壶幼虫附着EC50分别为6. 89,8. 72μg/m L。  相似文献   
117.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等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寄生虫,在分类学上均隶属于吸虫纲(Trematoda)的复殖亚纲(Digenea)。目前,对复殖亚纲成虫及虫卵形态、生活史及其防治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分子生物学手段也已逐渐应用于人体寄生虫学研究领域,但在基因组学角度对该类群遗传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多见。自首条人类线粒体基因组公布以来,线粒体基因组凭借其母系遗传、缺乏重组、进化速率快等特点,逐渐成为遗传学及动物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Gen Bank已公布复殖亚纲36个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本综述在总结各类群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已有线粒体基因组的碱基偏好、基因组成及排列、密码子利用、t RNA二级结构及非编码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当前研究进展发现,基因排列等特征与系统发生的关联性研究较为匮乏,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严重不足,数据积累及深度挖掘仍是当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8.
构建了一组HNP-1原核表达载体,其中有几个含SD或序列的载体,在表达产物中检测到了HNP-1的存在,说明宿主菌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降解外源小分子多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另外从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JM109和JM109(DE3)中蛋白表达量的差异也可推测HNP-1发生了低水平的表达,HNP-1对细菌的作用与HNP-1浓度和细菌本身的生理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9.
1.植物名称肯氏相思(Acaciacunninghamia)2.材料类别茎尖、嫩茎段和叶片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6-BA1.0+NAA0.2,(2)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NAA0.2,(3)诱导生极培养基为:3/4MS+NAA0.2,以上激素浓度均为mg/L  相似文献   
120.
白刺不同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反映甘肃民勤县白刺分布区生态变化特征信息的55个白刺自由授粉家系,一、二、三年生植株的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这些家系可能属于不同的遗传变异群体。白刺生长的家系间变异较大,且变异性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不同生长指标间的同一指标上下年度间的生长变异有很大相关性。家系内变异与家系的个体生长状态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生长越好的家系,变异越小,且变异与母株果实和种子特征无关。研究结果为优良生长家系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