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CRISPR/Cas9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利用人工设计的向导RNA(singleguide RNA,sg RNA)介导外源表达的Cas9蛋白与基因组靶点特异性结合以实现对基因组DNA的特异性切割,切割后的基因组DNA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重组的方式进行修复,从而实现基因的敲除、敲入等。MEIS2属于一类高度保守的同源盒转录因子MEIS家族,研究发现,MEIS2广泛参与胚胎的早期发育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该研究针对MEIS2基因作用的功能域,设计两个靶向MEIS2基因Exon3和Exon8的sg RNA,通过SURVEYOR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确认了所设计sg RNA的有效性。进一步通过细胞分选及Western blot检测筛选出稳定敲除MEIS2基因的HEK293T细胞株。最后,通过序列测定确认MEIS2发生了移码突变。综上所述,该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建立了完全敲除MEIS2的HEK293T细胞株,为研究MEIS2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2.
铜绿假单胞菌Arr基因突变对生物膜和绿脓菌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铜绿假单胞菌Arr基因对生物膜和绿脓菌素合成的影响,采用抗庆大霉素基因序列(Gentamycin resistance cassette,aacC1)插入失活的策略构建了铜绿假单胞菌Arr基因突变株PA-AG,通过96孔板静止培养、结晶紫染色的方法检测其生物膜的形成量,利用抽提的方法检测绿脓菌素的合成量。结果在KMB或LB培养基中,突变株PA-AG形成生物膜的量均有所减少,野生株约是突变株的2倍,然而突变株合成绿脓菌素的能力却明显加强,约为野生株的2.5倍。由此推测,铜绿假单胞菌Arr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膜的形成,抑制了绿脓菌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83.
3种木醋液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玉米芯木醋液(Y)、松塔木醋液(S)和核桃枝木醋液(Z)的化学成分,并对木醋液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木醋液主要由酸类、酚类、酮类和醛类物质组成,醇类和酯类等含量较少.其共有化合物有38种,占各木醋液总化合物种类60%左右,且共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之和占各木醋液总含量的80%左右.3种木醋液对20种供试植物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除柿子炭疽病原菌、棉花枯萎病原菌、葡萄炭疽病原菌和白菜黑斑病原菌外,对其他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依次为:Y>S>Z.Y和S对黄瓜炭疽病原菌和柿子炭疽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77.04%和71.61%.  相似文献   
84.
ADP核糖基化因子的结构及其功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P核糖基化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是Ras基因超家族的成员,它们是大小约20kDa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ARF最初发现作为霍乱毒素ADP-核糖转移酶的辅助因子共同作用于G蛋白α亚基,促使其ADP-核糖基化。近来人们发现ARF还参与囊泡运输、调节磷脂酶D的活性,在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理功能。现就ARF的发现、分类、结构和功能、表达以及生理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5.
染色体组蛋白的共价修饰在调节染色体结构,控制基因的转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组蛋白H3第4赖氨酸的甲基化作为共价修饰的方式之一,可以调控基因的转录激活。随着对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及相关作用蛋白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组蛋白H3第4赖氨酸的甲基化的功能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目前研究发现它与癌症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抑癌蛋白泛素化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NEDD4—1介导的PTEN泛素化与Cowden综合征密切相关,Livin介导的Smac/DIABLO泛素化,以及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转录因子E4F1等介导的P53泛素化均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期研究表明,这些介导抑癌蛋白泛素化的新分子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87.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粪臭素与胃蛋白酶的结合作用。观测到粪臭素使胃蛋白酶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淬灭。Stern-Volmer淬灭曲线显示,粪臭素对胃蛋白酶的荧光淬灭很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淬灭过程。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卵巢恶性肿瘤、8例正常卵巢与4例良性肿瘤中P-gp、GST-π的表达。结果P-gp在卵巢恶性肿瘤与正常卵巢及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gp表达与恶性肿瘤分期、分级无关,而与组织学类型及化疗有关。GST-π的表达在卵巢恶性肿瘤与正常卵巢及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与化疗有关,而与组织学类型、分期、分级无关。结论卵巢恶性肿瘤中存在着原发耐药,P-gp及GST-π的表达与化疗耐药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9.
冯瑞芳  杨万勤  张健  邓仁菊  简毅  林静 《生态学报》2007,27(10):4019-4026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与C、N、P循环有关的土壤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月动态及其对模拟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升高以及交互作用的动态响应。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其中,土壤有机层的转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6月份,但土壤矿质层的转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7月份,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7月份,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8月份。升高大气CO2浓度处理(EC)对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升高温度处理(ET)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酶活性,并且土壤有机层的转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增加更显著。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之间的交互作用(ECT)对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  相似文献   
90.
蒋卓远  查艳  石小峰  张永彪 《遗传》2022,(2):117-134
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s,NCCs)是一类脊椎动物特有的可迁移的多能干细胞,其可分化为软骨细胞、神经元和黑色素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NCCs的形成、迁移和分化受到严格调控,任何扰乱NCCs发育的因素都可导致胚胎发育畸形。由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统称为神经嵴病(neurocristopathies,NCPs)。NCPs种类繁多且表型复杂,可累及人体多个部位(颅面部、心脏、肠胃和皮肤等),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NCPs占所有出生缺陷患儿的1/3,遗传因素是导致NCPs的主要风险因素,但环境风险因子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异常也可导致NCPs。本文对神经嵴细胞和神经嵴病及其致病机制进行综述,为系统认知神经嵴细胞发育以及神经嵴病提供参考,为了解神经嵴病的病因以及开展有效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