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1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陕西西乡灯影组顶部的瓶状微化石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瓶状微化石被认为是某种未知海相原生动物外壳化石,最早出现于900-850Ma以前。本文记述的该类化石,产自陕西西乡三郎铺小湾里下寒武统灯影组顶部杨家沟段,相当于梅树村阶中-上部,计10属,13种和2未定种。所获化石个体数量及形态类型丰富。保存良好,并见有大量具公共壳壁的连体壳。此类连体壳的连接程度呈系列变化。可能代表处于分裂状态的生物体,如是则可为其原生动物解释提供一佐证,瓶状微化石在国外的地层分  相似文献   
662.
作者观察了8Gy γ线全身照射正常和DEN诱发的肝癌大鼠其肝(癌)细胞核RNA合成的辐射生物效应,发现:<1>正常大鼠在受照射后4h出现一过性的RNA合成增高期,而后表现为抑制,出现双相效应;而肝癌大鼠在受照后4和18h均表现为強烈抑制;<2>在抑制了内源性染色质模板后,转录外源模板的游离型RNA聚合酶出现与染色质结合型酶相似的辐射效应,提示射线可直接影响RNA聚合酶;<3>在照射后4和18h,RNA聚合酶Ⅱ的活性变化率显著高于酶Ⅰ,提示酶Ⅱ及其复合体成分对射线更敏感;<4>肝癌大鼠在受照射后其核RNA合成的抑制与转录活性RNA聚合酶分子数目的减少以及酶的催化效率(延长速度)减低有关,而正常大鼠则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663.
单克隆抗体(McAb)和抗血清各有特点。本文提纯人心肌肌球蛋白轻链(CMLC)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和抗CMLC兔血清(下称抗血清),试建立测定血清CMLC的酶联免疫(ELISA)方法。通过比较,McAb和抗血清联合应用可提高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对各反应试剂的工作浓度进行确定,建立了McAb(1C_(11)-D_7株)为铺底抗体,抗血清为覆盖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兔IgG为第三抗体的三抗体酶联免疫夹心测定血清CMLC的方法(MP-ELISA)。血清CMLC最小可测浓度为2.5ng/mL。  相似文献   
664.
我国野生花卉的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原产我国北方的7种常见野生耐寒花卉的染色体数目或核型,即猫儿菊、二月兰、大花剪秋萝、地黄、华北蓝盆花、长白山罂粟与细叶毛萼麦瓶草。后三种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65.
666.
本文研究了饮用水塘底质污染与居民肝癌死亡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肝癌高发区水塘底质中存在致染色体畸变物质,这类物质所诱发的紫露草微核率在各采样点的变化趋势与居民11年的肝癌死亡率变化趋势相一致,从而为肝癌的饮水病因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67.
局部枯斑法测定结果表明,番茄GCR—267品系叶片内ToMV的含量仅为番茄GCR-26品系叶片内病毒含量的1/40—1/50;GCR-267品系含有的Tm-2~(?)基因对ToMV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ToMV在GCR-26体内的增殖却依赖于环境温度,高温对它有部分的抑制作用。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上述两个品系在常温和高温下接种ToMV后其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在GCR-26品系中,ToMV的增殖与寄主体内新产生的14.2KD蛋白呈正相关,而在GCR—267品系中未检测到这种蛋白。我们推测14.2KD蛋白可能是一种能参与或促进ToMV增殖过程的温度敏感因子,称之为番茄“S”蛋白。  相似文献   
668.
模糊控制模型在三化螟数量预报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东省四会县14年三化螟发生资料为基础,把冬后密度和3月上旬平均温度作为前期预报因子,第1代成虫数量作为后期预报量,建立模糊控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实测值基本上落入预报区间,达86%,用高腰县1981—1985年的发生资料进行验证预报,符合率达80%.  相似文献   
669.
吴陶红  龙翠玲  熊玲  李娟  刘奇 《广西植物》2023,42(3):463-472
植物如何改变功能性状来适应环境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征点。为探究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适应策略,该文以茂兰自然保护区5个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灌木、灌乔、乔木和顶极群落阶段)优势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全氮(STN)含量、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土壤含水量(SWC)逐渐增加,土壤全磷(STP)含量和土壤全钾(STK)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土壤pH值整体呈减小的趋势。(2)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叶面积(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和叶片碳含量(LCC)逐渐上升,比叶面积(SLA)与叶片钾含量(LKC)则与之相反,叶片氮含量(LNC)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片磷含量(LPC)呈先降后升的趋势。(3)冗余分析表明,演替初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pH值高而STK、STP、SWC、SOM、STN相对低的环境中,群落内植物叶片采取高SLA、LNC、LPC,低LA、LDMC、LT、LWC的性状组合,演替晚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较高的环境,LDMC、LT、LA、LWC与演替初期相比呈上升...  相似文献   
670.
DNA条形码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植物的鉴定工作,随着鉴定工作的不断进行和新序列的不断发现,利用ITS2序列进行鉴定已成为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鉴定技术。本文根据ITS2序列的特点和性质,介绍ITS2序列鉴定的一般过程,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问题,以期为植物鉴定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