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91.
十字花科几种植物的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沿友  蒋九余  帅世文  廖海民   《广西植物》1996,16(4):367-369+398
利用幼胚成功地培养出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诸葛菜的再生植株。通过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在培养基中的反应不同。同一个材料,在不同时期,培养的效果也不同。白菜型油菜难形成愈伤组织,且愈伤组织也难以分化,但生根较易。其它几种芸苔属植物则易形成愈伤组织和分化。诸葛菜能够形成胚状体,胚状体极易萌发。除了白菜型油菜外,所有材料都表现出极强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392.
苏志尧  廖文波   《广西植物》1996,16(3):219-224
本文评述了有花植物起源的各种理论.作者支持张宏达教授提出的华夏植物区系理论,并把该理论与北极起源说和热带起源说作了比较,要点如下:(1)北极起源说和热带起源说都从海陆不变的观点出发,而忽视了中国广大亚热带地区的丰富植物区系,因此这两个理论无法解释越来越多的新发现;(2)华夏植物区系起源说以大陆漂移理论为基础,符合中国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实际,该理论正为植物学界广泛接受;(3)有花植物起源的问题,将随着华夏植物区系理论的广泛应用以及古植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93.
斑疹伤寒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一般采用补体结合试验方法,但由于此法与判定阳性标准有差异,调查结果难以比较。为了统一其标准,并结合间接血凝试验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斑疹伤寒接种后效果的考核等问题,作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394.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是湖南主要森林害虫,分布面广,为害极严重。几年来由于党委掛帅,羣众干劲冲天,特別是1958及1959两年大力开展除治,先后出现了攸县、耒阳、益阳等基本无松毛虫災县和无竹蝗災害县,但全省各地尚未澈底消灭森林虫災。为此湖南省林业厅于今年8月在攸县使用飞机防治松毛虫,给今后及时澈底消灭虫災、保护好森林开辟了极其广闊的途径。  相似文献   
395.
396.
利用同源筛选与巢式PCR的方法克隆了编码人类间隙连接蛋白b -5的基因GJB5,确定了基因组结构,FISH将其定位于1p33-p35.经RT-PCR分析,GJB5在胎儿皮肤、成人皮肤、胎盘中有表达.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142个感觉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者及36个其他遗传性疾病家系(5个变异性红皮肤角化病家系,13个Charcot-Marie-Tooth病家系,4个上睑下垂家系和14个视网膜色素变性伴耳聋家系)患者进行了GJB5的突变分析.在两个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M1883,M1589)中发现了两种错义突变(686A→G,H229R;25C→T,L9F);在3个遗传性听力下降的耳聋家系中发现了一种位于内含子剪接受体位点的18 bp的杂合缺失,其中一个家系(娄底家系)中伴有一种错义改变(R265P),18 bp的杂合缺失和错义改变在家系中均不与突变共分离.对缺失携带者进行RT-PCR分析,未能在皮肤组织中发现任何异常的mRNA,mRNA的表达量也未见明显异常.群体分析时发现,199个正常人中有两例此18 bp缺失的携带者.  相似文献   
397.
唐苗苗  王印庚  王春元  张正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葛建龙  于永翔 《微生物学报》1963,(收录汇总):3068-3082
【目的】探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繁育系统内发生细菌性玻化症(shrimp postlarva bacterial vitrified syndrome,BVS)时期可培养微生物的菌群特征以及优势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细菌体外培养方法结合基因测序技术对不同育苗阶段的亲虾、受精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其育苗池水和饵料内可培养细菌菌群的组成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方法解析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系统内分离纯化的526株具有典型形态差异和群落优势的细菌分属于4门5纲16目24科38属113种。在纲水平上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丰度最高,共453株,占总分离株的86.1%;在属水平上弧菌属(Vibrio)丰度最高,共369株,占总分离株的70.2%;在种水平上,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最优势种,共112株,占总分离株的21.3%,并且分布于整个繁育系统,在饵料中具有最高丰度。多元关联分析表明,随着对虾幼体的发育,饵料对幼体体内可培养细菌的菌群结构影响逐渐增加。对112株潜在溶藻弧菌的MLSA分析表明,其中100株菌株进一步确认为溶藻弧菌。进一步利用MLSA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发现,100株溶藻弧菌分为9个簇,分离自同类样品的菌株广泛分布在不同的簇中。【结论】在BVS发生时期,凡纳滨对虾工厂化繁育系统中具有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种类。对虾幼体发育过程中,饵料对幼体体内可培养细菌的菌群结构具有重要影响。溶藻弧菌为凡纳滨对虾工厂化繁育系统中的优势弧菌,分布于整个繁育系统,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解析对虾繁育系统可培养微生物演替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对虾苗期病原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8.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盐城滩涂典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江苏盐城滩涂互花米草、藨草、盐地碱蓬、芦苇及淤泥质光滩5种典型群落为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0—10 cm(表层)、10—30 cm(中层)、30—60 cm(深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几种植物群落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古菌群落结构差异相对较小。光滩与植物群落间,在土壤细菌种类及相对丰度上差异相对较大,互花米草群落与本土植物群落间,在微生物群落的细菌种类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藨草群落土壤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互花米草群落相似,深层与盐地碱蓬、芦苇群落相似。(2)同一群落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差异小于不同群落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差异性;不同群落对应层次间,表深层土壤中五种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中层土壤中五种群落微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总体上,植物群落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土壤深度;与本土植物群落相比,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主要优势门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小,但部分优势门微生物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399.
实验旨在研究荚膜甲基球菌(Methylococcus capsulatus, Bath)蛋白(MBM,斐康?蛋白)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MBM添加量分别为0、3.5%、7%和10.5%,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含量35%)0、10%、20%和30%,制得4组等氮等脂饲料,即MBM0、MBM10、MBM20和MBM30组,饲喂卵形鲳鲹幼鱼[初始均重(34.88±1.13) g]56d。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MBM含量的升高,各组间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肝体比、脏体比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BM30组肥满度显著高于MBM0组(P<0.05)。各组全鱼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MBM20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MBM0组和MBM10组(P<0.05)。MBM20组和MBM30组背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MBM0组(P<0.05),背肌粗脂肪与MBM替代鱼粉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MBM20和MBM30组血清甘油三酯显著低于MBM0组(P<0.05...  相似文献   
400.
为了解柠檬香茅(Cymbopogon citratu)中类黄酮及其合成酶基因信息,以阳光直射及遮阴环境下生长的柠檬香茅嫩叶为材料,进行代谢组、转录组结合qRT-PCR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香茅中含有11类共69种黄酮化合物,其中芦丁、去甲基托罗沙黄酮、紫云英苷及葡萄糖醇等类黄酮化合物在遮阴环境下相对含量显著降低;类黄酮生物合成涉及10类酶54个基因,其中类黄酮3''羟化酶(c99177.1)等4个酶基因在遮阴环境下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异黄酮合成酶(c51975.0)等6个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正好相反;其中5个类黄酮合成酶基因在光照及遮阴柠檬香茅中的上下调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FPKM值变化一致,而二者检测结果中差异表达倍数存在差异。遮阴使柠檬香茅中大多黄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而其合成酶基因上下调表达趋势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