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3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MPP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27例MPP患儿中,肺CT表现为胸腔积液17例,肺不张10例;24例治愈,1例胸膜肥厚粘连,2例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结论:对MPP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患儿应早诊断,早治疗,除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外,应联合应用头孢菌素,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2.
经典Wnt信号通路是参与胚胎及器官发育的四大信号传导途径之一,在牙齿发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对其中的β-catenin,Lef1,Apc,Axin2这4个关键因子在牙齿发育中研究的新进展做了简要的概述:β-catenin在间充质中会调控多个信号,影响牙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Lef1会和Tcf家族一道调控上皮细胞命运;Apc能抑制多余牙齿的形成;Axin2在牙晚期发育中影响牙本质的形成。通过这些因子的研究,希望人们能在牙齿再生等生物医学工程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3.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应用PCR-RFLP方法通过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以及陶赛特×中国美利奴羊和萨福克×中国美利奴羊杂交后代共615只个体的FecB基因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对产羔数、体尺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不同品种(系)绵羊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和++),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研究,发现BB和B+基因型群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和2.3,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2,P<0.01).在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的体重分别为18.6±3.70 kg和18.0±3.31 kg,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5.6±2.22kg,P<0.05);此外,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比++基因型群体胸围、胸宽较大(P<0.05);但这些差异在120日龄时消失.另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地区群体的第一胎产羔数存在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表明,BMPR-IB基因为影响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并首次证明该基因对后代羔羊出生后生长发育具有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分离纯化家蝇变形期体内抗菌蛋白并分析其抑菌作用。方法:对家蝇(Musca domestica)5日龄幼虫进行针刺诱导,并于24h后挑取变形后的蛹,通过研磨、调酸、加热提取蛹体内的耐热水溶总蛋白,经过两步CM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分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指示菌,检测其抑菌活性,并用SDS PAGE不连续电泳检测蛋白质的分子量。结果:经两步离子交换分离后,得到一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蛋白,经SDS 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其分子量为43kDa。结论:家蝇处于变形期时,经过诱导后体内能产生一种抑菌活力较强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35.
研究两种不同的样本标记方法对人全基因组高密度60mer寡核苷酸芯片背景信号的影响。收集5对患病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提取总RNA后,采用限制性显示技术(restriction display,RD)进行样本双色(Cy3/Cy5)荧光标记,与5张Agilent 60mer高密度(22K)Human 1B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杂交。芯片全部杂交点分3组:基因探针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采用荧光标记寡核苷酸直接掺入法进行标记。对全部杂交信号点的Cy3和Cy5背景信号值,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转换、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变异系数分析和重复数据的方差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Cy3 标记的背景信号值均高于 Cy5标记的背景信号值。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表明,在Cy3 和Cy5标记中,两种不同标记方法间的背景信号值的差异极显著(PCy3<0.01, PCy5<0.01),且RD标记点的背景信号平均值低于荧光标记寡核苷酸直接掺入标记法标记的阳性对照点。RD标记方法是一种有用的低背景信号的高密度长链寡核苷酸芯片样本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136.
豚鹿属我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国内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人工圈养数量少,已极度濒危。成都动物园是国内最大的豚鹿饲养单位,对该园内豚鹿进行亲子鉴定及遗传谱系建立是我国豚鹿拯救工程中一重要环节。本文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成都动物园27只豚鹿个体进行了基因分型,在母本已知情况下成功鉴定了13对父子关系,其中排除法鉴定8对,似然法鉴定5对且置信度达95%。将亲子鉴定的结果辅以动物园豚鹿圈养的历史记录,我们构建了该园豚鹿的遗传谱系图。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后续人工繁殖中亲本雌雄配对的个体选择以及种群的遗传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植物黄化病是一种常见的而且危害严重的病害.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给我国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并且对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植物检疫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对几种由植原体引起的植物黄化病的症状、病原分类及其检疫技术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8.
从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Pers.) Lesch.)乳汁分离得到4个强心苷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毒毛旋花子爪哇糖苷(1)、铃兰毒苷(2)、毒毛旋花子阿洛糖苷(3)和glucostrophanthidin (4)。化合物4为首次从见血封喉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4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均显示了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9.
一株红壤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提高红壤磷素利用率,探讨溶磷菌溶磷机理。【方法】利用难溶性无机盐培养基从花生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溶磷菌C5-A,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菌株C5-A在NBRIP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确定其溶磷能力;利用液体发酵实验测定不同的碳源、氮源对菌株C5-A溶磷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C5-A在不同氮源培养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浓度。【结果】菌株C5-A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遗传稳定性较好。在FePO4和AlPO4培养液中,菌株C5-A的溶磷量和pH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菌株C5-A对磷酸三钙、磷酸铝、磷酸铁、磷矿粉均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最高溶磷量分别为125.79、227.34、60.02和321.15 mg/L;菌株C5-A对不同浓度的两种磷矿粉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分别以麦芽糖和草酸铵为碳源和氮源时溶磷量最高。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出10种有机酸,分别为草酸(葡萄糖酸)、乙酸、苹果酸、琥珀酸和5种未知有机酸,然而,乙酸而非草酸似乎是影响C5-A溶磷的重要有机酸。【结论】从红壤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难溶性无机盐具有较强溶解能力溶的菌株C5-A,有望为开发高效红壤微生物磷肥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0.
【目的】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存在于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中,可产生用于细菌种间交流的通用自诱导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AI-2),细菌许多生理功能都受此系统的调节。本研究开展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自诱导信号分子AI-2的检测和建立体外合成、定量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APEC的AI-2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哈维弧菌BB170(Vibrio harveyi BB170)开展对APEC AI-2的检测;利用表达、纯化的LuxS和Pfs在体外催化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进行AI-2的体外合成。【结果】APEC能产生自诱导信号分子AI-2;成功表达可用于AI-2合成的可溶性重组蛋白LuxS和Pfs;纯化的重组蛋白LuxS和Pfs与SAH同时作用后,合成了浓度为300μmol/L的AI-2;运用哈维弧菌BB170对合成的AI-2活性检测表明,其活性是阴性对照的700倍。【结论】APEC存在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APEC的LuxS和Pfs可以在体外催化SAH生成有活性的AI-2分子。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PEC的AI-2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