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增强子陷阱"技术是建立果蝇脑全基因组表达图谱及其数据库的重要方法.筛选获得新特异表达的GAL4品系,可为进一步研究果蝇脑神经在学习记忆功能提供强有力的基因工具.通过"增强子陷阱"技术来获得果蝇突变体,并与报告转基因果蝇(UAS-EGFP)杂交,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成年果蝇脑内荧光分布,从而获得该突变体的脑基因表达图谱,在此基础上利用JavaScript来建立果蝇脑全基因组表达数据库.目前获得基因突变体果蝇2 677种,大部分在果蝇脑中有表达,其中在果蝇嗅觉学习记忆相关脑区蘑菇体表达的基因有368个,且有部分基因特异地表达在某些传导通路上.这些果蝇基因突变体库及其表达图谱为进一步研究各基因的功能及作为遗传工具来研究各脑区结构和功能提供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22.
本文综述了血液的生化组成及应用、屠宰厂血液处理现状及血液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血液资源开发的价值和意义。分析表明我国屠宰厂的血液产量丰富,大量的血液未被有效利用而直接排放,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屠宰厂血液资源的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为当务之急。同时,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展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制备免疫纳米荧光微球(Immunologic Nano-Fluorescence beads,INFB)并对其粒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方法:应用纳米生物技术、免疫学技术和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进行研究.选用K562细胞和Hela细胞为靶细胞,经INFB作用48 h后,MTT法检测各组OD值.选用苏木、大血藤、秦巴西菇水提液和茶多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用INFB标记,FACS检测结果.结果:扫描电镜显示,荧光微球粒径平均为136.9nm.MTT结果显示,各实验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表明INFB对所选靶细胞无生物毒性作用.中药有效成分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后,CD34、CD33、CD14、CD119、CD19、CD4阳性细胞的数值,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经统计学分析,药物浓度与检测的靶细胞数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745376~0.986402).结论:INFB可用于医学检验学、免疫学标记和中药活性成分的靶向作用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24.
以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GPV)HG5/82株基因组作为PCR反应模板,扩增vp基因3’端长864bp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Simple克隆载体后转化入大肠杆菌TG1。筛选阳性质粒,并通过BamHⅠ和HindⅢ将外源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阳性重组质粒经确证性序列测定,证明外源片断插入到pET-30a的预期位置。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经终浓度为0.6mmol/L的IPTG诱导,SDS-PAGE表明外源基因获得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4kDa。将诱导后的工程菌用6mol/L盐酸胍裂解,经超声处理后离心,利用镍离子亲和树脂对裂解产物的上清进行纯化。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该融合蛋白的抗血清。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血清与该融合蛋白及亲本病毒的结构蛋白都具有反应性。结合前期工作进展对GPVVP蛋白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25.
广东封开县发现白眉棕啄木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hite-browed Piculet, A new bird record for Guang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26.
郑岩  韦钧  孙文婧  卢桂芝  刘鸣  姚鸿超 《生物磁学》2014,(33):6490-6492
目的:观察早期声带癌患者CO2激光手术后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CO2激光喉早期声带癌显微手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60例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 mg;对照组60例采用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日2次混合雾化吸入,同时使用7天,对比2组术后呼吸困难、粘膜水肿、发热、声嘶、疼痛等发生情况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愈复天数、呼吸困难及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后发热情况及声音嘶哑情况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能有效缩短喉CO2激光显微外科手术患者的痊愈时间。  相似文献   
27.
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innamoyl-CoA reductase,CCR)是木质素特异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根据已报道的植物CCR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kii Kom.)中克隆得到CCR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kCCR,GenBank登录号为HQ829859。该序列长1 270bp,具备长度为1 01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推导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434个氨基酸,预测等电点6.69,分子量36.76kDa。序列分析发现,柠条锦鸡儿CCR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来源的CCR序列高度相似,并且具有植物CCR共有的氨基酸序列"KNWYCYGKA"以及NADPH的结合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柠条锦鸡儿CCR与拟南芥CCR2处于同一分支,与同属豆科的银合欢CCR亲缘关系最近。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柠条锦鸡儿一个月龄幼苗基因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kCCR基因在根、茎、叶中广泛表达,并且干旱处理初期表达量有所下降,处理后期又恢复到未处理时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8.
适应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为应对某种环境所演化出的特定表型性状.在高海拔环境条件下,氧气成为影响生物生存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世居高原的生物(牦牛)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生物体演化出适应于高海拔低氧的适应性性状.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反刍家畜(绵羊、山羊、牛)在短期内(约3000~5000年)同样适应了高海拔低氧环境,并形成适应性性状.本文综述了反刍家畜高海拔低氧适应性的性状以及各性状的鉴定方法,比较了传统与基于信息技术的高通量鉴定方法,并展望了精准适应性表型鉴定方法下的高海拔低氧适应性性状遗传机制解析,以期为未来高海拔地区品种改良和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R2R3-MYB类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初生和次生代谢。方法:从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干旱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并克隆了一个R2R3-MYB基因,命名为CiMYB15(GenBank登录号MH678649);将CiMYB15基因编码区转入野生型拟南芥中,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野生型和转基因拟南芥中总黄酮含量,并用qRT-PCR检测了转基因植物中At CHS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了CiMYB15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结果表明:(1) CiMYB15基因g DNA长度为1 960 bp,包含三个外显子(134、131和521 bp)和两个内含子(281和893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86 bp,编码262个氨基酸。(2)克隆得到1 580 bp的启动子序列,序列中主要包含损伤诱导元件G-box和P-box、盐诱导作用元件GT1-motif、参与干旱诱导的反应元件MBS,以及真菌侵害应答元件BOX-W1、植物-病原菌互作元件EIER;此外,还包含调节黄酮合成基因的MYB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3) CiMYB15基因的表达受到紫外胁迫的诱导。(4) CiMYB15基因过表达株系的总黄酮含量高于野生型。(5)过表达植物中At CHS基因的表达量亦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说明,CiMYB15基因正调控拟南芥黄酮代谢。  相似文献   
30.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地区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27井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克鲁克孢(Klukisporites sp.)-原始松柏粉(Protoconiferus sp.)-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 sp.)组合,分布于南屯组二段;小桫椤孢(Cyathidites minor)-多云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 multigrumus)-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 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卵形光面单缝孢(Laevigatosporites ovatus)\|破隙杉粉(Taxodiaceaepollenites hiatus)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二段。上述孢粉组合证明,贝27井南屯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Valanginian期;大磨拐河组地质时代应该为早中白垩世(Valanginian—Hauterivian)期,尽管未见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如Clavatipollenites和Asteropollis等),但具有一定百分含量的Triporoletes reticulatus(0-4.76%)出现,也不排除部分进入Barremian期的可能。贝27井南屯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构成,属于湿润的温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一段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草丛构成,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以针阔叶混交林\|草丛为主,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