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31.
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但MET影响肺腺癌的分子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收集3例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lung adenocarcinoma tissues,LAD)和3例无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用于微阵列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中有1 314条mRNAs表达上调,400条mRNAs表达下调。其中,MET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随机选取8个差异表达基因,对收集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各30例通过qRT -PCR实验进行微阵列基因芯片验证。结果显示,所选mRNAs的表达与微阵列结果一致,验证了微阵列基因芯片结果的准确性。通过Western 印迹进一步检测MET的表达。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肺上皮细胞,肺腺癌细胞中MET的表达显著升高。利用质粒转染,敲减肺腺癌细胞A549中的MET,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敲减MET后肺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对各细胞组进行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处理并检测PI3K/AKT/MMPs信号通路,Western 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敲减MET后,肺腺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MMP-9的表达显著下降, AKT的磷酸化水平也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MET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增加MMPs的表达促进肺腺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32.
前臂皮瓣修复外伤性颌面部缺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颌面部外伤后遗留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前臂皮瓣血管吻合修复17例外伤导致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围术期采取严格的护理措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严密观察,最大限度防止皮瓣血管危象发生,保证治疗效果。结果:2例出现血管危象,进行抢救,其中1例失败,另1例抢救成功,其余15例顺利成活。结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及时抢救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3.
本文研究了离体情况下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菌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GcM5-1A)在LB、NB和PD三种培养基中的毒性, 以及产生的毒素对黑松(Pinus thunbergii)切根苗和悬浮细胞的效应。结果显示, 菌体在LB和NB 培养液的毒性较高, 其中 LB培养液的毒性最高, 且培养液的pH值为7时比pH值为5时毒性高, 而该菌在PD培养基中几乎不产毒。细菌培养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 得到了主要含有50 kDa蛋白的蛋白组分, 该蛋白组分对黑松悬浮细胞和切根苗均有较高的毒性, 并能改变黑松悬浮细胞细胞膜的透性, 导致胞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外渗。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在医学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国内公开发表以问题为基础的本科医学生教育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同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783篇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共有9篇文献纳入研究,共计纳入986例教学对象。纳入文献Jadad评分2-3分,纳入文献均说明基线资料均有可比性。对所有文献进行合并分析显示,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组有显著差异(Z=6.52,P0.00001),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SMD=7.72,95%CI[5.4,10.04],P0.00001]。结论:采用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但我国医学教育应用此方法仍不普及,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讨,现有研究质量普遍不高,有待普及规范标准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了解潍坊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情况,为政府部门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潍坊市148个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从整体上对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情况、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构成和专业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潍坊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实有编制数及人员素质总体偏低。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培训和引进人才,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6.
甘菊BADH基因cDNA的克隆及在盐胁迫下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CR、RT-PCR和PCR-RACE技术,从菊科植物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中克隆到2个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基因的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DlBADH1和DlBADH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Q011151和DQ011152.DlBADH1的cDNA全长1821 bp,其开放阅读框编码50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DlBADH2全长1918 bp,编码50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两个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与已发表的其它植物BADH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64%以上.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醛脱氢酶所具有的高度保守的十肽(VTLELGGKSP)以及与酶功能有关的半胱氨酸残基(C).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关系中,甘菊位于其它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之间,与其植物分类的系统关系相吻合.RT-PCR-Southern半定量表达分析表明,甘菊BADH基因家族中存在表达受盐诱导的成员.  相似文献   
137.
利用PCR、RT—PCR和PCR—RACE技术,从菊科植物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中克隆到2个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基因的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DlBADH1和DlBADH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Q011151和DQ011152。DlBADH1的cDNA全长1821bp,其开放阅读框编码50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DlBADH2全长1918bp,编码50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两个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与已发表的其它植物BADH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64%以上。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醛脱氢酶所具有的高度保守的十肽(VTLELGGKSP)以及与酶功能有关的半胱氨酸残基(C)。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关系中,甘菊位于其它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之间,与其植物分类的系统关系相吻合。RT—PCR—Southern半定量表达分析表明,甘菊BADH基因家族中存在表达受盐诱导的成员。  相似文献   
138.
樟树内生细菌EBS05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物质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 通过16S~23S rRNA ISR(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序列分析, 对樟树内生细菌EBS05进行了分类鉴定, 结果表明EBS05为枯草芽孢杆菌。测定了EBS05代谢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活性组分在λ213.5 nm处有最大光吸收峰; 在pH 5~8范围内其抗菌活性稳定, 当pH<4.0或pH>9.0时, 抗菌活性显著降低; 热稳定性良好, 60°C~80°C处理2 h后, 抗菌活性不变, 1′105 Pa灭菌30 min后, 抗菌活性仍然保持在65%以上; 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照射能力, 对蛋白酶K不敏感; 具有较好的醇溶性, 易溶于甲醇和乙醇, 不溶于乙酸乙酯、乙腈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39.
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记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在遗传转化中的关键作用是区分转化和非转化的细胞, 以筛选并鉴定出转化的细胞、组织和转基因植株。目前, 已报道的标记基因种类很多, 划分标准也各不相同。出于对生态环境和转基因食品的生物安全性考虑, 从传统的选择标记基因、与激素代谢相关的基因、与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与糖类代谢相关的基因、能解除化合物毒性(或胁迫)的基因、编码能产生特定荧光物质的蛋白酶类的基因、利用颜色差异性筛选转化体的相关基因及抗性标记基因的敲除技术八个不同的方面, 综述了标记基因的种类、作用原理、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在标记基因的综合应用方面, 详细总结了标记基因与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和MAT载体系统的结合应用, 以及b-葡萄糖苷酸酶作为多功能标记基因的综合应用。最后, 对标记基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0.
逆境胁迫下ABA与钙信号转导途径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2+信号是植物应答各种逆境胁迫响应的一个重要组分,它在植物抗病、抗虫及适应非生物胁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az+信号作为第二信使在激素信号转导尤其是ABA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当植物受到如干旱、低温、盐害等环境胁迫时,细胞迅速积累ABA,胞内钙离子浓度瞬间升高,然后钙离子浓度呈现忽高忽低的震荡现象.在植物细胞中发现Caz+/CDPK、Caz+/CaM和Caz+/CBL三类钙信号系统,它们与逆境胁迫信号转导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综述植物在逆境条件下,ABA与钙信号的产生、转导及产生适应性和抗性等方面,介绍了ABA与钙信号之间的相互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