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科尔沁西部地区荒漠化土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科尔沁沙地西部对植物抗旱性、抗旱造林技术、沙丘植被恢复技术、退化草地改良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抗旱生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比紫穗槐、胡枝子更适应干旱。对于杨树、山杏和樟子松,施用保水剂、固体水和在根际地表覆膜可分别提高造林成活率10%~30%。1.0 m×1.0 m的草方格在当地较适宜。如果综合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固沙植物选择适当,在二、三年内就可将流沙固定。通过围栏封育、翻耙、补播、施肥、施用土壤改良剂等技术改良退化、碱化草场,平均产量提高2~4倍。施加氮肥明显提高了牧草蛋白质含量。改良后的草场土壤中蛋白酶、磷酸酶、脲酶、转化酶等总体上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的体外细胞毒性,初步探讨其用于战伤急救止血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参照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选用小鼠L929细胞,应用MTT法、直接接触培养法、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法、扫描电镜直接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等检测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的细胞毒性.结果: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细胞毒性为0-1级,符合我国医疗器械评价标准毒性分级标准,各浓度组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L929细胞与沸石直接接触生长良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在沸石表面生长良好.结论:复合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细胞相容性良好,符合我国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标准,是一种安全、高效、多功能的战伤止血剂.  相似文献   
34.
本实验旨在研究一种新的CO2激光心肌打孔方法改善急性心肌缺血。8只犬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获得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在缺血区随机分为A、B二区,A区不打孔作为自身空白对照,B区在心脏跳动情况下被激光打孔,在打孔时将滤波片放在光关节臂和心脏表面之间。结果:(1)心外膜电图,∑ST,打孔后30分钟,A、B二区差值具有显著意义(P<0.020);NST,打孔后20分钟,A、B二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2)病理学,冰冻切片H.E染色,激光孔没有碳化层,水肿层仅为50um,激光孔和周围血管相通,血管内可见血液的各种有形成份。实验表明,在形成急性心肌缺血情况下及时采用这种新的心肌打孔方法进行打孔能再造一套有效的血液供应系统,明显改善缺血程度,缩小缺血范围。  相似文献   
35.
四川江油马鞍塘地区晚三叠世双壳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柳林两块有机质已炭化的孢粉样品为例,讨论了该类型样品从浸解提取、鉴定到时代确定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昆明小鼠肠道感染模型。方法:先用5 mg/mL链霉素预处理2 d,提高小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敏感性,然后正常饲养1 d,攻毒前禁水禁食4 h,再分别以不同剂量灌胃攻毒2次,间隔24 h。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并通过组织病理切片、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小鼠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小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肠道淋巴细胞增殖状况。结果:攻毒后昆明小鼠会出现昏睡、食欲不振、寒颤,甚至死亡的现象,解剖后发现小鼠肠道充血膨胀。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肠粘膜受损,小肠绒毛肿胀,排列杂乱,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显示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化,嵴和膜发生融合消失,粗面内质网发生扩张;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显示肠道感染后,淋巴结肿大,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结论:该模型对探索鼠伤寒沙门氏菌引发肠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免疫等方面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特异性卵黄抗体被动免疫保护效果的后续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对家兔急性感染伤口的抗菌作用。方法:选用兔感染创面模型,分新型战伤止血剂、5A沸石、Quiclot和空白对照组对创面进行治疗,通过组织学观察、组织内细菌计数等方法对各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肉眼和组织学观察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治疗组动物模型伤口,炎症反应均小于其他各组;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治疗组织内细菌计数为104,比其他3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38.
拉萨河流域亏组山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及其分布格局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该文以拉萨河流域林周县卡孜乡亏组山为研究地点,对山体垂直样带(3900~5100 m)植物群落特征、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域共设置了13个样带(每隔100 m设一个样带),每样带设置0.5 m×0.5 m的5个样方进行植被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植物群落进行排序和分类,运用冗余分析法(RDA)对群落及其分布格局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山体植物可分为3个群落类型,含7个群丛;影响区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其次是坡度;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分种盖度呈单峰关系,与总盖度、坡度、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为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山地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间歇和持续负压下缺血创面不同处理与愈合的关系。方法:实验前1天,用脱毛剂(Nair,美国)对兔耳背脱毛。动物用1%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注射麻醉(30 mg/kg体重),固定于手术台。75%乙醇消毒双侧耳背皮肤。距耳根3-3.5cm处分离、结扎兔耳中央神经血管束。在耳背中部形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保留软骨膜)[1]。止血后置动物于特制木盒内。42只大白兔共84个创面,随机分为-50mmHg-75mmHg和-100mmHg 3大组,分别施以间歇负压(运行2分钟,停1分钟)和持续负压组。实验分别运用-50mmHg,-75mmHg,-100mmHg三个不同负压值进行连续、间歇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观察伤后1,3,7,10,14,20d创面愈合情况,取伤后7d组织标本进行Western blot、HE染色,观察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及创面上皮的再生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1]。以及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50mmHg(纱布+海绵)间歇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的愈合最快,-75mmHg治疗组次之,-100mmHg治疗组创面愈合最慢。在同一时间点上,-50mmHg治疗组与-75mmHg,-100mmHg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相比,能够更快地促进创面VEGF的表达和肉芽组织的再生,毛细血管增多。封闭负压治疗能够降低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结论:(1)封闭负压治疗能够促进缺血创面的肉芽组织再生及VEGF的表达,减少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2)-50mmHg间歇封闭负压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0.
血小板表面的整合蛋白aⅡbb3对血栓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调控作用, aⅡbb3与纤维蛋白原上的RGD特征序列结合, 促进血小板凝集进而形成血栓。这样可以在理论上设计一个环形RGD小分子(RGD-c)与aⅡbb3蛋白结合, 阻断其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 进而阻断血栓形成。以糖蛋白avb3(pdb 代码 1jv2)作为模板, 利用modeller8v2软件进行同源模拟得到aⅡbb3三维模型。而小分子则以RGD序列为主, 两边各加一个氨基酸X、Y, X和Y之间用一个二硫键相连, 通过改变X和Y, 重复优化过程则可得到不同的小分子模型, 将其与aⅡbb3进行分子对接, 可以找出比较理想的XY组合, 对治疗血栓的药物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