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5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41.
文章利用斑马鱼胚胎成纤维细胞(PAC2), 研究烯醇化酶1(Enolase1, ENO1)多肽生化功能及其共价修饰的影响。首先体外合成甲基修饰、乙酰修饰、磷酸修饰和未修饰的ENO1多肽, 分别处理PAC2细胞, 然后检测处理细胞CCK-8、胞内外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和二磷酸甘油酸(2-phosphoglycerate, 2-PG)相对含量; 以及线粒体和溶酶体完整性; 同时利用PCR ARRAY试剂盒比较葡萄糖代谢通路变化。结果表明不同修饰的多肽处理后, 细胞增殖, 溶酶体和线粒体形态, 以及糖代谢通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为了进一步研究乙酰化修饰ENO1多肽促进细胞增殖的代谢机制, 又将乙酰化修饰的多肽和空白对照处理的PAC2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转录组分析进一步显示乙酰化修饰的ENO1多肽可以改变糖、脂、蛋白质代谢途径, 并激活与癌症和病毒感染病的KEGG通路。研究结果提示烯醇化酶1的多种生化功能可能是蛋白翻译后不同化学修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2.
为验证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作为宿主植物扩繁AM真菌的潜能, 试验选用了艾蒿、三叶草、黑麦草和紫花苜蓿4种植物为对照,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培养30 d、60 d、100 d后植物根围AM真菌孢子密度的变化, 测定了100 d后植物根系的真菌菌丝侵染率、丛枝侵染率, 并针对油蒿研究了不同类别土壤对其扩繁的影响, 分析孢子密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油蒿和艾蒿两种植物的菌丝侵染率平均值约达40%, 显著高于其它3种植物(23%— 25%), 表现出与AM真菌良好的共生性。以油蒿为宿主经过100 d扩繁后, 其根围孢子密度平均达57个·10g -1干土, 显著高于其它4种植物。油蒿扩繁最大值出现在60 d, 其它4种植物虽然孢子密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但60 d— 100 d增长不显著, 建议60 d为AM真菌盆栽扩繁最佳期限。相关分析表明植物根围AM真菌孢子密度与真菌菌丝侵染率、土壤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但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性。当选用油蒿为宿主植物分别4种土壤类型进行AM真菌扩繁时, 土壤养份较高的腐殖质土孢子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3.
为了降低野生型葡激酶 (wild- type staphylokinase,wt- Sak)的免疫原性 ,对已构建的葡激酶N端缺失突变体 (ΔNSak) c DNA进行改造 ,将其主要的抗原决定簇编码序列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 .该突变体 (ΔNMSak) c DNA与原核表达载体 p LY- 4重组后 ,转化大肠杆菌 JF1 1 2 5.经温度诱导 ,ΔNMSak获得高效表达 ,重组蛋白占全菌总蛋白的 60 % ,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包涵体经洗涤 ,8mol/L尿素溶解 ,稀释复性 ,离子交换色谱一步分离至电泳纯 ,纯度达 95%以上 ,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 ,比活性 8.5× 1 0 4 HU/mg.经 ELISA法、发色底物法测定 ,ΔNMSak与 wt- Sak制备的兔抗wt- Sak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显著降低 ,经抗血清温育后 ,wt- Sak活性下降程度远高于 ΔNMSak.ΔNMSak、wt- Sak分别免疫豚鼠 ,以 ELISA法测定豚鼠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效价 ,ΔNMSak组的抗体效价明显低于 wt- Sak组 ,表明 ΔNMSak的免疫原性显著下降 .  相似文献   
144.
145.
宋微波 《动物学报》1998,44(2):121-125
对海洋纤毛虫卵圆急纤虫无性分裂过程中的形态发生做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该种的皮膜演化表现了一系列在腹毛目种类中所罕见的特征:1)新老口围带有一临时性汇联为一的阶段;2)左右缘棘毛原基分步出现,即明显的不同步现象;3)大核的改组在细胞分裂开始前即已完成;4)本种后仔虫之棘毛原基的分化既非独立发生又非来自于老结构的反分化,而是紧靠口原基的一侧向外分衍并极可能是孤立地发展而成;5)老的波动膜在形态发生过程中亦无反分化现象,而呈独特的半原基模式.  相似文献   
146.
嫁接技术在植物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国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早发明嫁接技术的国家。其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距今2300年以上。随着嫁接技术的不断发展,早已突破其传统的繁殖意义,而广泛应用于植物栽培生产、育种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1嫁接技术在植物栽培生产中的应用1.1作为植物无性繁...  相似文献   
147.
苇额夜蛾ArchanaraphragmiticolaSta-udinger和黑纹锹额夜蛾ArchanaraneuricaHubner在山东南部于60年代末发现,自70年代起已成为全省芦苇的主要钻蛀性害虫。据调查,淄博市马踏湖芦苇被害株率25%~40%,严重的达96.8%。芦苇幼苗被害形成枯苗,植株被害遇风易折,损失严重。南起上海崇明岛,北至辽宁盘锦地区,东至黄河三角洲均有两害虫危害。我们从1990年起对两害虫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形态特征1.1苇锹额夜蛾成虫:全体灰褐色,雄蛾体长14~16mm,翅展28~30mm;雌蛾体长15~18mm,翅展30~32mm。头小,喙不发达…  相似文献   
148.
马铃薯GBSS基因5‘侧翼区调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0.4、0.8、1.6、2.9kbGBSS基因的5'侧翼区与GUS基因融合,构建了双元表达载体。0.8kbGBSS-GUS通过基因枪介导在块茎切片中获得了瞬间表达。以上建构物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了马铃薯。X-Gluc染色及PCR结果证实已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离体块茎诱导系统,GUS表达用荧光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2.9、1.6、0.4kbGBSS-GUS的表达均以块茎明显高于茎段,达2 ̄10倍。  相似文献   
149.
蔬菜腌制过程中的氨基酸组成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腌制过程中,芥菜的精氨酸和组氨酸等碱性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逐渐减少,酸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增加。在各种氨基酸中,苏氨酸含量最高,占44.74%,其次是谷氨酸和丙氨酸。在腌制后,芥菜的氨基酸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苏氨酸下降幅度最大,而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摩尔组分显著提高。理想氨基酸模式谱的相关系数腌制前为0.06017,腌制216小时后增到0.49978,表明腌制加工可显著提高蔬菜蛋白质的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150.
根据基因库中的顺序,设计了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PCR引物,以此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并克隆了GDNF的编码序列,经DNA测序确认后,该片段克隆到表达质粒pET-3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培养的重组菌经IPTG诱导,在T7启动子调控下表达出hGDNF蛋白.经电泳分析表明GDNF主要存在于细菌包涵体中.从培养菌中制备包涵体,经充分洗涤,溶解于含8mol/L尿素的变性缓冲液中.经SP-Sepharose柱层析分离,梯度洗脱,以15%SDS-PAGE检查含GDNF的部分.将含单体GDNF部分进行复性,再次用SP-Sepharose离子柱分离同源二体GDNF.最后经SDS-PAGE制备电泳纯化,纯度大于95%.经N端测序表明序列正确.经测定,每升培养菌可得约10mg纯化的GDN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