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6 毫秒
71.
双组分系统由感受信号输入的组氨酸(His)蛋白激酶和调节信号输出的反应调控因子组成,涉及许多原核生物、真菌、黏菌和植物的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中,还存在更复杂的包括杂合的His激酶、磷酸传递中间体和反应调控因子的信号系统,称为多步骤双组分系统.最近的研究表明,双组分系统在对环境刺激和生长调节剂(如乙烯、细胞分裂素、光和渗透胁迫)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朱砂根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朱砂根(Ardisia crenota Sims.)幼苗不同部位作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利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朱砂根幼苗的不同部位(胚根、下胚轴、茎及叶)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最高诱导率都在45%以上,以MS基本培养基添加2,4—D0.5mg L^-1和KT0.01mg L^-1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最好。这些愈伤组织均有合成岩白菜素的能力,其中以胚根诱导的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含量最高,为干重的0.076%,相当于原植物根中含量的1/9。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法精密度高,专一性好,能准确检测朱砂根愈伤组织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3.
莲种子的耐热性及抗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莲种子具有抗超高温的能力,在100℃保温24 h仍然保持100% 的发芽率,萌发后能长出外观正常的幼苗,但种子活力则较大幅度的下降.莲子在 110℃下保温24 h后还保持40%的发芽率,但萌发时由于子叶腐烂而不能成苗.莲种子发育过程中,胚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断升高;胚轴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20 DAP达到最高,随后下降;胚轴中抗坏血酸从发育初期直至完全成熟期持续积累,直到完全成熟期.胚轴酶提取液经100℃煮5 min后,CAT和POD的活性全部丧失,而SOD活性仍很高,经100℃煮60 min后SOD原有活性只丧失1/3.  相似文献   
74.
玉米种子萌发能力和耐脱水能力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品种“粤单9117”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发育过程中萌发能力和耐脱水能力的获得。玉米种子的生理成熟期约为43DAP(授粉后天数)。胚萌发能力的获得是在14-21DAP、耐脱水能力的获得出现在25-28DAP。胚的耐脱水能力在28DAP后仍不断得到加强。耐脱水能力的获得与细胞膜的发育及受保护的程度密切相关。脱水有利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胚和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5.
豇豆初生叶多胺氧化酶的催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豇豆幼苗 (6d苗龄 )初生叶提纯得到的多胺氧化酶 (EC 1 .4.3 .6 )属于二胺氧化酶 ,最有效的底物是 1 ,4 二胺丁烷 (腐胺 )、1 ,5 二胺戊烷 (尸胺 )、1 ,6 二胺己烷、1 ,1 0 二胺癸烷等α 二胺 ,其催化活性随二胺类底物碳链的增长而相应减弱。豇豆多胺氧化酶对亚精胺和精胺也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另外 ,底物腐胺和尸胺的浓度超过 2mmol/L或亚精胺和精胺浓度超过 3mmol/L时会对酶活性有抑制效应。以腐胺和尸胺为底物时 ,酶的最适 pH约为7.0 ,而以亚精胺和精胺为底物时其最适pH为 6 .5。该酶的催化活性还随反应介质的离子强度增加而降低。K ,Ca2 和Mg2 (皆为 1 0mmol/L)对酶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 ,而同样浓度的Mn2 ,Zn2 ,Fe2 ,Co2 和Cd2 则对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金属螯合剂EDTA(1 0mmol/L)和腺苷蛋氨酸脱羧酶抑制剂甲基乙二醛 双脒腙 (0 .1mmol/L)可抑制酶活性约 80 % ,而铜结合剂KCN(1 .0mmol/L)、羰基试剂羟胺 (0 .1mmol/L)和氨基胍 (0 .1mmol/L)可导致该酶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76.
脱水导致种子和花粉细胞膜变化的生物热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膜系统是引起脱水敏感细胞的损伤和死亡的原初位点之一,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以下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展:(1)膜相变;(2)膜系统和生物大分子受到的压力;(3)玻璃态的形成及其部位;(4)造成玻璃态形成的溶质分子的大小对膜相变的影响;(5)两性物质在细胞质水相和膜脂脂相间的再分配.旨在为如何有效地监控种子和花粉寿命和最大程度地减少种子和花粉细胞的衰老损伤,预测种质保存的最佳贮藏条件和种质寿命,以便及时更换保存样本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7.
双组分系统由感受信号输入的组氨酸(His) 蛋白激酶和调节信号输出的反应调控因子组成,涉及许多原核生物、真菌、黏菌和植物的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中,还存在更复杂的包括杂合的His激酶、磷酸传递中间体和反应调控因子的信号系统,称为多步骤双组分系统。最近的研究表明,双组分系统在对环境刺激和生长调节剂(如乙烯、细胞分裂素、光和渗透胁迫)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种子顽拗性:最新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种子的脱水行为,可以把种子分为正常性、顽拗性和中间性种子三种类型。种子脱水耐性和脱水敏感性的鉴定是制定种子的贮藏策略和物种基因资源长期保存的依据。除了物种的内在特性外,种子的发育状态、脱水速率、脱水时和重新水合时的环境是影响种子脱水耐性的重要因子。种子的存活率、电解质渗漏速率和存活种子的萌发生长速率是衡量种子脱水耐性的良好的综合参数。种子的脱水耐性是一种数量性状,用“临界含水量”的概念来判断是不正确的,且在评价种子顽拗性中引起了一些混乱。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评价种子顽拗性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9.
种子活力与蛋白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对种子活力的研究是目前种子生理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种子活力的机理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本文主要叙了种子活力与蛋白的关系研究进展,包括种子活力与贮藏蛋白的关系、种子种力与热激蛋白等逆激蛋白的关系、种子活力与泛肽、钙调蛋白的关系等,并探讨了与种子活力有关的逆激蛋白之间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0.
甜菜(BetavulgarisLcv.Loke)种子的人工老化(30℃,100%RH)导致种子的干重、生活力和活力逐渐丧失,线粒体的呼吸速率、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下降。线粒体蛋白质随着种子老化而显著变化,小分子量热休克蛋白(LMWHSP)22从老化的0d到30d增加,然后从30d到90d下降。可以认为甜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线粒体活性和LMWHSP22的含量变化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